闢地有德是為襄,但是他更多不是荒淫無道,最後殺了魯國公,還被公孫無知短暫的滅國了嗎?

為什麼還給他一個褒義的謚號?


謝邀

襄: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

簡單來說,諸兒這位草莓漢子「德」是指望不上了,幫扶的人也算不上「有成」,但「闢地、甲冑有勞、因事有功、執心克剛、協贊、威服遠」基本是當之無愧的,所以他就「襄」了唄……

之前還有個問題是問彭生變身野豬復仇的故事啟示的,本包包覺得自己的回答跟這個問題勉強也算擦點邊,可惜不知道怎麼鏈接自己以前的回答,於是直接複製粘貼在下面好了:

彭生化為野豬來找諸兒訴冤,然後受驚的齊襄公就被政變的公孫無知、連稱與管至父等人宰了……

這種故事在現代的我們看來明顯是以訛傳訛的產物,頂多讓我們對於諸兒的精神狀態產生疑慮。

不過想想此公八年前指使彭生乾的那事兒,「馬車門」事件後為了給魯人交代又殺了彭生……

再想想他在首止開會殺死的鄭子亹與高渠彌又是因為什麼……

他為了擁立宣姜兒子衛惠公又攻入在衛國在那裡幹了什麼好事……

甚至死前他還在因為丟了鞋找不著而責罰茀……

當然,還有他孜孜不倦地向紀國復仇最終使紀侯去國、報了九世之讎這種高光時刻……

這麼一號政壇風雲人物,剛好又在打獵受傷後不久的宮變中被殺,會流傳下這種故事我覺得並不奇怪……

至於隱喻麼……愚鈍的本包包是沒覺得這種野史式的逸聞故事的作者有什麼像樣的隱喻,主要靠各位讀者的想像力了……

估計諸位也看得出來,本包包是不怎麼喜歡這號諸侯的……

雖說齊襄公人品、行為不怎麼地道……

但這位自帶BGM的草莓漢子一生乖張所為正是依託齊國愈發強大的國力,向著後世方伯的王霸之路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算是摸著石頭淹死在河裡的一代人。

齊襄公不僅逐步提升了起齊人的大國威嚴,還多次有力地試探了周天子的底線,順便進一步動搖天子權威……

更重要的是,他為後來管仲與小白尊王攘夷的事業做出了有意義的先行嘗試和明確的錯誤示範……

草(艹)莓(妹)的漢子,你威武雄壯,魯桓公滴夫人,朝思暮也想……


學過中學歷史的同學都知道,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小白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實行軍政兵民合一的國家制度,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貨真價實的霸主。

不過金鱗本文要講的不是齊桓公姜小白,而是他的哥哥齊襄公。齊桓公之所以能成為齊國國君,並最終成為春秋霸主,全拜他這個哥哥所賜。因為如果不是這個瘋癲的哥哥,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成為齊國國君,也就談不上什麼春秋霸業,老了之後最多被人稱呼一聲「老白」罷了!

在聊齊襄公之前,我們先查查他的戶口,看看他爹是啥情況?齊桓公和齊襄公的老爹是齊僖公,也是個相當厲害的角色,尤其厲害的是他生的幾個兒女都不是善茬:老大諸兒,老二公子小白,老三公子糾,兩個女兒一個叫宣姜,一個叫文姜。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其中的老大,姜諸兒

諸兒,一個讓人迷惑且頭疼的名字,而他的所作所為,用我們後來人的眼光看,真的是跟「豬兒」差不多,也算某種意義上的人如其名了。此人的所作所為,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權利的遊戲》中那個「瘋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讓人懷疑馬丁老爺爺就是用諸兒作為原型來創作了這個角色。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個姜豬兒,都有哪些瘋狂舉動?

01.勾引親妹子

齊襄公在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是他的淫亂!衛宣公已經夠亂了,睡了小媽還搶了兒媳婦,可齊襄公比他有過而無不及,因為他亂的是自家親妹-文姜。

當初齊僖公想把文姜嫁給鄭國的太子,但那個叫忽的二愣子竟然一口拒絕了,這不但讓齊僖公很沒面子,更讓貌美如花心高氣傲的文姜氣抖冷了好一陣子,甚至還一病不起。作為大哥,諸兒在文姜生病期間,不斷的噓寒問暖,還想法設法的逗她開心,一來二去,兩人竟然情難自禁,搞起了曖昧。

不過兩人眉來眼去頻頻放電,很快讓老爹齊僖公察覺到了,嚇得他趕緊給文姜找了個下家,也就是魯國國君魯桓公。為了防止兒女胡來,他甚至不惜違背禮制,親自將文姜送親到魯國邊境。

可即便如此,兄妹兩個還是小動作不斷,甚至學會了以詩傳情。齊襄公先寫了一首詩:「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苴。吁嗟兮復吁嗟!」文姜看了之後,提筆合了一首:「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從上面兩首飽含深情的詩歌來看,這兄妹兩人並非貪戀對方的皮囊,而是連靈魂也水乳交融了,妥妥的傳說中的真愛!不過從詩的內容看,兩人此時還沒有亂徹底,但就是因為沒有亂徹底,都快把腸子悔青了!

02.殺了親妹夫,氣死周王姬

可能是因為思念妹子,齊襄公即位之後一直沒張羅自己的婚事,直到齊襄公三年才向周莊王求婚。周莊王答應了這樁婚事,將自己的妹妹周王姬嫁給了他。

按照周禮,齊襄公邀請了自己的妹夫,和天子同姓的魯桓公主持婚禮。此時已嫁給魯桓公十五年的文姜聞訊後,強烈要求和丈夫一起回孃家。不過,那時國君夫人省親是不合禮法的,而且魯國人也聽說過文姜和諸兒的私情,全部反對齊姜同行,但魯桓公卻不顧反對答應了齊姜。

齊襄公歡歡喜喜的接待了妹妹和妹夫,還用與舊時宮嬪敘舊的藉口,將文姜接入宮中。愛情之火既已燃起,再難熄滅。十幾年後的這次重逢,兩人沒有再留下任何遺憾,他們抓住機會亂到了一起,把魯桓公一個人留在驛館,獨自感受那齊國驛館的那份泛著綠光的空虛寂寞冷!

魯桓公小小年紀就把大哥魯隱公殺掉自立,肯定不是傻子,更何況和文姜做了十幾年夫妻,應該多少知道點文姜的齷齪。一夜無眠,等到天亮,魯桓公終於見到了夜不歸宿的文姜,對她大為惱火,追問她去了哪裡?幹了什麼?說不定還動手打了她兩巴掌。

不想文姜也是個火爆脾氣,不但不認錯,反而跑去找齊襄公告狀,說老公家暴!齊襄公聞言大怒,「敢欺負我諸兒的女人,不,我諸兒的妹子,我叫你有來無回,看招!」

齊襄公的招是假惺惺的請魯桓公喝酒,並將其灌醉,又派彭生在車上勒死他。我去,你偷人老婆就算了,還要人家命,還有沒有天理了?諸兒嘿嘿一樂,誰讓我妹子不開心,我就讓他不開心!

國君莫名其妙的死了,魯國人自然不能善罷甘休,對齊國提出了嚴懲兇手的要求。齊襄公扛不住輿論壓力,只好把彭生拉出來當墊背了。可憐的彭生本以為給國君幹了件大事,正等著升官發財呢,沒想到等到卻是死路一條,臨死不免大喊一聲:「豬兒,你個言而無信的豬,我就是變成豬也不會放過你!

魯桓公死後,再無顧忌的齊襄公與文姜頻頻私會於齊魯之間,把他們這份姦情和亂倫,演繹出一番蕩氣迴腸百轉千回的感覺。作為名媒正娶的周王姬,雖然貴為天王女兒和妹子,卻得不到齊襄公的寵愛,當她聽到齊襄公與文姜的齷齪事後,直接被其吐血了,「爺爺的,你這隻豬娶了我就是當擺設呀?」

很不幸,那個時候不流行離婚,周王姬為了不給諸兒當擺設,很快就鬱鬱而終了!

03.殺一個國君不過癮,那就再殺一個

濫殺無辜本就是沒有人性的事,那麼濫殺一國國君更是沒天理,但是和很多罪犯一樣,有了一次惡行之後,就會想第二次,不犯事就睡不著。

七月,齊襄公召集諸侯會盟,鄭國國君子亹也來了。但是齊襄公見到子亹後非常不爽,因為兩人在小時候曾打過一架,當時扯著嗓子把祖宗十八輩都罵到了。子亹當然也記得年輕時的衝動,但那時候年輕不懂事,現在大家都是國君了,都是體麪人,還有必要那麼斤斤計較嗎?應該沒必要了吧?

子亹想錯了,齊襄公就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見子亹竟然不給自己道歉,大喝一聲「刀斧手何在?」,一刀就把子亹給砍了。之後又一不做二不休,把隨行的鄭國大夫高渠彌也殺了,而且還是五馬分屍。當然,殺高渠彌有另外的原因:高渠彌殺了鄭國國君鄭昭公,也就是文姜最早的一個心上人,忽然就沒了的太子忽同學。

能夠給情敵報仇,再次證明齊襄公對妹子文姜的感情,絕對是感天動地的真愛,誰也無可否認!

04.滅紀,報了九世之讎

春秋時期的紀國,是一個悲劇的存在,而悲劇的原因是因為祖上得罪了齊國。那還是周夷王時代的事,紀侯在周王前進讒言,周夷王聽信讒言烹殺了齊哀公。

不過那已經是很久遠的一件事情了,到齊襄公這代已經過了九世,但齊國人並沒有忘記這段仇怨,有事沒事就找紀國的麻煩。《左傳》莊公四年記載:

三月,紀伯姬卒。夏,齊侯、陳侯、鄭伯遇於垂。紀侯大去其國。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秋七月。冬,公及齊人狩於禚。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從魯國嫁到紀國的夫人,也就是紀伯姬,死了!原來,紀國和魯國一直交好,還是姻親之國。齊國之所以沒有對紀國動手,就是顧忌魯國的面子。俗話說人走茶涼,來自魯國的夫人死了,紀國和魯國的關係也就沒那麼親密無間了。

齊襄公得到消息後,立馬召集自己的小弟,陳國和鄭國國君,在垂這個地方舉行了三方會談,討論對紀國的征伐之事。

對於紀侯來說,齊襄公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前一年自己的弟弟已經帶著紀國一半土地併入了齊國,可是齊國依舊沒完沒了,講和不給機會,打又打不過,紀侯終於絕望了!

「那諸兒連小時候雞毛蒜皮的小仇都記著,何況是祖宗被烹殺的國讎呢?會不會把我也給烹了呢?」紀侯終於頂不住壓力,將紀國送給了弟弟紀季,而他自己則一個人悄悄離開了紀國,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春秋》上說紀侯「大去其國」,意思就是說從他的國家一去不復返了,更通俗的說法就是亡國

不過在滅紀的過程中,齊襄公給足了魯國面子,讓本來不爽的魯國竟然找不出反對的理由。那麼齊襄公幹了什麼呢?滅掉紀國後,齊襄公為了安撫紀國和魯國的民心,親自安葬了紀伯姬。

齊襄公不傻,只是狂,只是瘋而已!

05.攻打衛國,幫外甥複位

報了九世之讎後,齊襄公心情大好,但外甥衛惠公又哭哭啼啼的來找他了。

早在齊襄公即位第二年,衛國的左右公子,因怨恨衛惠公誹謗殺害太子伋,進而取代其君位,左右公子擁立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黔牟為新國君,起兵作亂進攻衛惠公。

衛惠公打不過,只好溜之乎也,一口氣逃到了齊國姥姥家。衛惠公他娘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姜,齊襄公的大妹子。宣姜本來是要嫁給衛宣公的太子,但是被衛宣公半道截胡,娶到自己牀上了,後來又因為這把衛國折騰的昏天地暗!

按照齊襄公的寵妹人設,自家外甥被趕下臺,肯定是一蹦三尺高,但那時他正打算像周王室提親,而衛國的新國君黔牟也是周王室的女婿,於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衛惠公在齊國貓了八九年,沒事就找舅舅哭,終於把齊襄公給搞煩了,說道:「沒出息,別哭鼻子了,舅舅這就帶你回去,複位,小事一樁!」

於是,齊襄公帶著衛惠公,打著周莊王的命令,聯合魯宋陳蔡四國攻打衛國,護送衛惠公回國。衛國人竟然也沒怎麼抵抗,就殺了左右公子,衛惠公果然成功複位。

不得不提的是,衛惠公雖然複位成功,但是衛國內部並不穩定。為了平衡衛國內部勢力,齊襄公做主,讓自己的親妹妹宣姜,也就是衛惠公的媽,嫁給了太子伋的弟弟公子碩(衛昭伯)。

衛昭伯起初並不願意,我媽本來是我奶奶,我又娶我曾經的小媽,這都哪兒跟哪兒呀?殺了我也不娶!但齊襄公這會又不想殺人了,而是逼著兩人進了洞房!

不想衛昭伯嘴上不願意,身體卻很誠實,竟然和曾經的小媽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了,接連生了三子二女,其中包括衛戴公和衛衛公,還有大名鼎鼎的宋桓夫人和許穆夫人,個個都是人才。

齊襄公竟然成就了一樁無比美滿的婚姻。金鱗不得不感慨一句:諸兒,你牛!在談戀愛以及保媒拉縴這方面,果然有一手!

06.仇人遍天下

齊襄公在位期間,基本上就是殺人和打仗,這樣的人如果敗上幾次還能收斂一點,但他卻事事如意,而這也直接導致了他的蜜汁自信。在他眼中,除了自己別人都是奴隸,不管是貴族,還是身邊服侍他的人。

齊襄公十二年,襄公派遣大夫連稱、管至父到葵丘戍守。出發前和他們約定瓜時而往,及瓜而代。可一年過去了,兩人卻遲遲等不到前來換防的將領!兩人不免好生奇怪,尋思是不是襄公又去齊魯邊境找妹子快活去了,把他們兩這事給忘記了?於是就派人跑到國都,給齊襄公送了幾隻甜瓜!

齊襄公哪裡也沒去,喫完了瓜,說了句「這瓜齁甜,在給我送幾個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連稱和管至父都是齊國貴族大夫,本來受不得羈旅之苦。以為熬過一年就能回國都,沒想到齊襄公竟然言而無信,這下可把兩人給氣壞了,開始對齊襄公恨之入骨!不過人家是國君,又是個翻臉不認人的主,他們也只能幹瞪眼,一時半會沒什麼好辦法!

不過隨著齊襄公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的仇人也越來越多,而他最重要的一個仇人,就是堂弟公孫無知。事情還要從他的老爹齊僖公說起。齊僖公有個叫夷仲的弟弟,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夷仲病死之後,齊僖公對侄子公孫無知關愛倍加,程度甚於身為太子的諸兒,這自然讓小肚雞腸的諸兒十分不爽。

齊僖公死了之後,襄公立刻罷黜了公孫無知,兩人之間也就結下了樑子。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於是公孫無知,連稱和管至父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開始給齊襄公挖坑!

07.瘋到盡頭是沒頭

同年十二月,齊襄公到姑棼遊玩打獵,受到一頭野豬的驚嚇,從車上掉下來摔傷了腳,還慌不擇路把鞋子弄丟了。既然是打獵,為什麼會被一隻獵物嚇得如此狼狽呢?況且豬又是他同類?因為這是一隻長得像公子彭生,而且會哭的野豬,他豈能不怕!

回到住處之後,齊襄公責令管鞋之人費給他找鞋,但費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齊襄公就讓人打了費三百鞭子。

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一干仇人,聽說齊襄公受傷,心裡樂開了花,立即率領徒眾襲擊齊襄公的住處。他們在門口遇到費,把他給抓了起來。不過費對他們說:「你們別綁我,國君剛纔打了我一頓,我要當帶路黨,滅了他!」,說著還把被打的傷給他們看!

古人起名真是怪異,好像不幹點和自己名字相符的事情,就過不去似的!公孫無知果然很無知,相信了費,讓他進宮打探情況。

不過等了很久裡面也沒動靜,他知道自己被費給騙了,惱羞成怒率人攻了進去。費果真沒有背叛齊襄公,而是把外面情況告訴了他。齊襄公的另一個寵臣孟陽聽了,決定躺在牀上假扮襄公,讓齊襄公逃跑,但是齊襄公腳上有傷,跑不動,只好藏在了門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

費和宮中侍衛、以及齊襄公寵臣們一起攻擊公孫無知等人,但終於因為寡不敵眾全部被殺。公孫無知殺死了孟陽,又看到藏在門後面的齊襄公!

手起刀落,齊襄公人頭落地,公孫無知自立為君。

08.只是一段小插曲

齊襄公的一生是任性的一生,癲狂的一生。你要說他是豬腦子,但他又幹成了他想乾的所有事情,除了最後被反殺。而且齊襄公雖然癲狂,但還是有著很大魅力,比如讓自己妹妹對自己死心搭地,不顧禮法不顧人倫的和他在一起,再比如身邊的幾個心腹,孟陽和費,都為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齊襄公的謚號是「襄」,意思是下面幾個:「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遠曰襄」,這是一個妥妥的美謚。換句話說後,諸兒雖然瘋癲,但後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為齊國開疆闢地做出的大貢獻,尤其是他滅掉紀國,報了九世之讎,更是備受後人讚賞。

齊襄公在位的十多年,把齊國的內政外交搞得烏煙瘴氣,自己在國際上也是臭名昭著,但是隨後上位的齊桓公吸取了哥哥的教訓,把齊國重新拉回了正確的軌道上來,所以這十多年只是齊國稱霸路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據說管仲曾三次自薦給齊襄公,但都被齊襄公給趕了出來,這一方面說明齊襄公目空一起只迷信自己,假如齊襄公也像齊桓公那樣從善如流,心胸再寬大一大,他的結局會怎樣呢?齊國又會怎麼樣呢?

只是歷史沒有假設!

------------------------

非常感謝 @十六夜Arno ,在評論中提到了坎特雷拉相關的知識點,簡單瞭解了一下,果然和本文很配,不瞭解的知友請自行搜索!

非常感謝評論中的@麼麼噠和@老猴,給了紀王崮春秋大墓相關的信息,我找視頻看了一下,不過那墓現在也沒有最後的結論,歷史真是太多謎團了!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齊桓公問管仲:「我本人很好色,能當個好國王麼?」管仲斬釘截鐵地說,好色與當國王是不相關的兩碼事,二者並不相悖。最後,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豐功偉業。

齊襄公的事也與此類似。事實上,個人品行與事功不一定相配的,能做事的不一定就品行好,品行好的也不一定能做事。但後世受儒家道德標準影響,做官做人先要品德好,於是品德操行就成了衡量一個官員、一個人的標準。舉個例子,戰國合縱連橫時期,橫則利秦、縱則利楚。齊、楚南北合縱,將阻斷秦國向東拓展的空間;而秦、齊連橫,則阻斷楚國向北擴展的空間。秦相張儀出使楚國,答應楚懷王如果楚國與齊國斷交,將送給楚國六百里土地。但最後,張儀背信棄義,並沒送給楚國土地,反而讓戰敗的楚國向秦國送了兩座城池求和。從大義上說,張儀對楚國用了欺騙手段;但從道德上說,秦國及張儀就是不講信用的小人行為了。回到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美國特朗普可以隨時撕毀兩國簽下的協議。你可以說,美國人在透支國家信用,但當前形勢下這種做法卻是利於美國的。

至於齊襄公的謚號,襄的本義就是襄濟疆土、保家衛國。齊襄公的行實,是無愧於這個謚號的。


一說及齊襄公這個人,往往最先被提起的都是他與妹妹文姜私通、殺害妹夫魯桓公的事情。

在《左傳》上,齊襄公,連弒魯、鄭二君,不守信義,欺騙臣工,基本上每一次出場,都是負面形象。

《左傳·莊公八年》:初,襄公立,無常。

「無常」這兩個字,可以很好地概括齊襄公的性格特徵和處事方式,也基本上是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

但在死後,齊襄公得到的謚號卻是美謚「襄」。

何謂「襄」?

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

要注意到,謚號和歷史評價是不同的,歷史評價你可以站在別國、站在後世的角度去看待。

但謚號的視角是本國,擬定的時間是在新亡後不久。

所以「襄」這個字,代表的是齊襄公薨逝之後,齊國內部對他的評定。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歷史記載中齊襄公所做的那些荒淫無道的事情,會發現絕大多數事件指向的後果,都是對齊國的發展有助益的。

一、弒魯桓公

魯桓公帶著夫人文姜去齊國訪問,齊襄公和妹妹文姜舊情復燃,被魯桓公發現,斥責了文姜。

文姜就跑去向哥哥齊襄公哭訴,齊襄公一怒之下,設計殺害魯桓公。

如果僅看事件本身,殺魯桓公是一個突發的偶然事件。

但是,把偶然的事件放到歷史背景中,又可以品出別的意味來。

在齊魯的這次外交事故中,有一個因素自始至終沒有被提及,可它對事件的影響又是不容忽視的——紀國。

齊國與紀國,有九世血仇。

周夷王三年,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

此乃國恥,大約齊國的幾代君主在少年時期,都接受過這種復仇教育。只不過到了齊襄公這一代時,才終於有實力去實施復仇計劃。

此外,從現實利益的角度來看,齊國要擴張,只能先向東南方向的紀國下手,因為其他方向,不是海,就是魯、晉、燕、衛等大國。全是硬骨頭,啃不動。

所以無論是從復仇,還是從現實利益的角度來考慮,滅紀,是齊國幾代人拼盡全力、反覆較量,誓要達成的一項目標。

可就在國力強盛到可以開始實施計劃的時候,一個攔路虎出現了,就是魯桓公。

諸君且看:

在魯隱公時期,魯國與紀國就維持著良好的姻親關係:

隱公二年,九月,紀裂繻來逆(迎親)女,卿為君逆也。

到魯桓公即位時,齊對紀日益緊逼,紀侯曾經向魯國求援——讓魯國出面求周王室來調解齊紀的矛盾。

魯桓公拒絕了。

桓公六年,夏,(桓公和紀侯)會於成,紀來諮謀齊難(齊滅紀)也。冬,紀侯來朝,請王命(請桓公轉求周天子的命令)以求成於齊。公告不能。

從他後面的作為來看,魯桓公不是不願意幫紀國,而是知道周王室已無平難的能力。

雖然沒有直接請周王室出面調解爭端,但魯桓公促成了周王室與紀國的聯姻,使紀國在名義上有了一個天大的靠山。

桓公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凡諸侯之女行,唯王后書。

到十七年,魯桓公把齊侯、紀侯叫到一起會盟,讓他們倆別打了。

桓公十七年春,(魯桓公、齊襄公、紀侯)盟於黃,平(調和)齊、紀,且謀衛(商議對付衛國)故也。?

這裡魯國的態度就很明顯了——直接以外交手段+軍事威懾,阻礙齊國吞併紀國。

這次會盟,肯定是觸怒了齊襄公。

於是就在這一年的夏天,齊國入侵了魯國的邊疆,兩國爆發了一次小規模的戰爭。

桓公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公曰:「疆場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姑盡所備焉。事至而戰,又何謁焉?」

一年後,也就是桓公十八年,魯桓公死在了齊國。

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

根據這樣一條時間線,我們可以看到,齊魯的矛盾,已經醞釀了十餘年,到魯桓公十七年(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年),矛盾突然激化,那時齊襄公應該已經對魯桓公忍無可忍,才會採取軍事行為。

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魯桓公顯然是齊國擴張之路上必須拔除的一根硬釘子,如何制服或說服魯國,應該是齊襄公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而妹妹文姜受辱罵,不過是一根導火索而已。齊襄公或許確實只是一時衝動——但在這個一時衝動背後,卻是多年的忍無可忍和蓄謀已久。

在魯桓公死後,幼弱的新君魯莊公即位,莊公雖也有保紀的想法,但已無力實施。

莊公四年,齊順利完成滅紀大業。

莊公四年,紀侯不能下齊,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二、弒鄭子亹

根據史書記載,齊襄公年輕時與鄭國的公子子亹產生過矛盾。後來子亹即位後,齊襄公把他騙到首止會盟,因為子亹還記著舊仇,對齊襄公不太恭敬,齊襄公一怒之下把子亹也殺了。

秋,齊侯師於首止;子亹會之,高渠彌相。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祭仲逆鄭子於陳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稱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

和殺魯桓公一樣,這次殺子亹,背後也是有更深層次的目的的。

齊襄公需要一個對齊國有利的國際環境,所以他想把各國的國君都換成自己放心的人,在他掌國期間,干涉了三國國君的更替——魯、鄭、衛。其中,魯君和衛君的人選,最終成功換上了他自己的外甥。

我們回到鄭子亹的事件上來。

此時的鄭國正處於動亂之中,小霸一時的鄭莊公去世前,因為沒有安排好繼承人的問題,導致四個兒子爭奪君位,子亹就是其一。

只要子亹在位,齊襄公就很難把鄭國發展成盟友,因為私人矛盾的緣故,他害怕鄭國會在背後偷偷放冷箭。

所以乾脆故技重施,把子亹殺掉,換一個自己放心的、或者不那麼的厭惡的人上位。

請注意,這件事發生的時間也是桓公十八年。

魯桓公死在夏四月,鄭子亹死在秋七月。

一年之內連弒二君,在當時的國際上肯定產生了不小的轟動。

所以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當時的人對齊襄公的評價是「無常」。

這個「無常」,不僅僅是喜怒無常的意思,而是——不守規矩,不按常理出牌。

試著想像一下,在外交活動中,一言不合,就把對方的國君直接殺掉,這是什麼行為?

這種行為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不僅是各國諸侯驚惶,齊國內部也是會恐慌的。

當大家都在遵循周禮的處事原則時,忽然出現一個人,全程打亂拳,你完全猜不到他下一步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這種人,就是一個極大的不安定因素。

三、公孫無知弒君

齊襄公的父親齊僖公非常寵信侄子公孫無知,衣服禮儀等種種待遇都和太子一樣。齊襄公即位後,降低公孫無知的待遇。後來,公孫無知聯合被齊襄公放鴿子的管至父、連稱一起弒君。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冬十二月,齊侯遊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鬥,死於門中。石之紛如死於階下。遂入,殺孟陽於牀。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如果我們站到公孫無知的立場上,猜測他的心理行為,他在目睹鄭魯二君被弒之後,心裡的不安全感肯定有所增長:

國君把看不慣的人一個個都幹掉了,接下來,是不是要輪到我了?

魯、鄭兩個好歹都是堂堂國君,你都下得去手,而我公孫無知只是一個臣子,你豈不是想殺便殺?

不安日增,公孫無知又不是什麼純良本分之人,最後產生弒君行為,也不足為怪。

四、功績

文章寫到這裡,我們差不多可以總結一下,從國內的視角來看,齊襄公的功績有哪些:

一、滅紀。(闢地有德曰襄)

二、干涉魯、鄭、衛國君人選,為齊國謀求良好的外交環境。(因事有功曰襄)

當我們在討論歷史人物時,經常會發現,人物的私德和功績是很難統一的,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分而論之。

齊襄公的私德是不容洗地的差,但僅就齊國那幾十年的發展而言,他又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

前一任齊僖公和後一任齊桓公,走的都是以德服人的路線。

而夾在這兩位「守禮」的君主之間,齊襄公一生,幹了大量的臟活,他雖為齊國謀得了實際的利益,也使齊國在天下諸侯間喪失了信譽。

他強國思維是「以武服人」的戰國思維,但顯然,在春秋時期,這種思維並不適用。

因為這一時期,尚無任何一國,有滅其他大國的實力。

我們可以看到,春秋的戰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多國聯兵作戰。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外交關係對於國力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後期上位的齊桓公,在一開始,也是走的齊襄公的老路,試圖武力爭霸。但幸而他遇到的是輔臣是管仲,管仲看清了時勢,對內強兵固國,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繼絕」,樹立了良好的國家形象,方使齊國一躍而霸。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寡人有疾,代指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黃四郎:我就不好色。妓女:所以您當不了縣長。

齊襄公是什麼人?齊僖公的兒子,齊僖公是什麼人?春秋三小霸之一啊親!另外兩個是王肩之矢鄭莊公漢東霸主楚武王。鄭莊公gank周桓王,楚武王與周桓王分庭抗禮。只有齊僖公在調節諸侯矛盾,痛打不朝貢的小諸侯。在周桓王眼中,因為爹死得早,所以比爹親。

春秋三小霸時代:

鄭莊公: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齊僖公: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在位。

西邊晉國,自前739年~前678年,還在打內戰。

三小霸之後(前689年,楚武王死),到大五霸之前(前686年,齊桓公繼位),中間這幾年,誰是諸侯的爸爸?沒錯,齊襄公。如果以長江為界,自齊僖公去世,到齊桓公繼位,齊襄公在長江以北,給諸侯當了12年的爸爸。

齊襄公眼中,面對諸侯時的自己

不然,憑什麼齊桓公繼位七年(前679年),可以稱霸?沒有父兄厚實的積累,能做到?

高古時期,人民比較開放,搞破鞋(陳靈公)、三代通喫(衛宣公)、搞小媽(晉獻公),大家都不太在意。如果你是同性戀、或者戀物癖、甚至人獸戀,就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這些雖然有點惡臭,但是古代娛樂項目匱乏,這些閑言閑語就是當時八卦啊!大家喜聞樂見啊!

前輩面對衛懿公笑而不語

回到問題,為什麼可以被稱為襄公?

非常主要,也是值得稱讚的是,因為他滅了紀國:

周夷王三年,紀煬侯向周夷王進讒言,陷害齊哀公,周夷王於是烹殺齊哀侯。傳到齊襄公,已經第九代了,史稱九世之讎。古代報仇,只報五世。

點贊、關注雙連喲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