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沒有後代所以請來了喬治一世;

斯拉夫人為避免周遭民族侵略,請來了維京人當領主。

這種事在中國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中國被異族統治至少都是在拚命抵抗不過之後採取的妥協。

這是一種常態還是個例?是否說明了一種文化或民族性?

還是說歐洲民族天生就缺乏具有領袖才能的個體?


斯拉維亞的貴族們因為土地、金錢、權利互相發動內戰,權利真空所有人都利益都無法得到保障,為了協調貴族之間的矛盾平衡權利的天平,他們邀請諾曼人的一位領袖留里克成為斯拉維亞的國王。

天平需要平衡,貴族的權益需要維護,無論這個君主來自於哪裡,是要他有足夠的威信且願意維護貴族的利益,那麼就可以了。

這不是個例也不是民族性的問題,這是權利的問題。西方有優秀的領導人,俄羅斯帝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是德國人,但他卻把俄國打造成列強;戈弗雷.內勒荷蘭人並且還是荷蘭執政官,但在成為英國國王后拿荷蘭給英國輸血……


如果我帶清只有愛新覺羅家,一家,當年你猜明清戰爭會不會那麼辛苦。


很簡單,因為那個時代還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國家還只是領地的概念,是封建領主的私有家產。等到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興起的時候,國內民族問題嚴重的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頃刻之間土崩瓦解,連現今英國王室都要想辦法掩蓋自己的德國血脈改名成溫莎家族。


正是因為歐洲長期處於異族皇室統制所以才會旦生強烈的民族主義與種族意識,這才是近代歐洲文明領先世界的關健所在。因為歐洲人的唯我意識比其它民族強的多!


歐洲的政治制度議會佔一頭,無論是貴族議會還是市民議會,請一個外國人來當國王相當於請一個保安聯防隊長或名譽董事長,國王雖是外國人,但一旦與議會不和,會被驅逐出境。


現代國族概念源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而民族主義更是要等到18世紀之後了。

就以荷蘭人舉例子,在沉默威廉被刺後尼德蘭聯省議會曾經邀請過英王法王擔任荷蘭執政意圖將自己置於英國或法國保護下對抗哈布斯堡。難道你能說八十年戰爭中死掉的尼德蘭人都是沒有抵抗嗎?

那時候是沒有民族這一概念的,從《低地社會經濟史》一書中講的很清楚,低地國族敘事是在大革命之後的了(可能記得不是很清楚)

包括現在中國也是,目前我國對近代史的敘事邏輯也是偏向於民族敘事,構建民族認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