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不想生育的想法的人群

應該是中層人民

中國現在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很多網民以為自己是窮人,其實自己已經是中層人民了,而真正的窮人你壓根沒見過。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誤解,其實還是互聯網的一個放大效應。

較高收入層面才會有較高曝光度,才會積極對外展現個人生活,讓旁觀者產生錯覺,「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過得這麼好?」而真正貧窮的人或者中流階層實際上很少在網路上展示生活或是獲得高曝光度,大多時候都只是是「沉默的大多數」或者應和的旁觀者。

很多長輩其實也想說明這個問題,但他們的說法大多數是

你們是沒生在那個年代,不然就知道現在發展多少多少了,現在生活好了多少多少,你們這些後生仔阿~

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很大說服力的,比方說

發展是相對的阿,那同樣是在發展,為什麼有的人就……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

一方面,互聯網更能讓普通人意識到了人與人的差距,普遍民智的開發,令人更希望擁有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權利義務與尊嚴。人的思想文化也趨向複雜與深化,更多地思考(或只是聽從)一些問題。

一方面,社會發展必然存在各種問題。各種問題。例如:

十年寒霜,階級…?

jiliuwang.net


那麼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老齡化,中低端勞動力減少,用工成本上升,世界資本向更低用工成本的地方流去。

資本流出,自然帶來經濟發展減緩,生活水平即使不下降,增長速度也肯定下降。相對貧困可能轉化為絕對貧困。

所以可能帶不來題主可能(我自己無端揣測罷了)希望看到的那種「喝喝,社會會變成(),這就是你們這些()的報應,自作自受」的情景。

這就是現實的矛盾。你以為不走這條路,另一條路就通向你想要的地方,最後發現兩條路都走不到你心儀的地方。

所以才要用鎚子和鐮刀開闢出新的道路,資本主義修好的路,被剝削者當然走不通。


隨便寫兩句不喜勿噴

人口總數降低分兩種情況,長期和短期

短期的話比如自然災害,瘟疫,戰爭等不可抗力導致人口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

長期的話像比如像題主所說的,不想生了,那人口增長率開始慢慢下降,人口增長放緩,社會總需求下降,對於公司來說工作成本增高,總產出下降,社會經濟發展也就是gdp增長率下降,但人均gdp增高(隨著時間增高的越來越慢),如果人均收入增高就會直接導致人類消費行為改變,比如更注重醫療投資則人均壽命提高,比如在教育上的投資會增高,則全民綜合素質提高,導致社會生產力提高,彌補因為人口減少所帶來的總生產下降,國家產業也會大部分向服務業以及金融業轉型,而自然資源產業以及製造業越來越少。

malthus人口模型可以參考一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我有提到gdp增長率下降,其實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的gdp增長率都很小,因為他們已經無限接近於宏觀經濟中的平衡階段,gdp增長率理論上是無限接近於0的, 而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率一般都比較大,是因為距離平衡狀態差距比較遠。

宏觀理論中經常會提到雙重平衡,也就是富有和貧窮這兩種平衡是可以互存的,國家要發展,需要打破現有平衡,然後到達一個更高的平衡,然後在重複此過程。

發展經濟學中的big push 和 O ring 兩個模型都很好的詮釋以上,還有一個模型名字我忘了,就是研究國家要不要投資新型產業,以及人民要不要生孩子然後投資教育,這兩者之前的決策博弈。(如果你數學還可以的話,可以查一查研究一下)

總之未來很難預測,願世界和平吧。


從生育的社會責任上來講:富人應該多生孩子 窮人不該生因為這符合優生優育的原則 窮人生孩子只是多了幾張要養的嘴

從生育慾望上來講:富人不想生孩子因為沒有孩子也活得美汁汁,而窮人想拚命生孩子通過孩子出人頭地來改變家境

這就是人口問題中一個階級層面上很大的矛盾點。

你所說的「窮人」意識到後代會很苦不想生孩子只有兩個可能:

1.他們不是真正的窮人 有點小錢 裝窮

2.年齡太小 沒體會到社會的殘酷 城市的窮孩子接受了西方人權教育之後 當即表示不想生。但是人一大一摸口袋只能聽到硬幣的叮噹響的時候:「嗨 還是要個孩子吧」

至於社會會怎麼發展 就是向發達國家過度 可能變成移民國家或者大力發展人工智慧唄(見日本)


韭菜強則菜園強,菜園強,韭菜還是韭菜,韭菜開心就好!

有很多地方,韭菜少了,菜農沒得割了,菜園慌了。強調下,這說的是東洋菜園哈,可別招來又一幫跪五毛煩人。

一部分韭菜意識到誰割不是割,乾脆自己割了先爽下再說。菜園負債率越來越高,一度讓老韭菜透支新韭菜的肥料,恩恩,所以說,東洋菜園老齡化嚴重啊!

話說回來,沒新種子等於絕後,一場不幸的大病也可能連根拔起韭菜之家也等於絕後。韭菜浮生魔幻如此先操心自己吧,莫談其他無用的,還易惹口舌之禍。

那麼接著聊韭菜,韭菜若不是缺肥料誰不想有種子呢?不要新種子的根本是在生活的壓力,以及階級躍層的困難,問題里說的過得苦是因為低收入、高物價、少福利,躍升階層無望吧,那麼如何改變這些呢?

創造自己的階級躍升之路得根本在於知識結構與視野,投資自己與後代的未來階層躍生得希望才是正途。先找肥料多得地方,讓自己長勢喜人,下一代新種子長有希望不是。 如何找個好坑呢?建議先分析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再去選擇,比如有的韭菜擅長碼程序,有的韭菜會打針照顧人,有的韭菜會算賬,還有的韭菜會修車呢。。。 好好利用這些長處,改變不了高物價,就改變低收入, 改變不了高睡負,就改變低福利嗎, 樹挪都不一定死,何況韭菜乎,只是凡事都有代價,韭菜為了改變自己和下一代的現狀軌跡註定要犧牲很多。

拿東洋菜園一個真實的紀錄片例子,說的是一個跟我說同樣母語的一位韭菜爸爸,在20多年前小韭菜剛出生不久,為了小韭菜以後不那麼苦,毅然決然的借光親友的錢,遠赴東洋菜園留學,計劃學成畢業後努力工作把小韭菜及她媽接過去(當時東洋菜園的工資水平和現在一樣,而韭菜爸爸所在的菜園的工資水平只有東洋菜園的十幾分之一,也就是說在東洋菜園一個月的工資頂的上另外一邊一年的年薪),結果沒想到這個留學項目是個坑韭菜的項目,他們一到東洋就被拉到這個當地新韭菜都逃光了鳥都不出恭的地方,在語言學校每天學習貢獻GD了個P,無法打工,且語言學校畢業後他們無法就讀正規大學,幾乎看不到體面的留在東洋菜園掙銀子的希望。

眼看著借了親友那麼多銀子還不上,自己的留學之旅也變成了個笑話,韭菜媽媽和小韭菜嗷嗷待哺,這個韭菜爸爸一咬牙,就從這個鳥不出恭的偏遠之地逃跑到繁華之地打黑工,中間被學校抓回去兩次又逃出來兩次,一心一意的黑在東洋每天24小時打3-4份短工,所有的當地韭菜不願意乾的活他都干過,幹了幾年還上了借款剛想回菜園,韭菜媽媽又得了重病,韭菜爸爸只能咬牙繼續堅持打黑工,又過了幾年韭菜媽媽的病治好後韭菜爸爸又想自首回菜園,小韭菜因為一些不可說的原因沒能進入理想中的大學,韭菜媽媽病後的身體也不能工作,韭菜爸爸一咬牙決定繼續打黑工供小韭菜去讀花旗國最好的大學,又是幾年過去了,小韭菜在花旗國畢業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終於團聚幸福生活在了一起。

在這中間的N年中,小韭菜父母只在送小韭菜去花旗國讀大學東洋轉機的一晚見了一次,第二天因為韭菜爸爸是黑身份還不敢送娘倆進機場。小韭菜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後,韭菜爸爸走進領事館交代黑了二十多年的事實被遣返時心情一定是欣慰的。 總之,這一家子,為了改變命運,付出的是20多年分居奮鬥的心酸日子,每一天伴隨著孤獨與思念,韭菜爸爸始終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這部紀錄片獲得大獎,感動了無數人,片子好像是NHK拍攝的,我太太看到這部紀錄片的時候說了一句,這個韭菜爸爸真偉大!

先剛才說的東洋紀錄片,生動的詮釋了父愛的偉大,以及韭菜為了自己後代實現階級躍升付出的沉重代價,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多年呢。就現在而言其實下一代低成本的階層躍升機會有很多,比如送下一代一個身份,讓他以後有更好性價比的教育資源,從而更早融入國際菜園,擁有開闊的視野。於是赴美生子,赴加生子這樣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是很多年輕父母的選擇,同時北美技術移民、傑出人才移民也是很多備孕夫妻的選擇---這比懷孕後再去操作起來更方便些。

我覺得把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的未來安排好才是最該思考的!加油共勉!


很正常的,市場永遠會先一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說全智能化,減少普通勞工,可能會提前進入高度文明社會,當然這只是推測。

也許有一天仿生人會進入社會,嬰兒不需要通過母體生產,而是像流水線一樣選取優質的精子和卵子批量生產,人類也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養育下一代,直接由仿生人科學養大,生命個體以更加自我的活著,沒有貨幣概率,生活簡單又複雜……編不下去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