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獼猴桃行業的從業人員,瞭解的比較清楚一些。現在從安全性和作用兩個方面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我們說的膨大劑應該稱作,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數是植保本身就含有的。當然現在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為主了。現在說一些獼猴桃常用的這個調節劑(下面叫膨大劑吧),這個品種安全性很高,100%含量的原葯安全值是4918mg/kg,要知道食鹽的值是3200mg/kg,比食鹽還安全,明白了嗎? 再說農業生產的量很低,還要稀釋六十萬倍,一畝地只用小米粒那麼一點點。相對於安全劑量,這麼一點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再說使用後還要自然降解100多天,獼猴桃才上市,殘留有多少,自己想想。

二、膨大劑對農業生產好處很多,在西方主要國家都使用,而且使用的品種比我國還多些。

獼猴桃上應用主要的好處有3點、壞處1點。好處1,提高產量。好處2,增加甜度,因為膨大劑可以激活植物內部生長因子,果子更大更甜更好喫。好處3,提早成熟期,比不用的成熟期提早10多天。壞處是使用膨大劑的果子保存期比較多,因品種不同大約要短一半時間吧。

還有的朋友說:膨大劑傷果傷樹,今年用了明年減產。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投入品,完全可以避免對樹體的傷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深入探討,我的QQ858292666。

謠言止於智者,不要妖魔化膨大劑。不要向慈溪太后一樣,讓馬拉這個火車跑。用科學武裝自己,不要人云亦云。


膨大劑作為一種化學藥品肯定是對人體有害的,但是一般果農在獼猴桃很小的時候就使用膨大劑,到果子成熟,中間大概有3~4個月的時間,本身果子會長大,膨大劑的作用是突破果子自身的極限,也就是說會長的快些。以紅心獼猴桃來說標準果重(最大的)大概是110克,也就是說,大部分是70~100克的。但是作為一個需求驅動的市場,後有綠心黃心的對比,就顯得小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紅陽獼猴桃產能低,人工成本高,就不得不在單果重量上做文章。這兩方面促使果農使用膨大劑。
百度說無毒且無爭議我比較相信百度消息,如果有爭議 應該早就有人跳出來傳播謠言了··
到底有毒無毒 用還是不用啊 樓上的幾位把我說蒙圈了
不需要,獼猴桃果實內有種子,只要授粉授好了,種子釋放的自身激素就夠了,授粉沒授好,無論何種膨大劑都沒用。而且獼猴桃很嬌氣,用膨大劑傷果傷樹,今年用了明年減產,你是農民你也不會用,畢竟建園成本高。


無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