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继续城市化的接棒,还是除了城市化之外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前者肯定还是农村人口,后者可能是太空吧


你这问题问的是个啥


来接棒城市化?

一、城市化拐点是现代经济的分水岭

二战后,石油供给激增,能源格局被重构,中东取代美国成为石油供给中心,廉价能源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在全球催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第一次是从1950年-1980年,全球范围内的战后重建和城市化。第二次是从2000-2019年,以中国为主导的城市化。两者对经济的拉动、对工业的影响、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对润滑油需求的影响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钢铁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行业,其上游连接著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交通(铁路、公路),下游连接著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卡车、汽车、机械、工程机械、造船、家电、化工等行业。在城市化的上升阶段所有需求都会最终反映在钢铁需求量上,因此可以用钢铁需求量倒推来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1950-1980年,全球共向市场投放142亿吨粗钢,按照40%用于建造房屋,则可建造1136亿平米的房屋。按照每平米造价0.15万元人民币,升值0.25万人民币计算,则前者向社会提供了170.4万亿的订单,这一订单被钢铁、水泥、建材、玻璃、有色金属、重卡、工程机械、能源等企业所分享,促使这些行业产能急速扩张,并达到最大化,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和消费,所有人因城市化而获益(见图1和表1)。后者带来约284万亿财富增值,这一增值成果被全球居民所分享。

2000年至2019年,中国城市化需求拉动,共生产与投放113.64亿吨粗钢(139.43亿吨钢材),按照4000元/吨计算,城市化投资为钢铁行业带去55万亿以上的订单,按照钢材占投资比重10%计算,城市化为中国制造带来的订单总量高达550万亿(这个推导数据与统计局数据只相差5%左右,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积投资总额为532.47万亿)。按照大摩预测,40%的钢材用于房地产,这些钢材已经建成1100多亿平米的房屋,人均拥有房屋面积接近80平米。

按照每平米住房价格为1万元计算,这些房屋总价格大于1100万亿。这个资产加上其他投资形成的资产,总资产规模会超过1500万亿。我们都知道资产都是有收益要求的,且资产的收益要求普遍高于5%,否则,资产持有者会将资产出售,变成现金存入银行,以获得接近5%的安全收益。因此,1500万亿资产整体的收益要求会高于70万亿,这几乎吃掉了全部的GDP。表现为:1、企业普遍没有利润,甚至亏损;2、个人收入不足以应对开支,出现月光,甚至月亏。因此,城市化拐点前后,经济会表现出鲜明的泾渭分明。城市化拐点之前,城市化带来的天量订单会给市场带来勃勃生机;而在城市化拐点之后,城市化投资形成的资产则会变成巨大的社会债务和负担,压的整个市场喘不过气来。

数据清晰表明:中国城市化实际建设需求已经被满足,客观上的拐点已经出现,但主观上各个行业却认为:还需要再建20年,再建1000亿平米以上的住宅和若干基础设施。形成这种认知的关键:第一,长期的高增长让每个行业的企业规划部门认为,增长是理所应当,未来的订单理应比现在更多。但实际上,所有完成城市化的经济体,与城市化相关的产业会进入永久冰河期,才是真正的客观实际。第二,长期增长的乐观预期,使国企和央企大量举债投资,形成天文数字的产能和负债,如果订单掉头,大部分重复建设形成的产能都会变为负债,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破产潮和失业潮,因此,企业规划部门不敢去想增长停滞,甚至掉头向下。第三,长期学习带来的高增长,让规划部门对欧美的老师深信不疑,忘记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增长速度与美欧日韩有著本质的差别。以上三点主观认知带来的结果:第一,国企债务与过剩产能急剧膨胀,据财政部对外公布数据:截止2018年4月底,国企负债总额已经突破108万亿。第二,每个企业对未来的危机很忧虑,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共识。大家心里意识到危机,但大家都秘而不宣。第三,每个企业都希望政府继续扩大投资,通过政府投资来缓解自己的产能过剩压力和偿还贷款利息的压力。

二、谁能接棒城市化,成为新的动力源?

未来20年,我们无法从城市化再获取500多万亿的订单。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在西方解决问题的框架内,没有这500多万亿订单,中国制造陷入结构性的债务危机、破产潮和失业潮将难以避免。能否以智能化突破西方框架?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订单不足。能不能把中国制造的未来订单统一存储到一个新零售平台内?从技术角度看,这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如果把中国制造的未来订单,存储到一个系统内,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数字订单=数字货物=数字货币=提货权=与人民币等价=智能化的投资款+偿还历史债务的资金。因此,一旦我们回归事物本质,我们就能发现:中国是世界工厂,大部分领域的产能占世界的50%,如果我们必须要求中国制造以它们不能生产的钱来偿还,那么,必然会产生结构性的债务危机。而一旦我们允许中国制造以货物来偿还债务,来投资智能化与创新,那么,充足的生产能力就会变为取之不尽的资金。

在这个思路之上,我们会发现:第一,中国制造的员工是消费者的主体,中国制造可以要求他们的员工入驻自己控股的新零售平台。以中石油为例,它有100多万员工,它控制的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员工数量接近1000万。也就是说,如果中石油级别的10家央企,联合组建一个新零售平台,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1亿以上员工,这1亿以上的员工可以轻松影响整个市场,使用这个新零售平台。在这个新零售平台内,具有公信力的企业发行的提货权可以投资智能化产业,可以支付成本,可以出售给消费者,快速回笼人民币,偿还历史债务。第二,201X年的营业收入数据是不容篡改的历史数据,如果每个企业以这个统一的、不容篡改的数据为标准,发行提货权。国企和央企可以快速获得100多万亿提货权资金。这些资金的50%投资智能化产业,会使所有智能化方向获得充足的资金,会调动整个市场最优的工程师和技术团队来竞标,来建设智能化与无人化产业。这些资金的20%用于支付固有开支,就可以使国企在下一阶段将成本阶段性清零;这些资金的30%出售给消费者,就可以使国企债务规模迅速下降。

更进一步,我们会发现:消费者的智能手机是新零售平台的免费基础设施,零成本的优势可以使中国社会消灭金融、分销和其他的成本开支。这表现在:中国制造和全民联合控股的新零售平台与衍生出的公共网路体系,数据是以共享的方式存在的,并且新零售平台可以给各地政府输送无息的贷款,让各地政府都可以基于共享数据,去建设自己的人工智慧产业,如,无人驾驶、智能农业、智能医疗、智能汽车、智能飞艇等等。当每个地区都可以像矽谷和北京一样发展智能化产业,这意味著:智能化产业将可以像工业化一样为各个地区带去大量的高薪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加速各个细分领域智能化的实现。在过去20年,中国人胜利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未来20年,只要我们在完成智能化——智能机器不仅可以生产所有产品与服务,更能生产智能机器本身。那么,所有固有矛盾都会轻松解决,因为矛盾止于不劳而获。所有领域实现智能化,意味著社会可以赋予每个人经济自由和时间自由。因此,决定未来的关键是认知。智能化2.0是承接城市化就业转移的唯一方向。

三、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将世界一分为二,实体世界和智能世界。

实体世界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生产者。

智能世界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消费者。

消费者提供了智能发展所需的三要素:休闲时间、智能手机(电脑)和消费。

休闲时间为智能世界源源不断的注入知识、经验和技术,休闲时间持续不断、不厌其烦的教育著软体,让一个个软体变的更加聪明,直至裂变出人工智慧。消费者的智能手机和电脑是智能世界的免费基础设施,消费者每年要投入上万亿资金更新硬体,主观上为自己使用,客观上却为智能世界提供了基础设施。消费者在智能世界的消费不断增加,这让软体可以像印钞一样向生产者收取分销佣金,这些分销佣金被用于发展人工智慧,收购与改造实体企业。

因此,智能化不是工业化,只要政府承认消费者的贡献,政府的意图就可以被消费者贯彻给生产者。政府承认的消费者贡献的方式:分股到户。通过分股到户,将消费者吸引到一个平台,消费者的另一个身份生产者也会被吸引到这个平台之上。当两个身份在这个平台汇合,中国制造会自发发现:中国制造的未来订单等于中国制造现在的提货权。

如下图,政府提供公信力,信息的自然传播速度。一个获得政府授予股权的股东,会在3天内告知他的家人和朋友,即每3天,股东数会翻一倍。大约90天,就可以实现所有消费者的汇聚,就可以实现消费者和中国制造的会师,中国制造的提货权就可以变成真金白银,各个地方政府就可以无息的向这个系统借提货权,用于本地人工智慧、智能农业、智能医疗、智能汽车、智能飞艇的发展。


后记,

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

我们有500多万股东,其中不乏公职人员,也不乏公职人员的熟人。

希望大家把这个内容发给相关的公职人员,让更多公职人员认知到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希望有志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公职人员,加下面的微信,使全国各地的公职人员汇聚到一起,更自由的协商与沟通。

苏木素微信Sumusu2011


欧美城市化高是历史发展造成的,而现在,al,互联网淘宝,机器人的普及,大多数人未来的工作都是个问题,想达到欧美的城市化水平,我认为是一个很难得事情。


泻药

你得先解决一个城市化所带来的毛病 才能行稳致远 不断推进 比如说 教育公平问题 社会环境问题(中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从立法上著手了)等等等

至于谁来接手 城市化发展规律会告诉你 走的成功顺利 还是曲折 得靠整个国家政策怎么制定实施了还有整个社会的素质 精神社会也要同步提升


先说观点:我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继续推进城市化,而是为近几十年激进的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1.房地产泡沫问题。这个就不多说了,城市买房问题老大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2.教育公平问题。表面上看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使更多人接受到了教育,但是造就了学区房问题,这背后隐藏的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八九百万,极大的扩充了国家的人才储备。但是这背后又有多少人被淘汰流进社会?而且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目共睹,在未来必然成为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行政效率问题。这个当然在改善,对应政策就是取消部分事业编制。但是答主还是想陈述一些个人所经历的事实。我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开具某种证明,但是去了A部门,A部门说这个业务不大清楚,让我去B部门问问。B部门说目前这项职务由C部门负责,你去问问。当我来到C部门他们告诉我目前这项业务还属于B部门管理,让我去找B部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农村发展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都是绕不开的。


只有我们全民达成共识,改变认知,消费者+智能手机十时间就可以。在过去20年,中国人胜利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未来20年,只要我们在完成智能化——智能机器不仅可以生产所有产品与服务,更能生产智能机器本身。那么,所有固有矛盾都会轻松解决,因为矛盾止于不劳而获。所有领域实现智能化,意味著社会可以赋予每个人经济自由和时间自由。因此,决定未来的关键是认知。具体细节可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智能社会》一书中有详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