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1 日小米發布了小米電動滑板車 1S,擁有30km續航、25km/ h最高時速,採用可視化交互儀錶盤、雙重剎車系統,售價1999元。

對於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的升級款 1S 你怎麼看?值得買嗎?


前些年,小米在全國一線城市大規模的開設小米之家,由於是直營店鋪的原因,陳列方面會有統一的要求,比如每個店內都有平衡車和滑板車供用戶體驗,而我只要有機會路過米家,都會進店體驗下平衡車和滑板車,未曾想竟成了我去小米之家的快樂源泉,想當年作為米粉的我,愛好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大四上學期,我在北京一互聯網公司實習,住處離公司大概2.5公里,第一天報道的時候,我去的很早,主要想了解下步行到公司的時間,最終統計結果耗時25分鐘,看起來不算太久,但是對於我來說,時間的寬容度直接歸零。

第二天我嘗試公交上班,然而我還是小看了北京的早高峯,實際的等車+排隊上車+堵車的時間已經遠超步行。於是第三天我選擇共享單車,但是很尷尬,等走到小區樓下的時候,共享車停放區域是無車可租的狀態。單次打車的費用雖然不算太高,但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另外早高峯也會面臨叫車排隊的問題,堵車問題也不容小覷,總結下來不是那麼的划算。

在權衡滑板車和平衡車的利弊後,我在商城下單了一臺米家電動滑板車,售價1999,活動價格1849,從此出行的問題得到了根本的解決,時間的寬容度也明顯增加。

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京東去購買?

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1S 白色京東去購買?

前段時間,小米商城上架了新款的米家電動滑板車1S,命名上不難看出跟1代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而且剛巧同事入手了一臺,就借來體驗了一週,結合一代的深度使用,和大家分享下體驗感受。

先說大變化,1S首次加入了可視化的數字錶盤,行駛狀態下可以看到實時速度的數字顯示,在充電模式下,顯示區域為電量百分比,而在1S未上架之前,該設計為2799元Pro版本獨享。

然後再來聊下大家最關心的續航,1和1S都是30km續航,但是由於路況,環境溫度等差異,在全速狀態下很難實現滿續航,另外由於鋰電池會發生不可逆的化學衰變,在充電達到一定次數後,滑板的續航會有所降低,工作這段時間,近半年的騎行,累計里程超過1000公里,雖然續航總里程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完美滿足上下班的里程需求,如果有過高的續航里程需求,比如單程超過10公里,建議選購續航更久的Pro版本,最高時速跟標準版保持一致,但是代價是更重的車身。

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45公里續航京東去購買?

1和1S最高時速沒有區別,都可達到25km/h,這個是跟國標電動自行車的限制速度保持一致,大概是6倍於步行的速度,(按照步行1m/s的速度計算),但是1代只支持節能模式(限速8km/h)而1S支持標準模式20km/h,運動模式25km/h,還有ECO模式15km/h,如果預判滑板的剩餘電量無法滿足返航需求,建議開啟節能模式,此時滑板車會提升電量回收的比例,比如制動場景,另外把速度限制在一定較低的範圍,保證更長的續航,另外兩臺設備都支持定速巡航(需要在米家或者獨立APP中手動開啟,不建議新手開啟)。

Ninebot九號電動滑板車 實心輪胎京東去購買?

順便再對比下另外一臺「友商」的機器,就是9號滑板車,標準版,這款產品在大街上看到的頻率僅次於米家標準版的車型,相對於標準版,唯一的優勢是價格,一般活動價格1500即可入手,對於預算不是那麼充足的用戶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但是輪胎為實體輪胎,好處是防爆,但是代價就是腳的舒適度,在北京正常的非機動車車道上,即使路面看起來很平整,但是實際體驗差強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兩臺車子的安全策略有一定的區別,比如1S在車輛未激活(藍牙綁定手機)的狀態下會始終有提示音,而且是影響到日常使用的提示音,會強制你選擇綁定米家或者獨立APP,在第一次綁定時,兩車都會強制要求用戶觀看2分鐘左右的安全教程提示視頻(無法跳過)。

另外米家以及Ninebot的APP都支持1和1S的一鍵鎖車,在剛鎖車的狀態下兩車均無法強制關機,如果強行推動滑板車會有電子制動效果以及報警的提示音,但是1代鎖定後一段時間會自動關機,此時再手動開機並不是鎖車的狀態,而1S似乎是更改了這一策略,在APP端鎖車後,超過3個小時,滑板車仍然處於開機且鎖車的狀態,而且有單獨設計的錶盤顯示,雖然後者似乎更安全,但是並不建議在戶外臨時停車,因為12.5kg的重量,男女都可輕鬆提起,在摺疊的狀態下放汽車後備箱更是毫不費力。

另外還有一些設計上的優化,比如1S的充電保護套從一代的卡扣式改成了磁吸式,從而讓手動盲合成為可能;鈴鐺部分更換了配色,同時聲音更加清脆;前置的照燈1S的亮度會更高,除此之外,車身重量,高度,續航,峯值速度,充電功率等參數與一代保持一致。

我再補充下滑板車相對於平衡車的優勢,平衡車對於用戶騎行技巧要求要更高,上手難度更大,且雙輪設計橫截面較大,不太適合早高峯非機動車道的高密度車流,且在緊急情況下制動的距離要長於滑板車,危險性也要略高,尤其雨天路滑的情況下風險更高,滑板車的騎行技巧更接近電動自行車,只不過前者需要用戶提供一個助跑,官方也有提供座椅的後期安裝,安裝後的效果其實與電動自行車相差無異。

總的來說的,如果有短途代步的需求,且通常面臨早高峯堵車的問題,米家電動滑板車此時的通勤效率吊打一切交通工具,另外北京的大部分路況都不錯,且都會配有非機動車道,且道路平直,視野較廣,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騎行的體驗非常舒適,而且車身重量適中,男女都可以輕鬆單手拎起,另外摺疊後也可完美放入汽車後備箱中。

價格方面,1代最近1799即可秒殺入手,1S由於是剛上市,暫時是1999原價銷售,平衡車的價格目前與1S價格保持一致,之前有查過目前互聯網品牌的電動自行車,價格普遍在3000到4000元,但是最高速度與米家的滑板車保持一致,至於上路問題,大家嚴格遵守交規,千萬別上機動車道,至於選購,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單說買來玩,值!

但如果你沒有短程代步需求,又沒有無障礙通行幾公里的條件,就只能買來到公園裡玩。

其他地方不好說,山城怕是不值的。


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 年輕人的第一款高端玩具

前段時間他們問我說米家出了新的電動滑板車,問我有沒有想法玩兩天。我尋思著五一假期應該要出門散散心,所以就借來玩兩天,按照慣例,要還,當時我也沒多想,這也為我前幾天還的時候留下了不小的麻煩(當然,放最後說)

簡單談談這款車的方方面面吧,米家的產品一直是這麼個風格,簡潔大方,拆開包裝後的安裝並不困難,把車頭連接處按進車身,把螺絲根據順序擰上,長按開機,就能連接米家APP進行使用了。

使用前需要觀看視頻,佩戴好防護用品如護膝護肘頭盔等,在米家APP內設置好各項設置,就可以準備出發了。

這裡倒是應該提幾個小點

一是滑板尤其是電動的,需要掌握平衡,這裡並不建議不會騎自行車或是其他雙輪交通工具的用戶貿然去開電動滑板,因為比較突然的加速很容易讓你失去平衡進而摔倒。

二是基於上述這點做的比較貼心的一點,滑板車需要一個基礎的初速度才能按住電門進行加速,同時如果開啟電量回收裝置的話很多時候(如路口等)不需要剎車,只需鬆開電門即可緩慢減速進行轉彎,這些在以前機動車上有的技術下放到滑板車上面,確實還是有不錯的「啊,科技進步終於和我有關係了」的感覺。

談一談開起來的感覺,首先在柏油路上挺順暢是必須的,只不過由於車身本身沒有什麼避震,因而存在一定情況下的顛簸,這也無需避諱。默認的情況下車身最高時速是20km/h,可以在APP裏設置eco或是疾速模式,將最高速度調整為對應的15/25km/h,我在上面提過電能回收的情況,我個人也是不建議在特殊情況外(如遇見突然出現的行人等情況)進行剎車,因為剎車還是比較急的,初學者如果剎得很快還是容易失去平衡。普通模式下按動電門,可以根據屏幕實時顯示當時的對應速度,這是針對滑板車1的大升級點。

就使用場景而言,其實有些許的問題,一是每個城市的交通條例不同,我不清楚是否每個城市都能容許這樣沒有牌照的非機動車上路,畢竟它雖然是個大玩具,但本質上把他當成小電動車亦無不可,有時候攔與不攔全看交警怎麼想,而如果駕駛這種車出了事故也確實很難判罰。其二是這車應該沒有辦法上鎖,雖然米家APP可以設置密碼並對其進行綁定而一鍵鎖定,但是它12.5kg的重量某些意義上也變成了雙刃劍,可以很輕鬆地被你提起(女生得費點勁),也方便被人家提走,這就是挺麻煩的事。就因為上述的點,我對這樣的產品該如何定位還是陷入了沉思,本質上說它和現在存在的電動車或是其他電動交通工具並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就因為體積,目前這類工具的處境比較尷尬,一般只適合去很近的短途上下班或是去買買菜逛逛街小孩子圖一樂這樣的,還要注意確定車子有地方可停且不至於被人一提就走,從這個角度看,它的定位無疑是限制了它的發展空間,更多模糊的邊界也需要法律進行清晰地確定。

以上,哦,對了,把這玩意寄回去可真難著我了,我寄的時候好幾天都告訴我國家現在嚴令禁止寄超過2kg以上的攜帶鋰電池可充電的電子產品,怕運輸過程中發生爆炸。我問他們那廠商咋辦,他們告訴我現在廠商也需要先進行交代備案才能發貨了,順豐和德邦都不行,最後求了EMS才發走,這就是國企優勢吧,雖然真的太貴了,心在淌血。

大致的避震情況和行駛體驗

以上。

小米(MI)滑板車1S成人米家電動滑板車智能男女代駕可京東去購買?


先說結論,與匿各用戶(被騙了,一開始以為匿名用戶)的結論基本一致:不太值得買,而如果不是真空胎的話堅決不建議買

本人有第一代小米滑板車,爆胎問題不堪其擾。由於公司距離家只有2公里,當時還沒有學駕照,考慮了一下買了第一代小米滑板車代步。上班的路程大部分走馬路,少部分全是機動車道或路邊停車的地方走人行道,磚塊的那種。路況算良好吧。

這車沒有避震,設計缺陷導致內胎與外胎摩擦,在我的使用工況下大概1-2個月爆一次胎,每次爆胎要付上門維修費和換胎費約70元。具體數字忘記了,小米售後不補胎只換胎。

爆第三次胎後我怒了,心想我換成實心胎不就得了!淘寶56兩條,實心胎,熱水泡軟後裝上,一個大男人累了一身汗才裝好。噩夢來了:還是沒有避震的原因,沒有充氣胎作為減震後,整體顛簸程度高了好幾個度,最重要的是,在購買6個月零三天的時候,也就是電池剛出保修期的時候,電池就壞了

彼時我還沒考慮到是實心胎的顛簸把電池顛壞了,於是花費680元更換了新電池:沒錯,電池也是隻換不修,而淘寶或閑魚電池80-200範圍內即可修好。於是我有兩塊電池了。

更換了電池後,過了不到2個月,電池又壞了。這個時候我已經意識到可能是避震不好把電池顛壞了。

這次我沒有選擇維修。於是這個玩意在家裡閑置著佔地方我還不捨得扔。

其他問題包括續航達不到預期。我的整個通勤來回為4公里左右,我週一滿電開始,到週五基本就沒多少電了,也就是說標稱的30km是在實驗室勻速模式下,而我們的實際使用中也就20km的續航。它沒電的表現為動力衰減,速度變慢。我單位門口有個20米左右的小坡,週五時候爬那個小坡特別尷尬,慢慢悠悠又比走快一丟丟,下來推也不是,騎著也不是。特別難受。

綜上,我給出的建議是:不值得買,普通電動車一千塊上下,二手電筒動車幾百塊,哪個都比這個香。如果不是真空胎:求求你了別入坑,我真的不希望有人摸了這個變成米黑。


為表明身份,作出如下利益相關:小米商城9.81分積分賬號擁有者,MIUI 12內測用戶,米粉節128元紅包獲得者,前米六釘子戶,小米10 Pro首賣贈勳章獲得者,小米商城小號 小米10 首賣勳章第五百多枚擁有者。


一羣雲評測,

有一個核心問題,

輪胎有沒有換真空胎,

如果沒有就毫不值得買,

上一輛一個月可以爆三次胎,

原因是內外胎互相摩擦導致爆胎,

各種官方渠道聯繫連維修小哥都很無奈,

論壇裏都是說這事的後來聯繫315等渠道,

判定是設計缺陷,然而沒什麼卵用還是不退,

賠付我400讓我去自行換真空胎,現在躺在樓梯間除了架子骨裏的電池,其他一無是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