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去投胎,

死有什麼難的,

活著難多了。


保持呼吸,不要斷氣


讀萬巻書,行萬里路,喫萬般苦,結萬人緣。結一二個知已,學一二種技藝,訂一二個目標,犯一二次錯誤。足矣。

一是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

人類的大腦構造和肌肉記憶模式決定了,工具、技能類的東西一旦習得就根本忘不了,你可能高考結束幾個月就能把什麼立體幾何、線性代數全部還給老師,但如果你小時候學過彈鋼琴、騎自行車之類的事情,即使隔個幾十年不再碰,給你半小時也能全部撿起來。

所以,趁著年輕多多學會一些這樣的東西,以後就再也不需要在這種事情上花功夫了。比如,一些和興趣愛好有關的樂器演奏、球類運動,和生活質量有關的做菜、游泳、開車,和未來職場有關的PS、PPT、VBA技能等等。

這個清單可以列很長,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少時間和想做點什麼,這類事的特點就是隻要你做了,效果就一定看得見,因為這纔是真正符合一萬小時定律的事情。

二是收益與時間長短呈絕對正相關的事。

如果說上面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情,還存在你學了半天學不會、或者學了用不著的可能,那麼這一類事情,就屬於你只要投入了時間就一定能持續看到收益的。

比如摘抄,讀過的書你可能會忘,但從書裏摘抄下來的經典語言和片段卻會一直留在紙上;還比如社交,在有閑暇的時間裡,你每多認識一個人,就代表著你未來可能會多增加不止一層關係……

同樣,這個清單也可以不斷延長,取決於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思考和總結。

三是主要以投入時間為代價存在突破機會的事情。

鯉魚跳龍門和醜小鴨變白天鵝這兩個故事最大的不同在於,鯉魚本不是龍、而醜小鴨天生就是天鵝。前者的質變需要千萬次摔得頭破血流的量變積累纔能有那麼一點可能,而後者的質變理論上只需要等著劇情自然發展。

只要不是太沉迷於瑪麗蘇電視的人都應該清醒地知道,現實生活裏的我們,大部分都是前者。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有時間不妨多做一些大膽嘗試,比如考一些有難度的證,考過了就是你的(CFA這種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等的不在此列);比如有點特長的,可以多去參加一些比賽,贏了很可能命運就此改變、輸了反正也沒人認識;還比如投入時間寫小說的、開公眾號的……

所有的這些事即使最終都沒有突破,也不過就是浪費了一點時間,或者把你原本準備投入到遊戲、綜藝中的時間分流而已,可一旦取得突破,金鱗就不再是池中物了。

四是短期消耗時間卻長期存在收益的事。

知乎上曾有個大V,花了兩三年時間仔細看完了所有TED演講視頻,並從中總結借鑒了大量另闢蹊徑的觀點、思想和方法,他把這些東西運用於工作中,幫助他職場取得成功,運用到回答問題裏,讓他成了知乎十多萬人關注的大V;知乎還有一名奇人,初中畢業打工為生,憑藉上百數千部的電影觀影量,在知乎成了電影版塊的知名答主,最終幫助他如願以償跳出打工生涯成了一名都市白領。

類似的,還有很多,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大底氣不是他有多幽默,而是他曾用了幾年時間看完了上千萬字枯燥無味的《明實錄》。

時間本身也是一種資本,只不過多數時候,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到這種資本積累的力量罷了。

最後再說一個,年輕還應該積累一點獨特的經歷。

經曆本身也是一種財富。

一個完全規律生活、事事精確控制的人,和一個不懂珍惜時間、生活徹底失控的人,在我看來,本質都是一樣的。

辜負了生命賜予我們的無數精彩可能。

所以,趁著年輕,有過那麼一兩段深入骨髓、痛徹心扉的愛情,交過三兩個亂七八糟卻肝膽相照的朋友,做過幾件當時膽戰心驚過後回味無窮的事情,沒什麼不好。

大不了,就是年輕不成熟時「走過的彎路」罷了。

只要還有時間,我們依然可以重回正軌。


鍛煉身體,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