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五個月,之前一直自己帶,突然通知去上班,今天第一天到崗,回來看著娃娃就自己想哭,睡覺的時候睜眼看看我看看我的,一會不見,就找媽媽。。。。真是不想回去上班了。。。。。


這個問題大約怎麼回答都會被偏激者噴的亞子……

我心裡一直盤旋著一句話,成為母親的那一刻你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類了……

有些事情完全是反人類的,你比如養育過程裏最痛苦的起夜,起到你懷疑人生,傍晚準時開始煩躁抑鬱。再天使的寶寶頭幾個月也要夜奶,何況大多數都是正(奶)常(睡)寶寶,還有一部分高需寶寶。哄睡開始煩躁,起夜開始崩潰,早起讓你喪失心智……如果寶寶再生個病,整夜的啼哭抱抱會讓你覺得蒼天啊大地啊救救我吧!這種酷刑不應該是對待犯人的嗎……所以你看,你就算想有生活質量都很困難,不要槓白天寶寶睡就跟著睡。首先你不是機器沒有隨時可以按下的睡眠鍵,生物鐘的紊亂可能很久都難以入睡,越睡不著越擔心寶寶要醒了(晚上哄娃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更崩潰)。其次,娃睡了你可能要見縫插針趕緊幹點家務或者工作,再自我放鬆一下。所以白天的節奏是很難跟的,況且白天的小睡怎麼能跟夜晚的整睡比。

睡眠不足和激素會讓你精神不振,記憶短缺,脾氣暴躁,進一步就會影響家庭生活質量,那自己質量也就堪憂了。這都不是陪不陪伴孩子造成的,是女人生完孩子以後本身的生活質量就下降了。

個人認為,母親應該相對提高自己的精神需求也就是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才能做到陪伴,不然憤怒暴躁的陪伴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會給孩子不良的影響。

如果覺得自己要崩盤了就盡量走出門去緩解一下,哭也好看電影購物也好,不要再跟孩子呆在一起,周圍的人要是不理解就不用告知具體去向,說個過得去的外出理由就好。很多時候媽媽放下孩子外出玩耍都成為了罪過一樣的存在。那些指責媽媽不負責任的就閉嘴吧,抑鬱嚴重帶孩子同歸於盡的還少嗎?

媽媽也盡量不要自責或者死磕自己跟孩子捆綁在一起,但是該有的陪伴還是要有的,那應該是放鬆的快樂的。每個媽媽漫長的哺乳期裏都會莫名流很多眼淚吧,比如我,我覺得哭泣真的是很好的療法。太容易委屈和崩潰了。

三個娃娃的媽媽飄過,老大養的很緊張,老二養的很歡喜,老三養的很放鬆,加油吧!?*。 (ˊωˋ*) ?*。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陪伴

@知乎親子


父母的理解支持鼓勵很重要


都重要


首先是媽媽的陪伴 其次是生活質量吧 如果孩子確實母愛 那麼他其實是不快樂的


我也是在糾結這個問題呢


我覺得是生活質量。


陪伴當然重要,但人總要有長大的一天,該幹嗎還幹嗎,不上班帶孩子,也許不一定是給孩子最好的選擇。


我認為相對於生活質量來說媽媽的陪伴更加重要。因為孩子從出生到六歲生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的階段。家長的陪伴至關重要。物質生活是基礎,但是生活質量到什麼程度算是好,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要不過於攀比就好。

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微 信公眾號:內心寧靜(peacefulmind-life),關於心理學、自我認知、家庭情感、親子教育、情緒控制和一些能讓你內心寧靜的方法,閱讀公眾號裏的文章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沒有小朋友,因為怕困難,還沒有做好準備~

現實的回答的話就是兩個都很重要,但很多情況是無法兼顧的,作為媽媽偉大的地方在於要成全大部分的兩難,成為超人

個人覺得,寶寶5個月大,不捨得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動

很同意之前馬伊琍說的,事業和家庭對於女性來說本來就是無法平衡的,只不過是在過程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懂得了如何取捨

如果非要選擇,在前期一定要先確保生活質量,將陪伴孩子的時間放在週末或者不加班的晚上,不一定要和孩子玩或者怎樣,單純的陪伴和溝通照顧都是很好的親子時間

沒有生活質量的家庭很多身不由己和無奈,通過建立一定的社交和社會地位,纔有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和自己都能更自如一點


感覺內心的充盈可以彌補物質的缺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