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世態炎涼之後,我們仍要選擇善良

2017年的最後一天,和幫主看了一場電影--《芳華》,我哭的稀里嘩啦。也許是有與主人公相類似的經歷,也許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紀,也許是很久沒有這麼投入地觀賞一部電影。

軍隊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過,什麼團結友愛,只不過是大夥共同排擠一個人,一起嘲笑和捉弄她。何小萍離開了家卻並沒有被周圍人善待。她第一天拿了林丁丁掛在牆上的軍裝照了張相為的只是寄給在農場老改的父親。不料被發現了,大家說她是撒謊精,品質有問題。大家都嫌棄她身上有味,但她只不過是比別人能出汗而已。她被孤立,感覺像是個被世界拋棄的孩子,好在還有劉峯對她好。劉峯對每個人都好。

他是文工團出了名的活雷鋒,他總是替人家想比自己想多一點:怕破了的餃子沒人喫,所以他打來了;別人結婚他給做沙發,甚至連豬跑了都要叫上他去追。他心裡裝著的都是別人,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大家褒獎他,說他無私,可他唯一一次動了私心時卻被心愛的人舉報把事情誇大,然後被組織抓去做調查,下放到連隊,離開了這心心念唸的地方。劉峯這麼善待他人,卻不被他人善待。一定有人會說:他怎麼那麼傻呢?用不著對別人這麼好。因為沒有幾個人是真心待你的。沒有人會感謝他,因為他們覺得活雷鋒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習慣於劉峯的好,同時也不能容忍他的一點瑕疵。

也許只有小萍能理解他的善良。就像劇中所說的: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她把劉峯的好記在心裡,把他的獎品收在自己的宿舍裏,視劉峯為自己的理想對象。她可以忍受其他人對自己的不公待遇,卻不能忍受其他人誣陷劉峯。在劉峯走之後,她徹底對她所堅持的,她夢想的失去了希望,她選擇了離開。被調離去了野戰醫院。命運總是那麼地捉弄人,不幸又在再次降臨在她身上。因為看過了那麼多殘酷血腥的畫面,心底的防線徹底崩塌。她住進了精神病院。

而劉峯呢,並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他去往了前線,眼見著身邊的戰友葬身於戰場上,最終也將自己的右手永遠留在了戰場上。

大家都喜歡劉峯,但少有人愛他;老師、家長教導我們成為劉峯,但少有人願意成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沒有私慾的人。

從小被媽媽教導要善良,也確實被人喜愛和善待,也容易被人欺負。進入青春期後,有一段時間特別厭惡那時的自己,會覺得那是懦弱的一種體現,嚮往的則是那種有個性的大姐大。她們霸氣、自帶光環,而善良的人卻顯得那麼渺小而卑微。

慢慢長大後我發覺,善良的人是會長久幸福的。善良也許不能給你帶來金錢名利甚至是一個體面的工作,但會永駐人們心中。像雷鋒,英雄雖早逝卻流芳百世。而且善良的人有張和善的面容,有顆溫和包容之心,這是在經歷過歲月洗滌之後愈顯珍貴的。

我不願看到善良的人在經歷世事滄桑後對整個社會抱以失望的態度,而是希望他們在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有一種快樂是助人之樂。即使善良看上去那麼微不足道,我們也要選擇善良去儘力溫暖身邊的人。


性格決定命運。
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性的醜惡。

圖如這是第一次,兩人相遇。這一個畫面成為整個電影的伏筆也對應之後兩人相依相偎的結局。對我來說,在去看電影之前就在知乎大v中瞭解了這部影片的格局以及走向。這不太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但是一場電影下來,我為劉峯的這種奉獻人格的遭遇感到畏懼,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像劉峯的為人處世,可是人生卻是這麼的可悲。有點迷失了方向。一直到戰爭開始,激烈的,悲壯的戰鬥場面。讓我更加驚愕,在戰場的劉峯,在後方的何小萍。我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什麼,我總能感受到,何小萍是受了劉峯影響的,自身的成長,總是很自卑。但是後來也為了保護傷兵,勇於獻身。到最後,這對於兩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好的結局,平平淡淡,平淡的有歸屬。不像其他人,他們一開始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最後呢,卻活的並不如意。

看芳華被戳了很多次淚點,有一次便是劉峯從北京帶東西回來叫著「蕭穗子」的時候,穗子先是驚詫,後是驚喜。

又聽劉峯說那許多,說穗子的父親是如何輾轉將東西帶來……再後來,便是穗子雀躍地給身邊的人發糖,說「我爸平反了」簡單美好的幸福時刻,突然泣不成聲。還是有關這個片段,何小萍在聽到穗子的父親平反後,夜裡,打著燈,趴在牀上給父親寫信,本來應該是很感人的套路,但是旁白很沒有感情,就是在唸書的感覺。雖然我也哭得很慘,但不誇張地說,是我把自己給感動了。聲音齣戲。順便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旁邊的人吐槽說都七十年代了居然還有戰爭,說劇本太扯了。很想給她科普一波,並不是隻有中國會發生戰爭,那時候越南戰爭挺嚴重的,更何況電影的背景已經交代了是在西南地區,戰爭的時候則更細化到了雲南的邊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