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孩子长大后对婚姻观有影响 就我而言 在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并且确定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的情况下 我决不会要孩子 所以这也是我想晚婚的主要原因


突然看见这个问题,挺心塞的,给你们讲讲自己的感觉吧。

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

一直盼望著过年,爸爸妈妈能回来,自己想要的漂亮本子,或者玩具能开口要,喜欢吃的东西能问可不可以吃。

从小到大就知道父母不容易,自己很多时候都很节约,然后也体谅他们过年才能回或者连过年都不能回。

那时没什么感觉,就觉得自己要好好长大,早点不那么靠父母,总花他们的钱。

在初中时,没住校,奶奶带我在外面租房子,后来我习惯了就是一个人住。看著每周来来往往送孩子的父母,那刻我羡慕了。

是的,羡慕了,酸了。

我也想有一个家的温暖,我也想感受那无微不至的关心,然而呢,只有一个月一次的电话甚至更久。

后来的我感觉自己特别孤独,因为其他事也造成了我很敏感,还对很多东西感到质疑。

我的直观感觉是留守儿童缺的是关心,但是呢,学校上的对留守儿童关心让我觉得这个社会真假,这虚伪的慰问也就那样不深说,不要更好。

别说我脆弱,这是扯淡。就全部留守儿童来讲,不够真诚的都会让他们觉得原来他们是留守儿童啊,需要关心啊。

所以不要成了怜悯。

总之我的感觉就是想要温暖的家,和得到父母实质性的关心,想要安全感。然后造成脆弱敏感不相信他人这种很多性格缺点。


当了差不多10年的留守儿童

感觉就是一个字

除了苦还是苦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就想哭

吃不饱 穿不暖 下雨没人接 受伤没人疼 2个月没洗头没人管 咳嗽2个多月没人管 15岁之前从来没用过伞和雨鞋 天天被奶奶打只能哭(奶奶重男轻女)

还有太多了…

唉!

说多了都是泪

好在 现在一切都好了

总之

童年就是我的噩梦


我自身就是一个留守儿童,但弟弟是在7岁的时候被接到爸妈身边的。虽然在我初三的时候爸妈和弟弟一起告别南下回家了,但我心里也清楚是因为在外地弟弟无法上高中。怎么说呢,在我10岁之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被爸妈抛弃的,好在我天性开朗,生活中也经常没心没肺的,爸妈回来后我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但是就在去年,爷爷奶奶接连生病,并且都挺严重,爷爷甚至站不起来,以后都得依靠轮椅,我哭了好久,擦干眼泪看到弟弟跟没什么事情一样的时候,我心里有了落差。男生生来情绪不容易失控是一回事,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弟弟从小就在爸妈身边,跟爷爷奶奶感情不是很深厚,我就在想,不管怎么样,爸妈陪我们的时间总比爷爷奶奶陪我们的时间要长,所以如果以后自己成家,一定要在自己能够独自抚养孩子的前提下要小孩,不想自己的小孩以后再过我的人生。


没感觉,并没有电视剧里那种同龄人抓著你嘲讽的情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