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來的感受

第一期 :震撼

後面幾期 :學識淵博,基本功紮實

再後面幾期 :這麼佛,感覺也就這樣了

歌王衝刺夜 :耶還會唱爵士,還來了段擬聲,是我小看了

總決賽第一場 :炸了炸了,第一場《夜》挪威森林,這一場直接放弗洛伊德,還來個首尾呼應

第二場 :「不到這裡,我都不敢講,其實她一直很想來這個舞臺」這份情懷,這份擔當,歌王實至名歸,這已非唱功或者作曲能力這個層面上的東西了。


一是,必須吹一下劉歡的人格魅力,謙和好玩,簡直是鄰家叔叔與哥哥的結合體。

二是,必須吹一下劉歡的音樂品味與品位。他在《歌手》中也多次說過,

我不認同聽眾是上帝的說話,音樂纔是;歌者與聽者,都得仰望它;

還有:

不要過份趨同、害怕沒聽正在流行的作品;不要害怕口味小眾、獨特,這反而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大意);

關於自己,他還說過

生活中的小事,不值得驚動音樂。

當然,音樂反映的,應該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事,甚至是「小事」;但我想,劉歡所表現出來的、在上面兩小段話中表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態度:

既不討好觀眾,也不討好自己;而是認真做音樂。

另外,必須再貼出劉歡的一段話,關於音樂的作用,可以說是至為經典了:

還記得與劉歡老師第一次相見。那時,從他的每一點目光中,都能讀到他對我的音樂創作的激勵。貼一下他的一段話,關於音樂的最好見解之一,可以說是。 「音樂真的沒有什麼作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我們看到西方音樂走來的這個歷程了,我們看到了這麼多美好的音樂,這麼多優秀的音樂家不斷地努力。 「但是又怎麼樣?音樂沒有消除過貧困,沒有阻擋過戰爭,那些締造出那麼美好音樂的民族,他們照樣去屠殺,他們照樣劣跡斑斑,音樂沒有什麼作用。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音樂可能又有作用。 「有作用就是在我們心底,因為我們愛它,我們可以留住一個隨時可以去盼望的美好的希望,一個希冀而已。 實際上,音樂和所有的藝術在人類文明中的位置是一樣的,就是一個不停地對美好的追問和探索。這就是有生命力的文明,為什麼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延續生命力的原因,因為人們心底需要這種美好。 「而且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我也不敢說他比以前更美好了,還是更不好了,但是我們只有一點可以告訴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更喜歡音樂,可以讓我們自己更幸福、更快活。這就是我們在一起了解音樂所能達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目的。 「所以,我能告訴大家的話就是,希望大家以後,愛音樂,它能給你們很多快樂。

他的這些見地背後,反映出的他的層次,可以說是到了哲學的層次了。


見識一下歌手有史以來最神奇的決賽票型:

話不多說,四個字:實至名歸。


就寫幾句感受吧。

第一輪和譚維維的《我要去哪裡》我覺得就像上一季華晨宇的《假行僧》一樣,喜歡的會非常喜歡,但不喜歡的人根本聽不下去。無論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可以理解。劉歡老師敢於在總決賽的舞臺拿出這樣的作品來,本身就是大氣魄和絕對實力的體現。就我個人而言,這可以稱得上是歌手舞臺上的神級表演之一!

至於第二首,我感覺劉歡老師的演唱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的,氣息不穩,畢竟年紀大了,而且他可是剛做了心臟手術不久的人啊!姚貝娜一頭一尾的原聲太加分了,我剛剛從吳青峯那首歌的情緒裏走出來,開頭姚貝娜的聲音一出,眼淚幾乎瞬間就要下來了。劉歡老師真的大師風範,令人感動,敬佩。

綜合起來說,就四個字:實至名歸。

還有,我對龔琳娜沒進第二輪感到十分遺憾和不解。


應該是實至名歸吧,不管從整個賽季還是決賽表現,應該說劉歡也最有王的表現吧。

歌手七季,個人覺得這一季是很特殊的一季,來了三個極其不一樣的歌手。青峯,極其感性,幾季歌手,流淚的好多,但是隻有青峯的眼淚讓我感覺到了真正的悲傷,但青峯還是會討好觀眾的。齊豫和劉歡就是兩個歌手中的另類,極其自我,八風不動,哪管外面觀眾想什麼名次第幾個。齊豫,就唱她自己想唱的歌,就是想給現代的觀眾介紹一個老去的音樂大師。劉歡,音樂風格一直在變,擅長也好不擅長也罷,照唱不誤。即使有些唱的真一般,即使還有莫名其妙的評論者所謂的樂評人來蹭熱度,與他何干?真正的把中國音樂的普及工作,把對學生的厚愛都講了個明明白白。重點是有些不擅長的品種音樂還是做的好的,可能唱的有點…從這一點大氣上,不說歷屆歌手,就算曆屆歌王也比不上。

就算回歸音樂本身,音樂的悅耳性,唱的悅耳性,也都算是頂尖的吧我想。

再從另一個角度,一個音樂老人,在這個年紀還能去搞電子和說唱的老人,呃,搞搖滾也就罷了,把搖滾還搞的這麼黑暗的,即使有點瑕疵又能怎樣?

其他歌手,誰敢這麼弄?

說起來,劉歡和郭德綱其實還挺像的,那顆把行業頂在頭上的老派藝術家形象,尊重,愛他們的職業,提攜後輩,希望行業延續的心很讓人尊重。可能他們兩的區別就是音樂大愛,相聲尖刻,所以劉歡厚重,郭德綱鋒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