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愛做家務的小孩,我很愛參與家裡活動,但是同齡人都很不喜歡做家務,以至於在學校做值日也特別敷衍。

我曾經採訪過他們,他們說「學做家務有用嗎?」「做家務就是浪費時間。」「長大後自動不就會了嗎?為什麼要學?」有些同學的家長甚至包做了任何事情,導致孩子任何家務都不會做。家長說:「做家務會影響學習。」有些同學只為了零花錢或多一些娛樂時間而做家務。

對此我十分迷惑。如果未來有家務機器人,我們還需要學習做家務嗎?這時學習它有何意義?期待你的答案。

補充一問:機器人是取代代替工作還是減輕負擔?


做家務本來就沒有意義,本來就是浪費時間。做家務是因為必須要做家務,不是因為它有趣或者有意義。

大人做家務是因為窮,請不起保姆,僱不起管家,不得不自己做家務。學生做家務是提前實習貧困生活罷了。

另外家務機器人這種東西普通人還是死了這條心,強人工智慧操縱的家務機器人二十年以內的價格普通人都不必肖想,弱人工智慧操縱的家務機器人還不如分開買掃地機,炒菜機,洗碗機,故障還能少一點。


小朋友謝謝你邀請我。

下圍棋人類最高棋手已經下不過機器人了,學圍棋還有何意義??

這只是一項愛好,一個博弈遊戲,我喜歡就去學了,需要意義嗎?

王者榮耀這個遊戲,職業選手五排很難打過電腦人了,有人因為這個就不玩了嗎?

同樣,做家務這件事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呢?

在於會提高你的自律能力

做事情更有條理,有條理這個特質,在以後的工作事業上是大有益處的。

最重要的是,做家務如果讓你開心,說明你本來就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如果你喜歡,就放開手去做,它跟打籃球、練體操、下圍棋一樣,純屬個人愛好,無需其他人認同

而且根據我的觀察發現,自己地盤都收拾不好的人,大多工作方面的能力也不怎麼樣。

請人做家務的女強人只是沒有時間做,她要是自己做起來、比誰都做得好。

請人做家務的富太太,也需要自己對家務這件事應該怎麼做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指揮好阿姨做家務

同理,以後有智能機器人了,我們假設它上天入地無所不能24小時不眠不休,那麼我們就不需要一個懂家懂生活的家人了嗎?

愛家是一種理念,為自己的理念努力,沒毛病。


謝謝「七分甜四顆糖」小朋友的邀請,同時謝謝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good question!

倒底孩子要不要做家務? 這個答案好像普遍都會說「是」,但實際上呢,當下國內的學校教育幾乎是補習將僅剩的業餘時間全部填充了,父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沒空也沒意願讓他們做家務。

我很欣賞學校裏安排值日這樣的做法,我住在歐洲,這邊從小學到中學和國內的大學一樣,不會安排學生值日,有專門的校工負責打掃衛生工作。 但和國內不一樣的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家務,有寵物的會各自有照顧任務安排,多子女家庭也很多,照顧弟弟妹妹也是任務之一。

就做家務來說,當前我們熟知的那些名牌大學,比如哈佛,牛津,都有專門的研究論文發表,意思就是:做家務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責任感,時間管理能力 和 事情統籌安排。

以上這些能力對工作中有什麼好處? 生活自理能力就意味著,你能花5分鐘處理別人需要30分鐘的內務,節省早上睡覺時間,要知道早上的睡眠很重要,這種長期的訓練會讓人刻到骨子裡不加思索就完成了。

責任感,則意味著對自己負責,做好決定並承擔後果,這個能力不僅在工作在婚戀中也頗為重要。有責任感的人,在工作中,別人會願意與之合作,並且順利合作。在生活中,相處輕鬆愉快。對他自己而言,碰到困難會果斷堅決地止損改正並且繼續前進,而不是後悔和遺憾。

時間管理能力和統籌安排,這些就會讓你學會在繁雜的事情中理出頭緒,不慌亂,能很快排好優先順序,做好取捨。這也是為何那些事業成功的人工作很忙還有時間娛樂 -- 特別是那些歐美的成功人士,你看他們傳記就發現不僅工作努力,生活也很開心。

------------------------------------------------------------

問題:機器人是取代代替工作還是減輕負擔?

機器人取代人工,這是資本社會推動的結果,原因很簡單,資本家(老闆)投資就是為了獲得利益,同時減少成本。 機器人取代人工好處在於:機器人管理簡單,減少管理成本,他們沒有罷工這樣的麻煩存在; 而且機器出錯後容易找出原因加以修正,但工人出錯就很難找到原因 -- 歐美企業 都會用各種制度和工具防止工人出錯,而不是懲罰工人讓他們主動不犯錯; 機器人效率不僅高,而且可以控制並且保持這個效率。

馬克思的那個什麼剩餘價值論,我不想說,因為實在無聊。

機器人做家務,有機器人做當然更好呀,但有些還是要人工輔助,比如割草機,得要有人推著。 比如做飯,你得切菜,炒菜,或者放進烤箱並定時。 比如洗衣機洗了衣,你得自己晾呀。

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呀,畢竟當前是有家務要人工去做的,那就得做。 我們不能「反正未來我們會死別,不如不在一起」 「 反正未來地球要毀滅的,我們不如混喫等死」... ...

上面也說了,做家務不是說獲得做家務這一項技能。否則不要上大學了,為什麼?因為上大學你學的知識工作一年後全用不上,要新學。有的人可能大學裡學的專業知識一點沒用,因為他轉行了。 如同做家務同時獲得了其他的能力一樣,在大學學到了一些學習的能力 -- 自學能力及學習習慣,這些能力和習慣讓你在工作中會自動自願地學習新東西,一直進步,跟上時代。

再次表揚這個提問的小朋友,有想法,有主見,非常贊,you have a long way to go!

補充題外話:管理學中有一條理論叫二八原則,其實生活中也是,活得真正幸福快樂不為生存發愁的那類人也不過就是20%,所以,當大部分人與你不一樣的時候,你可以想一下: 你的目標是做部門的那二十個員工,還是那個經理? 你是做那兩千個工人中的一員,還是那兩百個管理人員中的一員?


的確,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職業確實會被淘汰,比如過去掏大糞的現在已經沒有了,打鐵的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未來銀行櫃員、站點收費員、司機都會消失,可能未來掃地會有機器人、做飯會有機器人、就連護理可能也會有機器人出現。這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但現在還沒有。盼望著未來有而現在就不做了這跟守株待兔是一個性質的。

做家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有錢人的確會把做家務的時間用在賺錢上,科研人員更願意把時間花在研究上,醫生覺得多做幾臺手術比做家務有意義的多。如果用功利的角度看,有太多的事情比家務重要,但總該有人去做。

你如何看待做家務很重要。做家務是為了分擔工作,在西方國家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這是你必須要做的,就像喫飯穿衣一樣,如果現在有個人花錢給他喂飯幫他穿衣服你不會羨慕他,只會鄙視他,其實做家務一樣,這不是特權,這是人的義務。當把義務抹殺完全為功利讓路的時候,這隻能說明人羣的層次還處於相對較低狀態,就好像一羣人把錢給一個人讓他穿的體面,賺大錢了以後大家一起富裕,我為了更大的利益暫時放下自己,把資源集優給一個人,以期待他優秀了我也會好。

當人們足夠平等的時候,就不會了。領導一樣要排隊,我是你媽媽也一樣享受我的時間,你是兒子也必須做事,咱們是平等的,不該放棄自己的而抹殺你的義務,但中國還沒達到這樣的層次。

你不用糾結未來因為會取代所以現在不做了的論點,這是每個家庭的生活模式或者說生存策略。不用跟別人比,你多做了一些你就會更有自主能力,不做的也未必會因為沒做而增加其他的時間。相信我,沒有白白的付出,當有一天特權沒了的時候,他們感受的痛苦是你無法理解的。


很多事情不需要學,那有個前提,得有錢。

家務是肯定要做的,不然衣服不會自己洗,地不會自己掃。勞動可以有替代,洗衣機、掃地機器人、洗碗機等等都是替代人工的,但是這些東西都得花錢買,而且要有地方放,一個租小單間共用廚房的人,會買洗碗機嗎?一共巴掌大個臥室,需要掃地機器人嗎?

所以未來需要不需要學家務,得看家境。家長都不做家務,都是請小時工或者阿姨的,非得讓孩子學家務,那沒必要。家裡條件一般般,什麼都是父母親力親為,那就要學,一是幫父母分擔一些再是在有能力請保姆之前,自己也要生活的吧,總不能長大了也全靠父母做吧,萬一剩自己一個人了,啥也不會生活質量不好保證。

我家是農村的,爸爸從我未出生就在外打工,我媽帶兩個孩子還要種田,洗衣服做飯全是我媽自己來。我12歲離開農村,離開之前,燒火做飯鋤地劈柴很多活兒都會做,有時候不是刻意學,而是跟著我媽去田裡,總不能我在一邊捉螞蚱我媽一個人累死累活吧,慢慢的很多活兒都會。我媽下地很累,我會主動幫忙做飯打掃。離開農村之後,到了城裡衣服自己洗,做飯掌勺是我媽,我打下手,慢慢的也學會炒菜。洗碗拖地那更是不在話下,畢竟家境就這樣,孩子不學就全是父母做,想幫父母分擔那就要學著做。

我現在是全職媽媽自己帶孩子,家境依然不好,所有事情都是我自己來,我女兒肯定是要學做家務的,我們的條件不能請阿姨,那我得想,如果我不在了,她也能生活,能照顧自己。洗衣服做飯打掃都不會,那怎麼能照顧好自己呢?

我們是普通家庭,大概率上我女兒以後也會是個普通的姑娘,過著一般人的生活,家務要做,有孩子要操心,把孩子教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覺得不是好事。

大富大貴的家庭,做不做的隨便吧,我等斗升小民,該幹什麼幹什麼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