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子。金融求職圈KOL,卡哇伊頭像背後的神祕人物,對金融機構簡歷、單面、羣面有深度研究,已指導數百位同學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歡迎各位金融學子提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1、從產業界做起比從投資做起要好

做產業投資的人,其實不應該從投資切入產業,應該從產業切入投資。

作為一個投資人直接開始看產業的話,也是隔了一層的,因為你之前沒有下場做過事,那現在來看這個產業,就會是以一個很宏觀,以一個俯視的角度來看的。

這會導致很多人覺得投資人來看產業會眼高手低,霧裡看花,或者總是隔了一層。但是如果自己在產業界幹過一段時間,比如你在互聯網,在BAT幹了三四年,那出來做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這個時候就會比較得心應手,所以在我看來最好的路徑應該是從產業切入投資,而不是從投資切入產業。

從產業到投資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可以幫助個人在產業界打好根基,打下很好的基礎,這樣不會被很多低劣的騙局騙到,然後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產業。

如果你在產業界經營了三五年之後再出去做投資,這個時候去看產業界的一些投資機會,就會看得特別清楚。

相反如果從投資開始看的話,前面就會有一段很痛苦很長的模仿性和學習性,這一點對於新人來說可能也不是那麼有利,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做產業投資,不妨先去產業界歷練三五年,然後再跳回來做投資。

2、從FA做起比從VC做起要好

從FA做起比做直投要好。

前面說到新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積累的項目池、積累的portfolio。

作為一個VC,其實他每年的出手次數是很有限的,有些投天使輪的VC,一年投了十多個項目,已經不能更多了。然後分到個人頭上,能參與的項目最多就五六個。

而FA不一樣,因為FA其實是可以接收來自於不同VC的項目,他是可以接觸不同的基金的。作為一個中介,它也是天生擁有更廣泛的項目來源。

對新人的一個好處就是在FA比在VC或者PE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項目,能出手的機會會更多,從而就有更大的幾率觸摸到一些明星項目,或者說把自己輔導過的項目,培育成明星項目。

這點可能對於新人來說會更好一點。因為不管怎麼說,摸得耗子多了,總會碰到那個最好的耗子的,而FA可以摸到更多的耗子,所以這個時候對新人來說成長會比較有利。

2.3從PE做起比從VC做起要好

從PE做起比從VC做起要好,這點也很好理解。

因為VC很多都是很早期的,很多部門比較小,人可能就十多個、七八個,這導致公司很小,很少會有完善的培訓體制,基本上靠自學,路子很野。

但是PE不一樣,PE一般來說比較大,二三十個人,三四十個人都是有的,並且現在的培訓體制也比較完善,如果從PE幹起的話,中間大家可以學到很多系統的方法論,也會有同事或者老闆專門手把手的帶你,這一點對於新人的成長非常有利.

而VC基本上要靠的是自己摸索,對於自學能力強倒是無所謂,但是自學能力弱的話,那就很喫虧。

總結以上三點,第一就是最好從產業到投資,而不是從投資到產業。

第二就是FA比起直投機構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項目,更有利於新人初期的成長,也更有利於新人在初期積累自己的portfolio。

第三點就是PE的培訓機制比VC更加完善,更適合新人的成長。

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大佬,或者特別優秀,或者自學能力特彆強,或者說家庭背景很深厚的話,那就無所謂這些.

所以說對於背景一般的普通人,以上建議可以幫助大家在初期更快地學到一些東西。

你有哪些面試失敗的慘痛經驗??

www.zhihu.com圖標金融學專業畢業後一般都從事什麼工作??

www.zhihu.com圖標

少說話


https://mp.weixin.qq.com/s/5ceXVV8nV6XFfiGtCuxnkQ

【我,90後,做VC】文章中除了薪酬數據有誤外,其他都已經講的很到位了

一般需要4~6年,看了上百個項目,募投管退研 全流程走完一遍後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投資經理,慢慢來吧


多問行業的老司機並且想要投資的話一定要資金分配好


大部分人投資賺少虧多,很大原因就是覺得自己懂的很多,瞭解很多。其實就是因為不瞭解,一時衝動造成的虧損,前因後果都沒有想清楚。而且最怕的就是剛開始懵懵懂懂的就開始投資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也沒有留下什麼經驗教訓。

建議就是多聽,多看,多有自己的思考,別急著下結論,別急著下手。想明白了再做決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