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

作者達娜·薩斯金德醫生在人工耳蝸植入研究項目中,有了一項奇怪的發現:

兩位耳蝸植入患者扎克和米歇爾,在手術成功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康復結果。扎克性格活潑開朗,就讀於一所公立學校,閱讀水平達到了正常的三年級水平;同樣上三年級的米歇爾卻不得不在「特殊教室」里學習。只會比劃簡單的手語和說一點點話的她,閱讀能力僅達到幼兒園水平。

作者薩斯金德醫生不解:他們明明有著同樣的智力、同樣深愛他們的父母、同樣的先天性耳聾,並同樣地接受了高端儀器治療,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

於是薩斯金德就到兩個小朋友的家中去觀察,他們發現,在扎克獲得了聽力之後,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在不停的跟他說話,從而扎克從外部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

而米歇爾獲得聽力之後,沒有人刻意的跟他多講話,本身他的聽力就比正常的小朋友要差,而他的老師和朋友們並沒有給他足夠的重視。所以他的語言接受能力變的越來越差,後來他雖然具備了完備的聽力,但是最終只能去殘疾人學校上學。

在經過大量且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數據收集後,作者薩斯金德醫生髮現了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

那麼如何跟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呢?為了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書中給出了與孩子交流的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共情關注。

共情關注的一個原則是,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並且要對孩子關注的行為予以回應。

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舉了自己的例子。她兒子1歲多的時候還不太會說話,她對此很著急。於是她拿著教棒,指著燈,告訴她的兒子:這是燈,這是燈。

指完之後又指著書說:這是書,這是書。孫瑞雪每天都在給兒子灌輸各種語言。可是她的兒子依然無動於衷。

在她的兒子兩歲零一個月的時候,他仰望天空,看了好久。孫瑞雪說:天。

她的孩子就說:顛。

這是她兒子說的第一句話。孫瑞雪很震驚。後來她的兒子不斷的說天,天。一連說了三天。孫瑞雪給她兒子說地,她兒子也會說:地。可是在當她說樹的時候,她的兒子就不回應了。

後來她明白了,他觀察天時,天觸動了他。他對天有感覺了,而這個時候孫瑞雪把這個詞語帶給了她。

她打趣道,現在我們明白普通的「教」的本質了:讓孩子把注意力轉向什麼,然後教什麼。你讓孩子注意一朵花,他卻可能只注意花上面的一個斑點。這種「教」會把孩子「教」糊塗的。

溫尼科特說過:你或許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和喜歡的生活方式,不過我很為你感到遺憾,因為你一旦變成一個媽媽,從此就要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來適應你。

《父母的語言》一書還提到了,如果新生兒被晾到一邊,任其哭鬧,那麼他的大腦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導致情緒管理能力,自控力變差,無法信任他人。

其實,嬰兒在出生的頭兩個月處於正常自閉期。這個階段的嬰兒感覺是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就像還在子宮裡一樣,尚不存在外在的母親。

這個時候,母親要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之後,心智自然的會向前發展。

倘若嬰兒的哭泣行為得不到回應,關注,那麼他會積累大量的恐懼和憤怒。到了兒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會讓孩子大爆發,不可理喻。

書中提到了一點就是兒向語言,這是一種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就是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如把吃飯叫吃飯飯,把喝粥叫喝粥粥。

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的時候能夠掌握的辭彙比接受成人語言的嬰兒多兩倍。

第二個原則是充分交流。

也就是要多跟孩子交流,這個交流的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辭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法。

比如在描述日常活動中,我們可以一邊幹活,一邊描述正在做的事情。比方在刷牙時,我們可以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盡量不要使用代詞。比如下面的話語:你能去那兒把那個帶來嗎?即使是成人,在聽到這句話時,也會難以理解。

還有一點就是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這點就是說和孩子聊聊以前做過的某個事情,以前認識的小夥伴,喜歡的玩具,即非當下的事情。

它要求說話人具有高級的思維,信息處理能力和回應能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很大的作用。

充分交流的另外一點就是擴句,比方孩子對你說:爸爸抱抱。作為父親可以回應說:你想讓爸爸把你抱起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說: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來吧。

第三個原則:輪流談話。

輪流談話對兒童的語言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不強,往往在說話之前要經過一番的思考。這個時候的關鍵是要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回應。在聽到孩子的語言之後,父母要認真回應。

父母不要替孩子表達,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喪失了鍛煉語言的能力。其中,開放式問題能夠解決輪流談話的目的。

父母只要拋出怎麼辦,為什麼這種話語,就足夠讓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了。

第四個原則:關掉手機。

帕特麗夏·庫爾博士的團隊做過一個實驗。

將9個月大的美國嬰兒放在漢語普通話的環境中。其中一半嬰兒聽的是真人親口說出的中文,另一半嬰兒聽的則是錄音或視頻設備播放的中文。

經過12次實驗後,聽到真人說話的嬰兒能辨別出漢語普通話的語音,另一半則毫無反應。

類似的實驗還有讓孩子觀看視頻和真人演示動作,實驗結果同樣是只有觀看真人行為的孩子能輕易模仿動作。

電子產品,包括電視,平板電腦,手機,都不符合書中提到的原則。美國兒科學會也認為,不能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或者使用科技產品,兩歲以後的孩子能在監管下每天看一到兩個小時的電子產品。

參考參考,如果能幫到你更好。

公眾號:拉起小手陪你走


看到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語言障礙屬於哪種分類,並且程度是怎樣的。

咱們首先要做的是不管小孩語言問題的程度如何,及時諮詢相關人士,如果需要醫學干預,請儘早帶孩子到相關機構做評估及時治療,如果程度很輕僅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科學引導,咱們就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掌握相關知識,多多陪伴。

其次是滿足孩子非常渴望交朋友的願望,建議第一步邀請親朋好友的孩子來家裡玩,在自己家熟悉的環境,小朋友也是不太陌生的交往,開始邀請的人數可以是一個,家長可視情況增加人數,讓孩子慢慢感受和同伴交流。第二步再邀請幼兒園熟悉的小朋友,如果在交往中孩子遇到了困難,家長適時的給予幫助,這種幫助可以隨著孩子和同伴溝通能力增加而減少。

希望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實現交友的願望。


與他人交朋友,需要很多的能力,其中溝通佔有很重要,但是,溝通的方式並 不只 通過「說話」的方式

溝通可以採取的方式有很多,眼神、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手勢、符號、圖片、手語、文字、口語、語音生成設備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使得自己的意圖被另一個人理解,從而發生有效的溝通。

屹童觀點:無法通過口語表達需求和想法的孩子,我們要相信,只要提供適當的機會,學習和使用有效的溝通方式,他們就可以進行溝通。

建議家長到專業的康復機構尋求幫助。因為,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理解能力、肢體功能、及家庭經濟情況等,從而為孩子提供合適的輔助溝通系統——AAC。

AAC有時會分為高科技和低級系統:

  • 低技術AAC技術,其中涉及使用非電子設備。技術含量較低的AAC系統包括通訊板和書籍,圖片交換通信系統(PECS),除PECS之外的基於圖片的AAC系統。
  • 高科技AAC技術,從單個消息交換機到具有許多附加功能的複雜的,基於計算機的通信系統的所有電子通信輔助工具。高科技AAC系統包括移動設備(例如手機和平板電腦)和語音輸出通信輔助設備,也稱為語音生成設備。

** 語言治療師可以幫助確定哪種AAC方法適合具有溝通需求的人士,並教他/她如何使用該方法進行溝通。之後,家長聽取老師的指導逐步幫助孩子,使溝通得到泛化到家庭、社區。

交朋友還需要其他的支持。

1.幫助他們了解什麼是朋友。聽起來很基本,但是從基礎開始對培養社交技能至關重要。例如,我們見過將欺負者視為朋友的孩子,因此這種區別很重要。

使用簡單的語言,避免說抽象的話。例如:「朋友是關心真實的你,並接受你的真實身份的人。」 取而代之的是,說:「朋友很好地對待你,問你喜歡或想做的事,並說些讓你在困難時期感到更好的事情。」

2.使用主題腳本,根據主題提前準備相應的符號語言,比如,圖片或辭彙、語句等。

思考交朋友可能涉及的方面有哪些,提前在孩子的溝通冊上做好準備。比如,「介紹」,可以製作一頁關於介紹的溝通頁,包含我叫××、我5歲了,你叫什麼,我喜歡××,你喜歡什麼等等。

3.提供情境練習。可以先和較熟悉的人,成人或者孩子,使用溝通冊。這不僅是幫助孩子練習與他人使用溝通冊溝通。同時,家長也可以實際的驗證溝通冊上的內容是否最為合適,必要時作出調整。

4.建立孩子的興趣。您是否曾經根據共同的興趣結交朋友:音樂,運動或愛好,這也適用兒童。

如果您的孩子真的喜歡國際象棋,請找到一個國際象棋俱樂部。如果您的孩子喜歡藝術,請報名參加美術課。這些提供內置的興趣和對話點,以及社交互動的有趣環境。

只要確保場景中有同齡的孩子。在練習社交技巧的時候,讓你的孩子被與年齡相適應的行為所包圍是很重要的。

5.考慮長期成功。這些都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所以要耐心等待。

希望幫助到你。


是選擇性緘默嗎?小孩子只有湊過去跟著玩,不說話也沒關係的,也能玩一起。對方是主動活潑的性格就更好了,玩久了放鬆下來自然也會說話的了。但千萬不能催促孩子開口。


買可以吸引別的小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你做主持人,帶小朋友們玩遊戲。教你的孩子玩他拿手的遊戲,然後帶別的孩子一起玩。類似葡萄蹲完菠蘿蹲。


謝邀 首先父母就應該去先和孩子做朋友 然後你要引導孩子要勇敢的走出去 走出舒適區 去外面與人接觸 我相信大千世界總有人不會嫌棄他的語言障礙 他自己走出去也會更好的與人交流會更好的克服語言障礙


父母正常和朋友相處

讓孩子在邊上看著

潛移默化才是最重要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果家裡允許,可以先選一個性情溫和的寵物


看了題目心理有點堵,我嘗試假設自己的娃有語言障礙,但非常渴望交朋友,我作為家長會怎麼做。醫學治療、康復訓練我就不說了,這是必須要先做的。說說其他的吧。

  1. 養個寵物,可以帶出去的,外形可愛,體型不太大的寵物。可以是柴犬。
  2. 教會孩子騎自行車、輪滑、平衡車、滑板車…頭盔護具配好。
  3. 到小區兒童樂園玩的時候,帶個鞦韆,可以掛單杠上的,歡迎別的孩子來玩。
  4. 給孩子從頭到腳收拾乾淨、打扮漂亮。
  5. 經常帶些水果,小橘子之類,分給小夥伴們,讓他們帶回家再吃。
  6. 如果是女娃,買點可愛貼紙,讓她送人。
  7. 多花時間陪伴,讓孩子永遠有堅強後盾。
  8. 目力所及範圍內大膽放手,默默關注小心呵護。

中心思想是給孩子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的小夥伴們覺得他是可親近、有趣、能一起玩的。


表達並不僅僅限於語言,孩子也可以通過畫畫來表達,這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讓小朋友參加小班制的美術課,小朋友們在一起,互相用作品來交流,老師也可以幫助孩子表達畫中他像表達的內容,就可以幫助到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