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之前的表述不夠準確。非常感謝大家的腦洞!其實我想問的是:如果黑夜有七天白晝只有一天(黑夜的長度是白晝的七倍),地球的生態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的生活可能會怎樣?有沒有可能繼續生存下去?(問題完全是理想化的,不用考慮地球自轉和磁場等需要如何達到這個條件)


謝邀,同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也就是說,在平行世界的「知乎乎乎乎乎乎乎」網站上,有人詢問,如果地球的自轉週期是現在的七倍的話,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嗯,就是那幾個在知乎上答題的人生活的樣子唄。。

所以啊,沒有什麼必然會發生,也沒有什麼必然不會發生,一切皆有可能。


謝 @李友柏 邀,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提問有些問題,第一部分有點擡槓,介意的話可以跳過。

是這樣,我們現在所說的「周」這個概念,顯然不是先秦所說的「星期(七曜)」了,而是一個包含七天的時間單位。

而這裡的「天」,指的是「太陽日」,也就是24個「小時」,繞日的同時每轉一週(一圈)為一日。由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即所謂太陽「東升西落」,印證了「天」存在的合理性。

我們定義一個「周」就是七個「太陽日」,所以「太陽每週才升起一次」是不存在的。

合理地理解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如果地球自轉的平均速度是現在的七分之一,會怎麼樣?」

我覺得至少分三種情況:

1.從形成之初開始,地球都是那個速度,「天」與「周」的概念都不同。那麼我們人類一定不會出現在這個時間地點,不會有機會刷知乎;

2.地球出了問題,突然大幅度減速。那麼,由於慣性的存在,地表的絕大多數物體毀滅,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刷知乎了;

3.人類有一定時間準備,選擇在地表以下開啟穴居模式,躲避地表構造的損毀和受熱不均帶來的威脅,我們暫時存活。但是,結合2,空氣也存在慣性,全球性的風暴將會出現,甚至大氣層也許亦會有所變化,地下人很難保持上下正常通風換氣,連呼吸都要靠科技。再考慮到飲食等現實問題,不管是否穴居、用什麼科技,只要還在大氣層之內,存活的代價都很高昂,恐怕沒人有心情刷知乎了。

當然了,相比之下,公轉減速或許更令人揪心——所謂的「離心力」改變了,減速後公轉軌道會漸漸接近太陽這個巨型火球。即使我們有方法姑且不被熱死(甚至融化),由於洛希極限的問題,地球本身也將會在距太陽55萬千米之外,在引力潮汐的撕扯下分崩離析。如果說自轉減速還能自救、苟活,公轉減速後就真的是帶著希望奔赴絕望了,眼睜睜走向必然的滅亡。

生而為人,都不容易。

綜上,題主設想的情況一旦發生,人類即使擁有了再驚天動地的科技,幾乎也只有死路一條了。

嗯?為什麼說「幾乎」只有死路一條?

也許,在地球發生如此重大危機的那一天,人類已經擁有了集體脫離地球而生存的能力了。或者,至少,我們可以轉動一下地球,完成「流浪地球」的神祕計劃……

以上。


那麼地球的自轉速度就會是現在的1/7,上秤一稱,我更重了……

同意高票回答,對於現在已知地球上存活(過)的生物來說,地球這個大培養皿,的確是幾乎完美的恰到好處了。

包括很多方面,不說遠的,保持地球溫度恆定合理(從而有液態水海洋合適的大氣運動等等),是產生生命並繁衍的基礎。

日照時間過長或過段,導致的溫度劇烈變化,隔壁幾大行星可以參考。

有的也有(過)水,有的也有大氣層。

氧氣不用擔心,據說是條件合適,植物(藻類)大規模生長,區區幾億年就可以生產出來了。

地球不容易。

個人比較佩服的是黃赤交角,真的是燒烤模式,外焦裏嫩。

絕了。

那在早期進化的時候,就進化成每次睡48小時……對早期人類來說,夜間行動絕不是一個足夠明智的行為,睡不了這麼久的,估計都被淘汰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