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過並不等同於認同。週遊世界的多了去了,定居在自己喜歡的一處旅遊勝地的人卻少之又少。

人只有在見識了精彩的世界並高度認同這個世界以後,才會產生要和這個世界發生關係的衝動,這種衝動就是行動力。一旦有了行動的想法,即便理性告訴自己應該繼續以前的生活,靈魂卻已經和那個精彩的世界密不可分了。心中美好的種子已經種下,不斷生根、發芽……摒棄原有的生活模式,是早晚的事。

很慶幸,我是找到那個世界的少數幸運兒中的一個。


佛家認為,我是我,不是我有。

世界的精彩屬於世界,不屬於我。

城市的繁華屬於城市,不屬於居於此的我。

故鄉不是哪個省哪個鄉,那並不屬於我,屬於我的只有兒時的記憶。


每次休假返島時,總是帶著上墳的心情

我之前在軍營,軍營在小島,小島在北方。北方的邊境海島,瀰漫著腥臭的海鮮味,與浪漫毫無瓜葛

返島的流程是這樣的:在大都市的高鐵站乘車去大連,從大連機動到zhh,從zhh市內轉移到碼頭,從碼頭渡船上島,做黑車由碼頭經鄉政府至海邊小村,只一天時間,身體就從宇宙經濟物質文化中心,平移到大洋深處某不知名角落

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的沒有,巨浪大霧,斷電停水的有之

早上,坐在CBD端著星巴克看《那一曲軍校戀歌》;傍晚就換成罐啤與《母豬的產後護理》

要想生活過得去,總要經常受點氣

返島歸工的最初幾天,會覺得很不適應。眼前的枯燥和貧瘠著實令人沮喪,唯有和戰友們聚在一堆,齊罵「領導傻逼」才稍有緩解

半個月之後才能走出心裡的依賴,認清現實,低頭搬磚

身處精彩中,久了,精彩也會變成乏味的當前;若一直變換精彩,疲於奔命,就會忽略精彩本身;既沒有感悟當前,也沒有領悟精彩

即便見識過的世界再精彩,我依舊能心安理得的繼續當前的生活

因為這裡有我的責任,我的責任連接著他人。


根本不難,如若見識到更悲慘的世界,會明白平安是福。

精彩的世界,都是構建在弱肉強食的社會基礎上,表面精彩,背後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又有多少爾虞我詐,這些我們看不到,但應該要學會推理的到,人性本惡,特別是在殘酷環境時,尤為明顯。

小時候嚮往電影中的風花雪月,才子佳人。長大出來社會後,才發現生存艱難,從而有了危機感,特別是周邊人因經濟問題艱難度日時,讓我體驗到世事無常,能平安的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所以外面的花花世界,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並非永恆,黃粱一夢終須醒,我寧願過著穩定腳踏實地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陪自己想陪伴的人,倒也一生心安。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看這個人本身的心態了。有的人即使看到了好的生活,廣大的世界也覺得跟自己無關,也許是知足也許是不上進。有的人會受到很大激勵會奮起改變自己。


資本家之所以可惡,就是因為他把這個問題帶給了我!


我見識過不到10個字的答案有幾十萬個贊,回頭看自己23個回答卻只有22個贊。

我還能心安理得的寫下第24個答案,並絲毫沒有愧疚感。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題主應該是在猶豫、焦慮或者勸說別人上進的狀態中。

如果是猶豫焦慮的話,

大可不必,因為你已經認識到當前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是會自主去改變的,現在這個世代又不是之前的全民愚昧的世代,沒人會因為遵從祖宗遺訓或者教條而埋沒自己的一生。

念想就是一顆種子,或早或晚都會邁出那一步的。

無外乎是需要給自己一個更加堅定的支持、認可和理由。

那我覺得,既然早晚會邁出,不如早些邁出那一步,畢竟試錯成本會很低。

如果是為了勸說別人上進

那也更加不必,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做好自己,穩步前進,在加上一些努力和自律。

這個社會是會予以豐厚的回報的,無非是早晚問題。

當別人看到你變好,有意識的會向你學習,沒意識的依然得過且過。

so,按照自己想法來就好了。


當然不會心安理得地繼續過當前的生活啊

人都是有慾望的

既然你見識了更精彩的,更想要的

難道不應該努力打破現狀,奔向你想要的生活嗎?

耐得住寂寞才受得住繁華

沒能力改變之前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直到有能力改變。

我一直覺得高標準纔有高水平,哪怕你離你想要的精彩生活很遠,但是隻要努力,起碼會過得比現在好。


閱遍人情,始知疏狂之足貴;

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菜根譚》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黃粱一夢》

那麼榮辱之道,窮通之運,你也大略體會過了吧,這就是人生在世,與你夢中所見並無絲毫分別,如此一來,我想,你對人生的執著與炙熱之心當有所冷卻。知曉了得失之理、生死之情,再看人生,終究也無甚意味,你說是也不是?

正因為那是夢,所以我還想好好活一回。正如彼夢會醒來一般,此夢也終有夢醒之時。在夢醒之時到來以前,我想真正的活一回,要活的不虛此生。


當你知道世界上有貝佐斯,馬雲後,你還能安心住在現在一兩百平的房子裏,穿大幾百幾千的衣服嗎?不,不能,你也想給離婚的妻子幾百億,你也要給女排清空購物車,這樣你才能安心。


你覺得精彩,你就去追尋

你覺得想要去那裡,就無法心安再呆在原地

所以勇敢的去吧,盡你覺得它值得你投入的所有

就算最後沒追上,就算最後又覺得它不值得了,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盡人事,聽天命,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精彩的背後是你所沒有見識過的辛酸和悲哀!


就看那個精彩的世界對我刺激有多大,一般來說,短時間內會不滿當前生活,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淡忘了那個精彩


正因為見過更好的世界,才會為了去往更好的世界而奮鬥,雖然最後可能到達不了,但你走過了那麼多路,都是你前行的證明。這個更精彩的世界,可能會讓你迷失,堅持自己 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加油


因為沒有見識過精彩的世界,所以現在自己過得一直挺心安理得。但有一個想法想分享一下。

在來北京之前,心裡一直有一種觀念:天安門是開國大典舉行的地方,毛主席和一眾開國元勛曾在這裡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每次的閱兵領導人也都站在這裡審閱部隊的雄姿。所以天安門從來也只能是神聖的、莊嚴的、肅穆的。來了北京以後,去看了天安門。天安門還是莊嚴、肅穆,可心裡卻有些落差:跟周圍的其他建築相比,天安門顯得有些低,幾百年的中式建築,在長安大街上有些孤零零。

另外一件事兒是一年年假去麗江和大理,一些民謠歌曲和影視作品把這兩座城描繪的很好:古老、文藝、富有人情。去了以後,各種建築是挺好看的,可充滿整座城的都是各種店鋪,同質化嚴重;各種酒吧,音樂嘈雜或者安靜。心裡所想的那種詩與遠方反而不見蹤影。

所以現在就不愛出門,不愛去各種宣傳的、旁聽的精彩的地方。我可以觀看各種圖片、視頻,可以聽別人分享他們的美好,但不願去,我怕去了以後就發現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

所以你問看過精彩以後還能否心安理得的過現在的生活,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可以,甚至是更心安理得。因為你看過之後很有可能會發現:所有的想像中美好,都是在自己心中。


精彩的世界不一定適合生活。精彩的背後可能是各種辛酸艱苦和努力,一般的人很難承受得了。但是如果你能接受,那也可以。

能夠接受平淡也是一種選擇。


我想不會,這是因為自己的想要更好的自己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