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下,卻仍執著生死見。宗門原本是無諍,有諍就失真道義。」?


謝邀。理解為,如果要找不動的真心,須從動中找。若把如如不動的真心比作明鏡,那動就是影像,影像虛幻不實因鏡而立,鏡(真心)無形無相因像而顯,因此尋找真心只需離相即是,鏡不礙像顯,像不礙鏡照,鏡像圓融無礙,不動與動亦圓融無礙。

明鏡物來則照(能善分別諸法相),物去不留(於第一義而不動)。

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了知實相,實相不生不滅(怱執生死見),實相不二,不取一法亦不捨一法故無諍。供參考。


六祖壇經沒寫錯,要到達這個領悟,需下功夫苦修才能證到

如果是凈土宗,就是達到督攝六根,凈念相繼的功夫,如果是禪宗,直接萬念脫落,哪怕是一剎那都行,只要有這麼一剎那,你就知道六祖壇經在說啥了,佛法深意不可思議

此外,推薦一個永嘉大師證道歌,不長,和六祖壇經異曲同工,但仍然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佛法的領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有五塊錢,他有五塊錢,互相各自摸一下口袋,會心一笑,這個法說完了,而兜裏有五塊錢,卻摸不著的,只能靠他自己苦修慢慢找了

永嘉大師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炮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凈五根。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頰骨剛人不顧。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非但我今獨達了。恆沙諸佛體皆同。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遊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灑。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凈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盪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震法雷。擊法鼓。佈慈雲兮灑甘露。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醒醐我常納。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師子住。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師子兒。蒙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幹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恆沙也無極。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法中王。最高勝。恆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象駕崢嶸慢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大象不遊於兔經。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參考文獻: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www.xuefo.net


如尋自心真不動:靜坐剛開始練習,就有靜下來的體驗。身體輕鬆大腦放鬆,全面有一種突然安靜舒適的過程。這個時期會出現一個清醒的自我。如同俯視,沒有情感。要體驗這個。所以,靜坐剛開始的人就已經接觸到自心不動的狀態。只是很少有人能持續去維護。因為雜念一來,就會注意力被拐走。如此繼續練習,進入這個清醒意識不再是飄逸,而是籠罩,念來不理,念去能看到尾巴。看到念如何消失。知道念是流過的。唯獨自己從始至終沒有變過,這是真不動。這個體驗找到了,就出現踏實,充實油然而生。迷惑不解從此不生。唯我獨尊。

不動自存於動中:初期靜坐體驗到清醒意識出現,很多人不會在意,容易忽略。然後開始抓一個空的境界等等,反而把清醒意識丟棄一邊。然而,清醒意識出現開始,就能維護,流過的都不去理會,唯獨讓清醒的存在感越來越凝實。而流動的都不會停留。唯獨這個中心是不會更替,不會生滅。如此,在動中有一個不變的核心。用這個來生活工作,修行,越來越感覺習氣減少,身心泰然。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是說明上面兩句的綜合。


"如尋自心真不動,不動自存於動中"的最好註解,就是三法印的涅槃寂靜。這是真正的金剛般若波羅密。要實證自心的實相,自心的實相,實為不動。不動即是動,動即是不動。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識蘊是顛倒妄想,"識所緣,唯識所現",能緣,所緣,都是心識本身,心識本自涅槃寂靜,無形無相,因五個蘊,八個識的,互為所緣,從而形成了心識能緣所緣的幻象,如果明瞭,能緣,所緣,皆為幻象,則是動而不動,不動而動,的心之實相,又實相無相,亦無動與不動。無動與不動則無名相,無名相則無妄想分別,無妄想分別則是正智,正智則是如如。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內外我我所,盡滅無有故;

諸受即為滅,受滅則身滅。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

建議先鞏固世間法,不然學了究竟法,第一義,無我,空,會懷疑人生。

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建議從五蘊,名色,無常開始學。


這種話怎麼理解都行。修行無非止觀。觀就是思維簡擇,也就是開動智慧抉擇法相。唯識認為哪怕是現觀真如的無分別智,都有行相存在。所以思維就是心動。那麼什麼叫不動,不動指道理。比如苦空無常無我,比如真如,涅槃這些透過現象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所以我們開動智慧,遍觀法相最終就是尋找那永恆不變的真理。至於為什麼要遍觀法相,因為要證一切法無我。


你這是被人翻譯過的了,已經是別人嚼過的饅頭沒有味道了。看原文: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

但做如是見,即是真如用。


慧能大師認為存在一個如如不動自心本性,所以才說「如尋自心真不動」,可是如尋自心真不動是錯誤的,心法是指五蘊中的識蘊,是由根塵為緣,因緣而生的生滅法,以唯識宗為例,心法有八,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這八法全部都是有為法,也全部因生果滅前後變異,不存在真心不動的情況,如成唯識論這樣描述第八識

《成唯識論》:「阿賴耶識為斷為常?」

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


謝邀。

沒讀過這版《壇經》


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實證。在文字裏遊戲無半點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