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母親沒教過我我也沒有打算學,基本就是沒正經看過她做家常飯,基本的煮,炒等做飯方式都不知道。所以現在搬出去住了有錢買飯但不會做,想嘗試不知怎麼入手,腦海沒有關於做飯的時間把握方面知識和調味方面知識,不知道怎麼樣算是熟,什麼樣半生半熟等,所以自己直接看菜譜嘗試做飯作為入手可以麼,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你們認為呢?


謝邀

我覺得是可以的。一直不喜歡洗碗,便不願意做飯,在看到我媽及長輩熟練的刀功,炒菜時油花迸裂的樣子就更退避三舍

但這次男友過來,來之前我說我做幾個菜給她補補,於是零基礎就上了。我是看的關注的美食博主,跟著他的步驟一步步來,提前把需要的材料都買齊,按著他的步驟開始。成果出乎意料的好,做菜沒有想像中的難嘛。我覺得自己還挺有天賦哈哈,所以零基礎看著菜譜我覺得是可行的。

以下是這次試驗成果,喜歡的歡迎點贊

番茄玉米排骨湯,蝦仁什錦炒飯

青椒燜排骨,水煮肉片,蒜蓉蝦,排骨湯

沸騰蝦,紅燒排骨(別問為什麼全是蝦男朋友愛喫蝦。。。)手動點贊呀

可以看著菜譜慢慢來,從備菜開始,一步一步來就好了。剛開始一定會做的不滿意的,多做幾次就有感覺了。個人以為做飯需要感覺,有時候第一次試做一個新菜品會很好喫。


找你媽媽就好


我覺得可以


可以的,簡單的菜譜都行。如果是零基礎的話,最好是跟著菜譜走,每個分量都依照。做了幾次菜,上手了後,就可以不依菜譜,慢慢調整分量。

簡單的可以從涼拌菜,煎蛋,炒菜,蒸蛋,煲湯開始。

網路上有很多簡單的菜譜的,例如電飯鍋料理。
作為已有三四年做菜經驗的文藝小青年的我來說,在這方面可以說上兩句。對於做飯零基礎的你來說,如果連最起碼的生熟的掌握或調味品的用量都搞不清楚的話,勸你千萬不要直接看菜譜!聽哥的,容易出大事(哈哈哈,有點聳人聽聞了,別害怕。)咳咳,說正事,菜譜上告訴的菜品烹飪時間以及用法用量上存在偏差,而且菜譜上的食材的量對應調味品的量是固定的,對於新手的你來說可能沒辦法舉一反三,容易出現或鹹或淡或難喫的慘狀。比如說吧,一個簡單的尖椒炒肉絲,這裡面需要的食材有:青辣椒,豬的裡脊肉,調味品就是:油,鹽,生抽,味精,也可以放料酒。一般情況下有做菜經驗的人會根據一家人喫多少菜買多少肉和青椒,對應的根據食材量放進去合適的調味品,但觀看菜譜就會導致量的拿捏不準,導致菜品色香味俱不全,綜上所述,對於零基礎的人來說,看一些有經驗的人做菜,親身體會食材調料的拿捏,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把握規律之後再看菜譜纔是明智之舉!

對於看菜譜這個事情,我承認菜譜作用非常大。

記得第一次做飯是初中暑假。姥爺病重,父母每天去醫院照顧,舅舅家的弟弟也被丟到我家。兩個小屁孩在家裡,每天出去喫拉麵怕是要變成麵條,所以決定自己炒菜。提前問了爸爸炒土豆絲和西紅柿炒雞蛋的做法,記在紙上,做的時候按照步驟一點點做,居然被弟弟誇了好喫(總覺得是不是把弟弟餓的太久了讓他產生了錯覺哈哈哈)。等到爸媽回來之後,他們嘗了又說很好喫。我笑一笑表示很開心,但是到今天我都懷疑自己到底炒的什麼味道。因為自己喫著很一般啊。這是我第一次對於「菜譜」這個東西有了好奇,對於廚房有了探索的慾望。

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意識的在廚房裡幫廚,最開始洗菜,後來加上了擀餃子皮,和麪等等一系列(不要問為什麼沒有切菜,到現在我的刀工依然慘不忍睹!)。

現在基本就是開心了炒兩個小菜,不開心了烤個甜品。完全忘了自己以前是個靠看書排解心事的文藝少女,日常被朋友成為「朋友圈的美食博主」,還是蠻驕傲的。

所以菜譜這個東西它真的很神奇,會改變整個人對於廚房的感覺。而且時間久了會自己學會改一改菜譜,把菜做成比菜譜更好喫的味道。


零基礎建議還是先從最簡單的煲湯開始,這些看菜譜還是可以做的,慢慢對於火候食材順序處理,調味料的量有一定把握之後再接觸炒,慢慢學習煎炸燉,再之後,你就是你的朋友圈大廚了


找個喫貨對象,按照她希望的方式慢慢試驗,比找個菜譜靠譜!


看什麼菜譜了…掌握烹飪法國菜的藝術是可以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