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暗的從來不是學生會,是社會

其實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你是認認真真在學生會工作,的確可以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技巧。

雖然很多人對它有不好的印象,但是每每遇到盡心儘力為同學們謀福利的幹部,還是會支持他們。

在學生會裡越年輕,越單純,也就越有心想要把每件任務做好。

還沒有被一套套官僚作風框死之前,還是有人想要為同學們發聲的。

還有並不是每個學生會都是所謂的「官僚主義作風」

對於我而言

我無比感謝高中那段難能可貴的經歷,也許沒一個人知道你獨自經歷著什麼又在發生著什麼,但自己一定清楚是一個個咬緊牙關的時刻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雖然現在已經退任了好多年,卻從沒後悔過留在學生會的選擇。每當看到師弟師妹們給我發來的一個個優秀的推文、照片、視頻,我都欣慰不已。

最初懵懂的自己上陣,和三個部長勵志改革。也取得一些些成績。

只管努力就好,那些令人驚喜的改變和那些一路同行的夥伴都會來的。

我能說我站好了我這班崗。也相信最好的學生會尚在未來!

2.清楚自己應該從中獲得些什麼

有人想:抓住青春的大好時光大幹一場、技能本領和組織紀律主動學習、調整心態為了夢想而不斷前行。

也有人說:各種任務的疊加缺少自由空間、加入的組織太多力不從心、師兄師姐要求嚴苛還上綱上線。

但是我覺得,學生會的部長,主席,進入社會後不一定能憑著這層關係,就混得如魚得水,但是做部長主席的經驗可能可以讓你在職場中更加自如。加入學生會也不是每個人必須做的事。

如果把學生會的經歷當作大學生涯里最重要的成績,那這四年大概是廢了。

面對紛至沓來的各類招新雨,想要過得舒服但又想在踏出社會前能有所成長,想豐富自己的社交,對於「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這可是個大難題!

3.對待學生會的態度,應該是你清楚自己應該從中獲得些什麼。

比如認識更多的朋友,比如站在更大的平台看問題,比如一次次的自我認知與自我修正。

可能有些人會考慮很多方面,比如加入組織後自己無法勝任工作怎麼辦,加入後發現和自己預期的模樣不一樣怎麼辦等等。

答案很簡單:選擇你最喜歡的部門。

因為,喜歡會讓人慢慢變成一種習慣,它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總能帶你去披荊斬棘,大刀闊斧向前沖,而不是遇到狀況便怨聲載道。

其實, 你要加入的部門,要不就是你擅長的,你要去再深化。要不就是你不擅長的你要去嘗試,去改變。

所以,你要衡量輕重,理智選擇和判斷,同時懂得「付出」背後的意義。

最後祝大家,贊無不勝??????


作為大三學姐來擺一擺

我在學生會呆了三年,對,就是那種從小委員熬到主席。說實話,每一個階段學到的東西都不同。

學生會給予了我挺多的。

先拋開工作上的鍛煉,這些很多大佬們都說過了,我就說些偏門一點的 (我們學校的情況為例)

1.積極分子推優

班級推優的名額和學生組織的相比,少很多。所以我是在學生組織裡面推優成功的。(因為搞不過班裡的學霸大佬們)

2.優秀團員團干名額

和上面說的一樣,名額數量相差比較大。在組織裡面成功率比較高。

3.比賽活動通知

校上面的比賽通知先發給學生組織和輔導員這邊,這邊就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消息,這和普通同學獲得消息是存在時間差的。

以上也可以看出差別了吧

然後再來具體例子

我是一心撲在學生會上的,所以在學生會的表現比較突出,獲得了挺多次優秀個人。然後也多次外出時間學習,就是去其他城市旅遊參觀。

我的3個舍友,有兩個是比較有上進心的

他們離開部門後,也參加了挺多比賽,但是競爭比較激烈,所以都沒有獎項,學習上也是一般般。

一直都記著師姐和我說,如果你還沒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不妨留下來,至少有個目標。

害,其實人就是這樣,沒有東西束縛著你,踢著你走,你是真的不太想往前走的,除非大佬們……

但是也有個小夥伴,她有目標,她離開學生組織之後,她真的認真學習,還在報刊上發表了論文,真是羨煞我也!!!

主要看自己的選擇,認定了就去做,不要留有遺憾!


不是學生會的,但是自己從無到有建了一個社團,社團穩定的存在,今年是第二年

也在學校的校組織呆過,認識了很多大佬,長了長見識,也遇見過噁心的東西

怎麼說呢,最大的收穫是走出舒適圈,遇見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因為,人只有從其他人身上,才能看到自己(大概這個意思嗷,人性的弱點裡邊的一句話)

我對知乎上無腦噴學生會的人很反感

我認同某位答主的一句話,事物都有兩面性。關鍵是你怎麼去看待,怎麼去利用

1、處事的方式和心態得到了鍛煉

建社團、管理社團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關於說話方式的問題

比如你讓去他搬帳篷,他不想去,你該怎麼調動他的積極性

再比如遇到一個沒能力但是狂妄自大不聽別人勸告的搭檔,你該怎麼和這種人相處

你不去人際交往,你是不會對自己慢慢進行鍛煉的。

這些東西是你光看書沒用的,大學不能再活成另一個高中

2、遇到了很多和我不一樣的人

有喜歡到處上台唱歌的人,有大一就經濟獨立、打扮得體的人,還有性格自來熟、混跡於各種校組織能和老師搞好關係的人,但是也有喜歡擺架子、當個部長就覺得自己能指點江山的人

但是不得不說,優秀的人普遍都參加過校組織

並且,性格活潑,會來事兒的人,基本都有對象

相比於悶頭學習的高中,大學的各種組織更讓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當然有好多事情也一遍遍的刷新我的三觀

3、有諸多好處

比如當個社團的副社長,每年這一項綜測分頂別人參加好幾個活動

再比如有些時候一些評比之類的,學校也會給社團組織一些名額,在組織的管理層你就能比別人多出一些評比的機會

4、關於跑腿

可能很多人覺得,那些好處只是高層管理才能有的好處

部員們只有跑腿的份

如果你這樣認為,我只能說,你不僅太功利,目光也太短淺了

那些所謂的「跑腿」,只是你不懂得鍛煉自己。

你印象中的學生會,是呼風喚雨,我說一句話,你就得聽我的,我為了一個活動策劃和你爭得面紅耳赤。

而實際上你進了學生會後,部長只會讓你搬桌子。

於是你很氣憤的不幹了,然後跑到知乎上說,學生會充斥著官僚氣,只會讓你跑腿,不能鍛煉人。

好,我就搬桌子這件事,來跟你分析一下。

同樣是搬桌子,有人就乾的比你好。

你只會抱怨,部長凈讓你干這種雜事。

但是你不知道,有的人是這樣思考的:我從哪弄這些桌子?(有些桌子是從寢室借來的)找誰搬?部門的人嗎?他們不來怎麼辦?我該如何跟他們溝通?還是找自己的好哥們?但是他們憑什麼替我搬桌子?搬來的這些桌子怎麼防止弄丟?……等等等等一連串的問題,有些人能考慮到,你就不能。

說白了,一個人辦事能力,是從小的細節看出來的。

人和人的區別不只是小小的學生會能區分開的

但是肯定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你硬要是說有什麼區別

我只能說,校級組織大多數人都很優秀

但是這種優秀不是呆在一個組織里就能給你帶來的

而是他們本來就優秀

要不為什麼會有面試篩選呢


沒啥區別

學生會真的是把你當廉價勞動力在是使用,而且你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比例。

甚至很多時候讓你翹課,請假,大學請假要扣學分的知道嗎。

遇到嚴的老師,分分鐘翻車

大學嘛,肯定還是學習最重要,當我發現請假次數太多時,想退,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學生會不是最好的地方,加社團更好,因為退出比較方便,不像學生會。我就提了退部的,但我們部長給我講,退了,什麼貧困補助、評優評先都沒得了。

你看嘛,不對等的付出與回報,當然要用一些強制性的手段留人。要是他真的有那麼好,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要退。

最重要的一點,太費時間了!!!!

我加了宣傳部,因為想做公眾號的原因,以為可以教一些推文,攝影之類的,其實不然,大多是靠自己摸索。

但你知道我每天有多忙嗎,屁大點兒的活動都要拍,要寫推文,還要等著審核過,才算完。

而且各種大大小小的會,明明什麼都沒講,就是一堆冠冕堂皇的話,還要專門開個周例會,月例會給你講。

唉,寫的太激動了,睡覺了,就寫到這兒吧!

反正如果你不想耗太多時間在裡面,不喜歡官僚主義,且不夠有野心、夠玩得開,其實學生會對你來說,還是不加入的好。

大多數學生會真的是付出比收穫大的多。

當然要是你們學生會是清北那樣的,就當我沒說。


學生會到了主席那種位置才可以給自己的履歷添光加彩,熬三年。同時也累到不行,純看個人。

我現在大二,是團委的部長,等大三鐵定不會留,再怎麼被挽留都不會留。部長是最累的時候,可能可以學到很多,同時人際關係也比較複雜。但是我不想繼續下去了,因為不想親手打破自己的初心。很怕大三留下來成為現在分管團副那樣什麼都不懂(關鍵我什麼都懂),使喚部長做事的那種人。

不過我從來不後悔成為團委學生會的幹事,原來的部長們真的很好,也是因為他們我才選擇的留任。但是現在我感覺到的是滿滿的疲憊和無奈。不做事的人不要太多 ,還一直累死累活被使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