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西夏從建國苟到蒙古帝國出來,怎麼苟了這麼久?


簡單囉嗦幾句:金滅遼,是為了推翻契丹貴族對生女真部落的壓迫,屬金朝崛起的必要條件和首先步驟;金滅北宋,是滅遼之後兩年形勢異常發展的結果,是金人在與宋近十年的外交交往後鑽到戰略空子的結果,而且北宋國家的富庶、經濟的發達,早已為金人所垂涎。而西夏帝國,一不同金朝最早的疆土接壤,二與早期的金國沒有直接矛盾,三在處理同遼、北宋、金三國的外交問題上特別小心謹慎,不給金人留下攻夏的慾望與口實,所以在金滅遼和北宋後,不會有伐夏的慾望,不會有攻夏的想法。畢竟對當時的金人來說,西夏是聯合制宋的盟友,而不是阻礙金人滅遼攻宋的敵國。金國初年的統治階層在政治、外交上特別敏銳,對西夏帝國的判斷還是準確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遼、北宋的滅亡,都是因為在金朝迅速崛起的過程中,這兩個「老大帝國」都正被昏君所統治。遼朝的末代皇帝(西遼不計)天祚帝,昏庸暴虐的程度難以想像;北宋最後兩個皇帝宋徽宗、宋欽宗,更是大宋王朝一百多年來出現的兩大奇葩皇帝。金人面對這樣的熊對手,風捲殘雲掃滅之並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可是西夏當時興起纔不到百年,正是國力興旺、如日中天的時代,金滅遼和北宋時在位的西夏第四任皇帝夏崇宗乾順,也是西夏歷史上有相當能力的明君,金朝建立時乾順在位已有三十年,自然不可能送給這樣可怕的對手攻打西夏的政治、軍事機會。如果遼天祚帝、宋徽宗在金朝崛起的過程中也能稍有警覺,小加戒備,可能遼、北宋也不那麼容易被金所亡吧!


又及:冒昧請問題主,您用的「苟」字何解?此字不是動詞,莫非您用錯了?


1.地緣上,金滅遼和北宋,佔據了大片國土,後來即使宋也沒能完全佔領,遼也在西域復國,金和西夏沒有劇烈的衝突,金沒必要樹敵太多,影響對宋的進一步侵略

2.經濟上,金滅遼和北宋,能夠得到大量的金帛子女,而西夏深居西北,在財富上吸引力要小的多

3.軍事上,西夏地處西北,民風彪悍,軍事力量強大,金與之硬拼不具備必勝的把握

4.時間上,金在前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滅遼,滅北宋原本就沒有奢望,但因為徽宗父子君臣的貪婪、愚蠢、腐朽、迷信,使得金有了僥倖滅亡北宋的機會,不可能會計劃滅亡西夏;到了中後期,金國浸染奢靡頹廢之風,內部矛盾尖銳,國勢日衰,又有南宋和蒙古的敵對,更沒有進攻西夏的餘地了


瀉藥,因為金國整體的戰略目標都只是滅遼復仇。滅亡北宋完全是歷史的巧合,而且金國初期始終沒有處理好北宋佔領區的管理問題,同時又無法攻滅南宋,滅亡西夏的時機始終沒有出現,也不符合金國的戰略主攻方向。金國名將完顏婁室曾經在富平之戰擊敗南宋軍隊,佔領陝西(沒錯是南宋)後,想進軍甘肅西夏的領地,但是隨著四川,漢中的宋軍的騷擾牽制,注意力再次南移,所以無法集中大兵力進攻西夏。

再說幾句西夏,党項族建立的西夏以賀蘭山為屏障,地勢險俊,而且民風彪悍,北宋和遼國多次大軍壓境,西夏都採取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的戰術擊敗敵人,它的戰術對金國同樣有效,所以金國也認為進攻西夏得不償失,所以金國和西夏的外交關係基本以同盟為主。


從利益上看,南宋多繁華啊,西夏?窮鄉僻壤,滅了有什麼好處?

從安全上看,北宋和蒙古都有消滅西夏的理由,但西夏對金的安全威脅也遠遠比不上南宋。


夏民風彪悍,環境惡劣還窮鄉僻壤,打進去不僅撈不著好處還要賠本,除了是塊地都要的蒙古人誰會費勁去打這種地方。相比之下南方的大慫軟蛋國錢又多人又慫,你敢搶對面就敢送,你敢打對面就敢降,何樂而不為呢?最後金滅遼有很大的原因是世仇。


雙線開戰嗎?後勤壓力多大。金國最後咋被滅的,就是蒙古和南宋雙線拖垮金國的,一對一誰能打過金國。射鵰看多了吧。


1.因為要先對付南宋這個敵人。對於金國來說南宋比西夏這個窮鄉僻壤更有吸引力

2.西夏離金國統治中心太遠。作為比較蒙古就必須先滅西夏,因為離他們本土太近。

3.金國對於領土沒有蒙古這種變態的慾望。


如果沒有女真人 西夏被北宋蠶食 只是時間問題了


牢師遠徵為了啥?遼金皇帝不是夜王,打兩下互有勝負,不能一戰擊潰就撤了。

唯一有打西夏理由的是宋,然而實力嘛。emm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