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市值4800億美元,騰訊市值4600億美元,都以互聯網公司進入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互聯網科技領先世界。而近日又有消息,來自中國的網商銀行在全球140多家銀行中脫穎而出,以2000萬的貸款用戶數,獲得了世界銀行和二十國集團(G20)旗下的「全球中小企業論壇」,該獎項被稱為全球普惠金融領域的「諾貝爾獎」。

如何評價這一現象,中國領先的互聯網科技,會改變世界銀行業的格局嗎?


答案很肯定,是會

這個問題早在《Fintech,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一書中就有了答案。

毫無疑問,中國正在引導第四次人類革命。當人類發明了語言, 我們有了共同的信仰 ,開始群居,這是第一次變革 。 第二次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第三次是工業革命。現在互聯網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是金融科技,人類進入第四次變革。

事實上,每當我們在技術、貿易及商業方面取得進步,金融領域必定會迎來一場變革。

如今的兩大趨勢,第一大趨勢,移動連接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夠通過無線網路進行聯絡。第二大趨勢:如何創建一個即時的、幾乎免費的價值交換體系。

當初開設了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這兩家數字銀行,讓中國引領著全球銀行業的發展方向。

作為互聯網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騰訊同時從金融市場的視角看到了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創新基準點。以支付方式為例,兩家公司都提供了涵蓋在聊天室板塊內的支付服務。

雖然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向私人市場開放,但它還是採取了有效措施,以確保傳統的國有銀行免受任何直接威脅。

而歐美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效仿中國的做法,但又會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點,中國是由新型經濟體逐步發展成為強國的,但多數大型公司都還是國有性質。以中國規模最大的12家公司為例,它們全部是國有企業,其中就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這幾家最大的銀行。

這與歐美國家的銀行業結構很不相同。

這並不意味著就會一直保持現狀,

數字化摧毀了一些產業,如書籍、音樂、攝影,並且同樣的事情正在銀行業發生。

·銀行最大的資產是數據,但是銀行沒有善加利用。根據福瑞斯特研究公司的報告,只有3%的數據做過標記,不到0.5%的數據被分析過。

·銀行的產品倉庫組織效率低下,而且不以顧客需求為導向。

·銀行的傳統系統效率低下,需要更新。

·加密貨幣正在重新定義金錢和貨幣的數字化。

·許多公司正在啟動新的管理金錢和價值的創新模型。

·有幾十億美元投入這些新公司來推動銀行業系統的改變。

銀行必須改變,雖然他們不同於科技公司。規章、條例遵從、審計、管理要求以及負有巨大法律責任的資金存儲,也就是說少有外來者能參與到銀行業的遊戲中來。

隨著科技的運用,新金融的業態下,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技術在不斷提高,而且科技的運用還會不斷的改變著銀行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格局。

銀行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最佳路徑就是,跳出金融本身,與客戶共同搭建產業互聯網平台,提供覆蓋垂直產業鏈的網路基礎設施、交易撮合、訂單分發、支付結算、數據存儲、雲計算等服務,並且接入企業內部的智能製造系統,幫助傳統企業客戶向互聯網遷移;再在平台上加入金融服務,形成產業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


在普通人看來,銀行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但在實際上銀行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風險」,這才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前,首先需要對貸款客戶的基本信息、資質進行審核,其次要對貸款的用途、還款來源進行調查分析,在具體放款前要履行一系列的法律手續,放款之後顯然還要隨時跟蹤客戶和貸款的進展情況,必要的時候需要採取措施提前收款、追繳欠款。

為了做好這些風控工作,銀行內部通過組織架構、崗位設置、流程管理、資本比例控制等方法,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風險管控系統。從外面看上去銀行是在低吸高貸,但往內部看,銀行實際上是在做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系統設計、運營得好,銀行才能掙錢。

所以說銀行是「風險管理」機構,而不僅僅是吸存放貸的機構。

銀行的這套風險管理機制是不斷學習和磨練出來的。

從大的層面講,中國的銀行普遍都參照實施了巴塞爾協議。巴塞爾是全球發達國家央行湊在一起,結合大家多年的監管經驗,設計和不斷完善的一套風險管理制度,可以說借鑒了全球最先進國家最牛逼銀行的風控經驗。

從細節的層面講,中國銀行業也有好幾十年的歷史,其間大大小小的岔子出過不少,各個崗位、各種業務、各個流程能夠犯的錯誤,基本上都犯過了。在這個基礎上銀行不斷總結教訓學習經驗,現在才能夠比較好的預防各種風險。

和傳統銀行相比,互聯網銀行的整體架構設計和行業經驗都差很遠,對風險的理解和處置還相當粗淺。

更何況現在互聯網銀行的規模還很小,很多風險挑戰也小。貸款幾千萬、幾個億和貸款幾百個億的業務量,其中的風險完全不是一碼事。在目前幾千萬、過億的業務規模上,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就已經比較脆弱了,如果再擴大幾倍、幾十倍、幾百倍,一個最普通的貸款審批人員也可能變成風險高發崗位,風險管理就更難了。互聯網銀行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

儘管互聯網銀行目前很紅火,但在風險管理——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互聯網銀行和傳統銀行的差距還非常大,還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慢慢追趕。

只有風險管理能力提高了,互聯網銀行才有機會挑戰傳統銀行業的格局。


瀉藥,因為問題關注度並不高,還是快速的回答。先說廢話,科技肯定會改變銀行業的格局,銀行業是明顯賺的太多,互聯網的核心理念肯定會改變每個行業。特別是區塊鏈,這個後面講。中國的互聯網科技,相對弱些,但是也會改變,是否是格局,我稍稍列一下,自己體會。

互聯網基本核心理念,共享性,而銀行業簡直是最大的利用信息差賺錢的行業。

區塊鏈,中國準備推出基於區塊鏈的電子人民幣,這個應該已經是公開,所以對你喜歡的這兩家應該是直接衝擊。局很大,無論是銀行還是營運商都會參與,是否成功?不知道,應該說現有場景被覆蓋的可能很大,所以騰訊的長期投資邏輯有部分會受影響。而從區塊鏈基本設計邏輯來說,現在兔子的算力壟斷,估計其它國家短期5年正常10年是不會跟進基於區塊鏈的法幣的,這是一個壟斷優勢,絕壁深刻改變銀行業格局。不展開了。

中國互聯網科技是普及化。再美國信用卡和國內二維碼的問題就有很大爭論,沒有參和,其實國內現在兩家的二維碼的普及性是唯二優勢。很容易全方位全場景滲透,不是信用卡系統那麼複雜的系統可以比的。同樣的例子大疆,消費級無法複製的性價比。用在銀行業,可以大大減少信息差,看第一條。而問者喜歡的各種中國科技公司場景應用,也會發揚光大。

答案是會改變行業格局,而且長期是翻天覆地的改變,誇張說改變西方整個經濟根基的。而是中國互聯網的科技還是互聯網屬性,科技屬性,還是中國屬性,就不知道了。


連中國都無法改變,何談世界(狗頭


先說結論:會改變銀行,但不會改變格局。

幾個高贊都很理想化,然而還是對互聯網介紹的多,對銀行說明的少,尤其對金融的本質把握不夠準確。互聯網可以大幅提升信息交互速率,低成本運營長尾業務,但這並不是銀行的核心。

銀行的核心是「經營風險」,主體業務是「存、貸、匯」。

可以說,在「風險」涉及較少的業務領域,如「匯」,互聯網的支付應用非常迅速,既得益於互聯網企業優秀的場景化設計運營,也得益於我國對於新興市場的支持和稅務、反洗錢的容忍。所以類似於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儘管他的底層結算還是離不開銀聯。

而在「存、貸」領域,「經營風險」的比重非常大。普通人常常會認為銀行賺錢非常容易,一手進錢,一手出錢,坐收利差,但是他們看不到大型銀行的前中後台如何建立一整套的風險管理機制,來保障自己平穩度過一個又一個經濟周期。還記得幾年前火熱的p2p嗎?當時媒體山呼海嘯,互聯網將取代銀行,存款將被搶走,現在你捫心自問,你敢買多少p2p呢?

收益的當期性和風險的滯後性,常常讓人看見繁花似錦,看不見烈火烹油。更不用說國有大行一直在承擔經濟調控的基礎作用(這點不好展開說),所以期待互聯網技術改變銀行格局,是不現實的。

同時,互聯網技術確實也在改變銀行。海量信息搜集、大數據分析、人臉識別等等都提上了銀行的技術應用議程,以補充和完善現有的風險管理體系。幾家大行紛紛成立金融信息科技公司,也意味著銀行本身對互聯網技術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以應用程度最高的個金業務為例,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的app功能和服務體驗完全不遜色於支付寶等互聯網產品,而在企業金融領域,尤其在小微金融領域,幾家大行的線上貸產品也在最近幾年投產。

所以總體而言,互聯網技術不會顛覆銀行格局,但會與銀行結合,進一步優化其業務和服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