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別人溫暖其實挺難的,你不可能溫暖她一生一世。希望我自身的經歷能夠給你一些幫助。

我小學一年級爸爸媽媽離婚。我跟了媽媽,媽媽性子比較直。經常說一些比較傷害人的話。那時候離婚還不是一件很常有的事情,而且當時家裡也很困難。我從小自卑敏感。我小時候比較喜歡看書,而且學習也還算可以。所以在小學的時候非常喜歡賣弄自己的知識,性格也很孤僻,以至於沒有什麼朋友。

六年級小升初的時候,我非常厭惡自己的性格。所以下定決心要在初中的時候改變自己。於是我把自己扮演成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人,也交到了兩個活潑開朗的朋友。初中的時候在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上了高中以後,雜七雜八的看了很多書。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價值觀,世界觀。也願意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看別人是怎樣思考問題的。與世界達成諒解,與自己達成諒解。

所以,我的核心觀點是缺愛的孩子很容易被溫暖,但不容易被改變。僅僅給他們一時的溫暖是不夠的。反而會讓他們形成依賴,沉溺於其中。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擺脫由缺愛帶來的自卑敏感,與世界達成和解,讓自己的心胸變得寬闊起來。


這個問題,從語言內容的角度來分析,我會拆分成三個問題。

一,什麼是缺愛?

二,一個缺愛的孩子是怎麼樣的?

三,如何溫暖一個缺愛的孩子?

拆分完了之後,我發現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都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成長經歷,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也就是,對於不同的孩子來講,對於「缺愛」的經驗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在 離異的家庭中長大的,有的可能在家庭中沒有被足夠的關注或者肯定,有的可能是早年喪失了重要的親人......等等,那麼,題主想問題「缺愛」是什麼呢?

對於一個缺愛的孩子是怎麼樣的?我也很難給出一個標準,事實上這種問題不可能有標準答案,我在諮詢的經驗中,看到了有的孩子,無法與父母交流,沉迷於手機遊戲,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學習,甚至早早的就離開了學校,還有如,早戀(可能希望在這種關係中找到家庭中缺失的重要客體),有的出現了抑鬱的障礙,或者社交恐懼的障礙等等。

最後,如何溫暖一個缺愛的孩子呢?

雖然,我們無法瞭解具體是什麼導致的缺愛,也沒有任何關於孩子的信息,但是,對於這個如何溫暖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說一些東西的。

溫暖,我的理解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允許,被理解,被支持的一種關係品質。

所以,我分別從允許存在,共情理解,關注與支持三個方面說說,如何去陪伴/溫暖孩子。

1、允許存在。允許是意思是說,能夠從一個人的角度,去看到孩子。當這個孩子出現你面前時,你看到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或者有癥狀的孩子,或者你內心預設的叛逆啊,討厭啊,弱小啊等等,將這些先放開,就是允許一個完整的人存在於你的面前。

允許孩子如其所是。

當我們允許孩子完整的出現我們面前時,我們就能對他的故事(人生經歷)保持好奇或尊重,沒有預設或者判斷,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他們的故事,去理解他們的經歷,去體驗他們的感受。

通常情況下,大人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大人這邊會有很多的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你是怎麼樣的,你不是怎麼樣的等等,當我們有這麼多的預設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與面前的孩子在一起,而是與我們內心預設的那個孩子在一起。

如果我們沒有與面前的孩子真實的接觸,我們如何能溫暖到他呢?

2、共情與理解。簡單的講,就是能夠去體會到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表達出來,獲得孩子的認同。孩子一般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些有抑鬱障礙的孩子,甚至不能體會到自己的情緒。比如,我的孩子因為玩手機被他媽媽搶了手機,還捱了罵,他在那裡哭,我會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然後說:「我看到媽媽搶了你的手機,還兇了你,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有些害怕或者委屈啊?」孩子可能會繼續哭,也許音量會更大了,因為他覺得爸爸看到了他的委屈和害怕,那麼,接下來,我可能會把他抱在懷裡,並說「爸爸知道了,爸爸在這裡。你可以哭出來。」允許孩子繼續哭,一般情況下,他都會很快停下來,哭會充分的釋放他內心的害怕和委屈,這個過程中,有父母的理解或者陪伴的話,孩子會很快平靜下來。

3、關注與支持。在關係或者人際互動裡面,很多方式可以體現到支持,比如,耐心的不帶評判的傾聽,積極的關注或者及時的回應,對現實需求的回應,對心理需求的關注或者看到。一個「缺愛」的孩子,肯定是在親子關係中,是缺乏正面的支持的,所以,除了我們前面講的允許存在,共情理解,積極的傾聽,關注以及回應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諮詢的實務中,很多來訪者,會體驗到被諮詢師充分的關注,也就是被聽到/看到的感受,僅僅是這個被聽到/被看到,都會對他們有療愈的作用。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往往無法體驗到,因為很少有人會去真正傾聽他們的故事,每個人都在試圖表達自己的事情或者情緒,或者是非常積極的針對他人的故事進行「我以為」「我覺得」的評價。

這個話題過於寬泛,好像無法抓住什麼要點,我就從「溫暖」這個關鍵詞,展開說這些,當然,我們很難做到,在面對另外一個人的時候,無法不預設或者判斷;也很難確定,在理解他人的情緒的時候,是不是表達出來的,是不是自己的情緒;當然,在傾聽他人 的故事的時候,不評價不分析,似乎無法再聊下去了。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就算受過專業的心理諮詢訓練的人,也可能掌握不好。

所以,盡量吧,能做到一些,總比完全不做的好。

如果題主有具體的孩子的情況,可以私聊交流,也許能更好的幫助到你。

祝你一切安好!


開心時陪他 不開心時等他

你要讓他知道 你「在」


這其實是一個可以講很多的話題,雖然我並不清楚你指具體情況是如何的。

有一個疑問,如果我們缺愛,那麼我們如何識別什麼是愛呢?

正如,我們需要先能感知溫度,纔可能體會到是冷還是熱。

我知道我們沒有體驗過會讓我們失去許多機會,唯有去體驗,正如 @蟬鳴聲聲 提到的與世界和解和讓心胸寬闊起來。 當然,知易行難, 但不要放棄自己!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請問您是孩子的?方便提供孩子的性別,年齡,職業嗎?從走入諮詢室的很多來訪者來看,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來訪者大多數是由於童年的創傷,有句話說童年的創傷需要用一輩子去治癒。孩子目前的轉態方便描述一下嗎?如果您有需要的話可以去諮詢室尋求諮詢師的幫助,或者在線諮詢,希望能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