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竇靖童的粉絲對她的評價,但大部分都繞不開她的出身和個性等。我想知道,拋開這一些,竇靖童的音樂處於什麼水平?可以匹配她享有的資源嗎?王菲竇唯在差不多她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有很高的成就了,竇靖童有望達到她爹媽那樣的藝術高度嗎?


竇靖童是讓我知道音樂還可以這樣的第一個人。

在聽遍了周杰倫林俊傑以及其它華語歌曲之後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為什麼音樂都是兩段前奏加一段高潮?是不是一定要這樣纔好聽?音樂是否有其它形式?

好巧不巧,這時候竇靖童出現了,她的音樂告訴我,的確,音樂從來都不是這樣的,它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我至今仍記得我剛開始接觸竇靖童音樂的感覺。

第一次聽的體驗確實不好,因為她的風格我第一次接觸到,只覺得這些歌都奇奇怪怪,沒覺得有哪首好聽的。可是這些歌都太特別以至於我忍不住聽了第二遍,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也記不清兩張專輯被我循環了多少遍,可正是這兩張專輯幫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因為她去聽了王菲,然後去聽了竇唯,接著愛上了搖滾,瞭解了Rolling Stone,David Bowie,Deep Purple,養成了聽歌聽編曲的習慣,並開始嘗試實驗音樂。重要的是,在接受了西方搖滾、爵士、實驗音樂的洗禮後我再回過頭聽竇靖童的音樂,我依然覺得她的音樂很棒。而發表《Kids Only》時候的她,也不過20歲。

說她是個天才一點都不過分。

有的人說她的音樂是優渥生活下的產物,歌裏聽不到掙扎絕望,也不夠深刻。可是一個20歲的正在成長中的少女,你要她哪來的掙扎絕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話,那就是作假,不是竇靖童。

竇靖童的靈魂是自由的,因此她的音樂也是輕盈的。所以在《My Days》中,她表達的是對個人追求的堅持,《Bitter Sweet》是在愛情中是否要為對方作出改變的追問,《Cheery Blossom Tree》是一場由櫻花樹的美麗的死亡故事而投入的深情懷想,全曲充斥著童式溫柔而又迷幻的呢喃,《July》甚至什麼都沒有,它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來自無歌詞的純音樂本身。

我們的某些音樂太沉重了,要政治正確,要愛國愛家,要好聽要努力讓大家接受,這樣的音樂折騰來折騰去最後沒了自己。音樂本來是什麼?音樂不應該是表達自我嗎,音樂不應該是無拘無束嗎,音樂不應該是回歸音樂本身嗎?

竇靖童的音樂讓我對華語樂壇又抱有了期望,希望以後有更多的竇靖童出現。

但是我知道,太難了。


非專業,說下感覺。

和她本人給我的感受差不多,微風不燥,輕鬆淡定,又有點小趣味,小態度。

在音樂這條路上,不卑不亢的學習和探索。


拿她去和她爸媽比,是另一種方式的「談論出身」。

謝謝邀請,本人並非音樂專業,難以給出專業答案。但作為聽眾,還是能很明顯聽出來,竇靖童的音樂是快樂的。

如果我有了孩子,也想盡我所能給她最好的資源,不是讓她有所成就,而是讓她可以不用擔心生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沒有人覺得竇靖童的英文咬字發音非常難受嗎?

還年輕

音樂裏感覺缺少一些情感

人生經歷不夠豐富 不能和王菲一樣 張口就有故事感 假以時日 難保不會超過

且 英文歌詞 總不能像我們漢語一樣的細膩表達出情感來

望加油 期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