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社會就有了啊,因為古人迷信,所以要把東西帶下去。但是後來也就開始出現了象徵性隨葬品的苗頭,可能是為了珍惜活人的財產。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話說這裡居然舉了臨高人的例子…………):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

陝西華縣元君廟和華陰橫陣村發現了幾十座遷移合葬墓[插圖]。每座人數多少不一。元君廟墓葬中最多的有23人,橫陣村多達44人。有些是以一具女性屍體為一次葬,其他的男女骨架則是二次葬,是從別處遷來與她合葬在一起的。隨葬物品的數量,一般說來女性的也較男性的為豐富。臨潼姜寨遺址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般沒有隨葬品或只有一兩件隨葬品的多屬男性。七號墓葬的是十六七歲的少女,隨葬品極多,僅骨珠就達8577枚。有一座九人合葬墓,均為男子,隨葬品僅有六件[插圖]。這種現象表明婦女生前在社會上和在家族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是社會上以女性為中心的真實反映。

…………以大汶口文化為例,由於生產工具的改進,不僅減輕了使用時的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所以,農業、手工業方面的產品都有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因為農業的發展,使飼料增多,促進了家畜飼養業。從大汶口墓葬中所反映的情況看,當時人們飼養家畜很興盛。如大汶口的墓葬三分之一以上都用豬骨隨葬。有的用半隻豬架(六〇號墓),有的用豬下頜骨,也有的把豬蹄放在鼎中(三十五號墓),最多的是用完整的豬頭隨葬,43座墓中有93個豬頭,最多的一座有14個[插圖]。

黃河上游齊家文化的大何庄,三十四號墓中有36件豬齶骨,六十三號墓中有16件豬齶骨。秦魏家的墓中也隨葬豬下齶骨,有的達68件之多[插圖]。這些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墓葬中的豬骨,除了反映那時的一種葬俗外,在所有制方面所反映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無論在古代或現代民族中,真正的私有制只是隨著動產的出現才出現的。」[插圖]家豬是大汶口文化時期人們的一項重要的動產。所以,這些隨葬的豬,應當是墓主生前的私產。這些家畜最初是歸氏族所有的,可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動產,後來逐漸被有勢力的人物據為己有,變成個別家庭的私有財產了。

伴隨著豬等動產變為私有,經過一段時間,私有財產的範圍逐漸擴大。如生產工具、陶器和各種裝飾品等也成為財富積聚的對象。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中,常常隨葬成百件的物品。如西夏侯一號墓有陶器119件,大汶口十號墓有陶器93件,野店六十二號墓有陶器66件。很明顯,這些隨葬的陶器大大超過了墓主實際生活的需要,意味著是私有財產的聚斂。大汶口二十五號墓有石鏟6件,玉笄1件,臂玉環1件,指環2件,骨、角、牙器12件;一二五號墓有石器19件,骨、角、牙器26件,陶器19件[插圖]。這些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以及裝飾品,一定都是墓主生前的私有財產。從上面所列舉的材料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社會,已經產生了私有制。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氏族內部出現了富有者和貧窮者。隨葬品的不均在大汶口早期墓中已經顯示出來,其中有兩組墓相當明顯:十二、十三、二十六、五十四、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三號七座早期墓隨葬品較豐富,以十三、二十六、五十九號三座為最多,早期的象牙器也僅見於這三座墓中;相鄰的一組墓則十分貧乏,一一四、一一五、一一九、一二〇號四座墓中僅有陶器10件,骨、牙器3件,還有1件獐牙。可見,隨葬品的貧富之別,在大汶口早期墓中就已經出現了[插圖]。貧富分化在大汶口文化晚期階段的墓葬中更加明顯,其中十號墓隨葬的陶器就有93件,二十五、四十七號墓每座都有陶器57件,一二六號墓有陶器71件[插圖]。這說明當時少數人已集中了大量的財富。1974年到1975年在青海樂都柳灣發現規模很大的齊家文化氏族公共墓地[插圖]。據統計,一九七號墓隨葬器物共66件,其中有斧、錛、鑿等生產工具,有罐、壺等彩陶;二一一號墓隨葬品共66件;五六四號墓隨葬品共95件。這三座墓隨葬的陶器,都遠遠超出死者生前生活所必需,這顯然代表死者所擁有的財富。與大墓形成對比的是小墓,如一七〇號墓隨葬的陶器僅有灰罐1件,粗雙耳罐2件;一七六號墓隨葬的陶器僅有小垂罐、侈口罐各1件;二四三號墓隨葬彩陶壺1件、侈口罐1件及一殘陶器底部。這些貧乏的小墓和那些豐富多採的大墓,形成貧富懸殊的對照。…………………………古時的喪葬制度是當時人生前生活習慣的反映。商人相信人死後變為鬼,鬼的形狀及其生活情形誰也沒有見過,他們就按照自己的實際生活去幻想,以為人有住室、有衣服用具,鬼神必然也一樣有住室、衣物等;當時人喜歡好飲食,喜歡別人服侍等,認為鬼神也必然如此。一個人生前所擁有的排場,其死後子孫當然也不願使之減色。所以,商人墓葬中男侍女妾、大量衛士斷頭後排葬於墓外等等。厚葬之風就這樣逐漸興起來。


謝邀

子欲養而親不待。生前沒有去盡孝,死後才想去........這種人總是最可悲。


厚葬的來源其實很簡單,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也好、風俗也好,其來源都跟古時候人們的「信仰(迷信)」有關,關於厚葬,因為古代人們認為人死之後去到了「陰間」還可以像在世時一樣正常的生活,死後只是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里而已,所以在人死後,尤其是帝王,為什麼要建立地下皇宮,衣食住行的方方便便幾乎都還原了在世時候的模樣,就是因為人們想要死後在「那個世界」也可以享受現世一樣的待遇; 就像普通人死後也有「燒紙錢」「上貢品」之類的,就是讓先人在那個世界也可以儘可能過得好一些,所以才願意如此「厚葬」;

當然這是其文化背景,另一面就是世俗背景了,厚葬其實也有「攀比」以及「道德綁架」的因素,中國向來注重孝道尤其是古代,你不給逝者來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一是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同時也會遭受別人的冷嘲熱諷,你不得不如此啊!!


習俗由來要考據好多東西難度好大的應該,我不懂。但是我覺得陪葬財物,搞熱鬧的葬禮的習俗應該是因為人們共有的心理傾向而自然形成,同時這種厚葬可能是有利於統治者「弱其民」而被進一步倡導,畢竟漢代開始就為了喪葬「髮屋賣業」了。

以下內容引用自陳華文/ 著 論吳越喪葬文化的區域性特徵:

厚葬薄養是長期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 形成的一種獨特孝觀念的表達。孟子就認為! 君子 不以天下儉其親?(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荀子在 這個問題上則說得更清楚: !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 是 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 是奸人之道, 而倍叛之心 也。?( ?荀子%禮運篇) 因此, 從漢代開始, 厚葬就成 了中國喪葬文化的主流, 所謂! 死以奢侈相高, 雖無 哀戚之心, 而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 顯名立於世, 光榮著於俗, 故黎民相慕效, 以致髮屋賣業。?(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 甚至於有人認為, ! 孝莫重乎喪? ( 宋祁: ?宋景文集卷六一?孫僕射行狀) , 把喪葬提 高到孝道的最高層次, 從而使民眾在喪葬文化中大 肆鋪張。這種鋪張, 一方面是注重喪葬儀式, 從去世 到出殯再到祭奠和超度亡靈等, 非常繁瑣; 二是儀式 內容越來越鋪張, 花費越來越大; 三是人們的普遍攀 附心理, 使喪葬成為! 炫耀?孝道的場所。據筆者調 查, 在實行殯葬改革之前的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及 以前, 喪葬費用已經成為吳越地區喪家非常沉重的 負擔。在農村人均年收入不足 3 000 元時, 每個喪 家所花費用在上萬至數萬元以上, 溫嶺等地甚至出 現以死者年齡來確定送葬樂隊的人數, 場面極度壯 觀( 見圖 4) ; 溫州地區, 80 年代中後期有的光修墓一 項就達 2 多萬元。 [ 6] 以至於有人感嘆! 死人死不起?。 圖 4 浙江溫嶺市浩浩蕩蕩的送殯隊伍 除了喪葬鋪張排場之外, 在喪葬的具體儀式方 面區域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的存 在, 導致了人們喪葬觀念等的巨大變化, 從而成為區 域喪葬習俗特徵的重要表達形式。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會邀請我,說實話我不知道


孔子發揚光大 周禮設計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