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作為傳統行業,現在結合互聯網時代,人工智慧,vr等,它的發展方向是哪裡?印刷行業從業人員該如何抉擇?


人工智慧、vr沒半毛錢關係,不要硬套。那兩個領域的資本、技術部分應用於印刷行業(傳統產業),起碼都是十年以後的事了。這不是搞培訓洗腦那種,開口閉口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那種。

大環境變化對個人的影響長期很大、短期基本沒有,大部分一輩子都跟你沒關係的。印刷從業人員選擇行業、公司是重中之重。

行業:符合政策下、環保、綠色印刷要求的;

公司:盡量進大型企業、越大型越好,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以專業化、團隊化為主,大部分小企業過不了3年就倒閉的。


印刷這個冷門板塊,難得有大企業出來活動一下。作為第二代印刷人,現在從事數碼印刷行業相關的創業者,對虎彩是既瞭解又陌生,@虎彩邀答,受寵若驚。

我個人對印刷業未來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工業4.0也就是我國的2025計劃,印刷這個行業一直靠一靠巨大的量來取勝,那麼在不斷地追求環保和經濟的未來,按需生產應該是一個極大的可能性要求,個性化當然也是這裡面的一個重點,個性化以我的理解,是按需生產下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次,如何結合互聯網?太長遠的不說,在線編輯方面,應當向臺灣健豪學習。互聯網在現階段對於印刷最大作用,就是減輕業務員的工作量。

之後補充

VR還是能扯上印刷的,比如,之前工作的時候,看到一個VR產品,這個產品就是用VR來培訓學員,可以更立體地瞭解機器的操作,機器的構成……是不是挺有用的?不過跟印刷公司沒什麼關係。

互聯網可以用來縮小印刷公司和客戶間的距離,同時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1. 可以搞個現代化點的網站,除了介紹公司,還提供訂單的功能,跟蹤訂單(到哪個流程了,預計什麼時候完成)的功能……

2. 工廠內可以將機器和其他資源連入內網,這樣就可以做些有意思的事了,比如印刷訂單自動的科學的分配………

這兩個東西都是要投錢進去的,短期內是沒有多大的收益的。

那個網站倒是可以搞大點,牽頭把印刷公司聯合起來一起搞。淘寶上的那些有點太不專業了……

謝 @虎彩 邀,我覺著啊,未來印刷方向定製化是一方面。但是精裝肯定不會少,而且會越來越多,但是單品的數量不會增多。現在中國每年的書刊市場都在增長,文化類圖書還在佔據一個最大的戲份市場,說明大家還在看書,看小說什麼的。但是因為電子媒體的衝擊,以後大家買書可能真的就是圖一個收藏的價值了,所以我覺得精裝圖書的發展可能會不錯。定製化印刷呢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家對於出版行業的把控了,因為現在出版圖書都需要通過出版社的渠道纔行,在怎麼定製化也不能彼得過出版社的量大,但是生產型數碼印刷機的單價一點不比普通膠印機便宜,現在印書數量超過200本膠印就有成本優勢了,可變數據也能通過噴碼解決。個性定製化我覺得不會再短時間內有太大發展。人工智慧和vr我不瞭解就不說了。

另外,話說 @虎彩 你們都這麼大的廠子了,還在知乎上問這個啊,還沒研究未來怎麼辦呢啊。


印刷的未來方向肯定是個性化定製。根據我的經驗:由於出版書籍限制太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電子書的形式出版自己的學術著作。但是,即使有電子書,很多時候人們還是喜歡同時有一本紙書。數碼按需列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手段。

當然,選擇數碼列印還太貴(A4 黑白每頁 0.05 元,彩色每頁 0.5 元),如果降低一半甚至降低到四分之一,革命就開始了,電子書 + 數碼按需列印將成為主流的出版模式。我稱之為「自出版」。

我自己已經實踐多年,我的學術著作《譯龍風雲》一書因為篇幅巨大、彩色圖片眾多、內容有爭議,所以傳統出版社不肯出版,我現在使用「自出版」模式,在小學術圈內進行交流,效果很好。


你是想說你虎彩個性化機器多,所以大家都來虎彩嗎?

這種問題沒有意義,不如看看你們的財報什麼時候可以給股東來交代,什麼時候可以不虧錢。


個性化定製的成本肯定不低的,感覺人們的生活水平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現階段還是要以規模整合為主,上規模了以後其他的配套的環保啊廠房啊設備的成本才會有優勢,起碼要在一定區域內進行資源的整合,現在各種惡性競爭,壓低價格,就是因為小廠太多,而小廠又沒有環保成本、政策成本,人力成本也比大廠要小,起碼不用交社保吧。當小廠沒有了,大廠就自然有定價權議價權了,也能更好的服務其他品牌商,利潤自然就高了


傳統跟創新相結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個人拙見:

人工智慧在可見的這幾年,其實並不會對傳統生產行業 造成什麼影響。

VR和印刷行業完全搭不到邊。

互諒網時代,或許能夠對印刷行業造成影響。但也只是書刊類的,包裝類的,也只是多了個渠道接單罷了。

個性化定製確實是印刷的一個方向,但也不是印刷的全部方向

或許在個性化印刷設備逐漸改進時,成本下降,質量提高,速度加快,那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機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