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剛高中畢業 是一個編導生 因為高考沒有考好只能在國內上一個二本吧 但是我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我父母不支持我復讀 我們家的打算是送我去英國

我可能會通過讀雅思和


建議還是去英國留學吧!英國教育體制和國內差別還是蠻大的,還是決定學編導嗎?


不請自來哈~

留學到底值不值一直是很火的問題,但是值不值得真的靠提問就能解決的嗎?答案肯定不是。

值不值得重點在於你自己而不是別人怎麼說,別人說再多都不如自己去做。留學英國的錢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學費,生活費上的一些差距。別人花50萬能留學,你花30萬也能留學,無非就是生活節儉一點,自己勤工儉學再賺一點。值不值得還是看你自己。

出國留學,有的人,整天在商場裏買買買、酒吧裏喝喝喝;有的人整天窩在寢室裏,付著高昂的租金打遊戲;有的人勤勤懇懇學習,每天教室、寢室、圖書館三點一線。個人目標、行為和選擇的不同,自然也會導致其留學回國後的處境不盡相同。

因此,留學值不值,真的是看個人的選擇。「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無論別人怎麼說,值不值得,只有自己去了、自己選擇了才知道。

就題主你的自身情況,去英國排名中後的學校可以直接讀,想去排名靠前一點的學校,可以通過讀預科之後再入學。

作為過來人,我建議是出國留學。出國留學除了在專業領域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以外,還能開闊視野,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因為你會接觸到很多其他國家的文化。我自己出國花了父母不少錢,但是出國我覺得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現在回國了在國內,雖然不是很高的管理層,但是每個月自給自足,沒事出國旅遊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既然家裡有經濟能力,那麼就出國吧,多條路,多一種選擇,總歸是好的。


謝邀

對於英國碩士很多人表示會不會很水,其實也有其支持的論點:其一年的學制,真正上課的時間是9月到次年6月,扣去聖誕節、復活節各種節日及週末,真正上課的時間大概也就6個月,次年六月之後,基本上就留給學生來寫論文了,所以單單從學習時間上來看,確實能夠學到的東西多少確實會有點讓人懷疑。


可是單單這樣,就讓我們足以懷疑英國碩士水平嗎?其實也不至於。

英國碩士的公共課安排其實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專業課,並且其課程安排較國內要緊湊,所以從時間利用及課程設置上其實就節省了很多時間。其次,水還是不水,口說無憑,很多人並沒有去英國留學過,其發表的觀點其實也只是靠主觀判斷。英國碩士文憑回國後是可以做學歷認證的,國內廣泛承認,為什麼有些人就憑藉這一年的學習收穫了很多,並且找到的工作也很不錯?而有些人就覺得含金量低呢?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看個人的學習能力、適應水平、時間利用能力等。

每個人留學的目的都不一樣,有人是為了混文憑、有人重學業知識、有人重留學體驗。

有些學生到了英國就一心撲到學業上,有些因為轉專業,基礎知識不太牢固,所以他們一心扎到圖書館,翻閱各種文獻,補充專業知識,寫學術論文報告,所以他們這一年過得還是非常充實的。而確實有些學生,勉勉強強結束學業,拿個畢業證,就回國了。同樣是留學,卻有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與結果。

在英國讀研的一年期間,其實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覺,英國學校重在培養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去掌握這樣的方法,如何利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思維過程纔是受益終生的,這一點上英國做的比國內要好的多。

去異國他鄉,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學習不一樣的思維方式,自然自己的視野就開闊,無論是閱歷還是知識其實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你也可以考慮國內讀本科,研究生在選擇出國,費用會低一些,只是國內申請研究生比國外申請難哦,而且可能學校排名也不是那麼靠前,你自己意向專業是編導嗎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臺入駐導師 LSE 朱學姐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臺審核,真實可查)

引言

兩個月前的今天,我去學校上交了三十多頁的論文,終於圓滿地結束了在LSE一年的碩士學習。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發現自己在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明顯的長進:生活自理能力、口語、學術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除此之外,在LSE這所全英國最國際化的大學,我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學到了最前沿和多元的知識和觀點,使得現在的我看待世界的框架和一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在這篇文章裏,我主要分享、介紹我在LSE學習、社交和生活的經驗,記錄我眼中的LSE,也希望給未來的校友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LSE校園

LSE學習日常:做好每週讀完一本書的心理準備

在入學前,我對LSE的學習強度已經有所耳聞,但在開學後才真正地在課堂、討論課(seminar)和課外的學習中感受到LSE的學業壓力和我個人能力的不足。

我所學的」文化與社會「專業屬於社會學系,這一學科的知識積累需要大量的閱讀和寫作。

在一年的學習中,我寫了大約三萬字的論文(由於我有兩門課是以考試考覈,所以這個數字在同學中並不算高);至於讀了多少頁paper和書目,則已算不過來了。

碩士一般會在兩學期內上六門課左右,絕大多數的課一週會佈置三篇reading,每篇reading少則20頁,多則上百頁。如果按一學期上三門課算,則意味著一週要讀200-300頁reading。

我是學媒體出身,在來到LSE前是社會學的門外漢,因而在讀reading時感覺格外喫力,在很多時候,老師佈置的三篇reading中我只能讀完一篇。這也給我的seminar帶來了不少壓力:seminar主要以同學討論reading的內容為主,而我因為讀不完老師佈置的材料,因此在課上很難貢獻出自己的想法。雖然老師不會批評或強迫不發言的同學,但出於對自己的要求,我還是希望自己能積極地參與課堂的討論。

我的閱讀能力在一段時間後有所提高,但離讀完所有reading的目標仍然有一定距離。但我很快發現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在上課和其他生活瑣事之外,在一週內讀完至少相當於一本書(我也遇到過不只一次教授直接要求大家在一週內讀完一本書的情況)的學術paper確實超出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可以去LSE Life學習高效讀reading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和同一門課的同學組成讀書小組,大家分工閱讀不同的reading,並在讀完後一起討論交流其他人讀的內容。

另外,做讀書筆記是極其有必要的,能在日後的論文和考試中省下很多時間。我個人喜歡用電腦做筆記,在word文檔做了一個表格,記錄reading的標題、主要觀點和生詞。這種筆記方法有利於對reading內容的總結和思考,能幫助我加深印象。

比起相當枯燥的reading,我還是很享受LSE的課堂的。

課堂能讓我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也能讓我感受到老師們的個人魅力和學術水平。

我在選課時,按照自己的興趣選了一門叫做」技術、權力與文化「的課程。

上課前,我對技術社會學毫無瞭解,上了課才知道老師Judy Wajcman是這一領域的大牛,基本上每個研究技術與性別的學者都會引用她的書。Judy也是我本碩五年裏見過最嚴格的老師。

在Seminar上,她會把同學挨個叫上講臺,一對一地給同學點評論文(她的原話:」你的論文寫得真的不行「);在小組討論時,到每個小組聽大家的討論內容,甚至檢查了個別同學的上課筆記;為了」逼「大家對上課內容獨立思考,會讓每位同學都發言:第一次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沉默了三秒尷尬地說」抱歉,我沒什麼想補充的「,下課後慚愧了好幾天;後來格外認真地讀reading、聽課,總算在最後的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然,我遇到的LSE的老師風格各異,也並非都像Judy這麼嚴肅,甚至還有一個老師答應了同學在他課上給女朋友求婚的請求。

由於英國大學一年中的上課時間很短(LSE加起來只有22周左右),並且一週通常只有一節課,能和老師們見面的機會真的不多。

因此,要務必珍惜和老師交流的機會:老師給你的指導,能讓你在寫畢業論文和今後的學術研究中少走無數彎路。

LSE校園中的地球雕塑

除了在課上直接和老師交流外,還有三種途徑:

第一,office hour。

每個老師每週都有固定的時間留給學生,用來在辦公室中答疑和交流。除了考試前和期末,通常預約office hour的人很少。

第二,郵件。

絕大多數LSE老師回郵件的速度都很快。但是郵件最好只用來問一些簡短的問題,比如作業的要求或希望老師推薦點課外reading等。

第三,論文的feedback。

嚴格地說,這一條算不上」交流「,只能算反饋,但反饋能讓你迅速成長,提高自己的學術,尤其是寫作能力。

LSE和絕大多數英國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LSE沒有期中考試,只有」formative essay「(針對以論文考覈的課程)或者模擬考(針對以考試考覈的課程),雖然老師會給你點評並打分,但不計入成績。

通過期中formative essay的反饋,學生們能夠瞭解自己目前的水平,並且根據老師的反饋繼續改進。

這一」特色「對我這樣第一次在國外學習的同學格外重要,在對所學專業和學術寫作都不太瞭解的情況下,我很難在期中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而通過formative essay或模擬考試,我則能在老師的建議下了解自己目前的短板,並且在最終的考覈中改進。

我的幾篇formative essay都只拿到了Pass(相當於國內的70幾分),但在最終的作業和考試中,都取得了Merit(相當於80幾分)的成績。這種直觀的水平提升還是讓我挺有成就感的。

除了和老師交流外,我認為我們作為支付高昂學費的留學生,向老師、院系和學校主動、積極地反饋自己的問題和建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和國內大學一樣,LSE每學期都會對每門課收集兩次以上的學生反饋。我一開始並沒有認真填寫反饋,認為反饋的結果可能不會對上課產生影響;

但在期中的反饋後,基本上每門課的老師都抽出時間在課上回應了學生提出的意見,並對課程安排進行了適當的修改。

後來,我在有一門課上向老師反映希望能在課上運用ppt,方便課後複習;結果她在下節課開始就用了ppt。

除了學期中的feedback,開學時各院系都會組織院系內的學生會。就我所在的社會學系而言,每個專業派出兩名學生作為代表,參加院系的每月例會。學生代表首先向班上同學收集意見,然後在會上和教授及行政老師反映意見。

會議結束後,行政老師會總結大家提出的問題並給出回應,並通過郵件告知所有同學。開學時,學生們反映的自習空間不夠等問題,在會議之後都很快解決了。

我觀察到,可能由於文化原因,中國學生往往不太願意做學生代表,參加學生會的以歐美同學為主。希望未來的學弟學妹們能更好地抓住這個機會,更好地把握自己作為學生的權利。

LSE的教學樓

校園,社團與宿舍生活

LSE的吉祥物是憨態可掬的海狸:因為它既勤奮工作,又善於社交。

作為LSE學生,除了要在學習上投入精力之外,參加社交活動也是極為重要的生活部分。

英國人最喜愛的娛樂和社交活動是喝酒,沒有之一。

當你走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上,很有可能會發現每條街上都至少有一家酒館(Pub),每過下班時間,英國人就成羣結隊地站在pub外喝酒聊天,到週五晚上尤為熱鬧。

英國大學生也不例外,去Pub和夜店基本上是最流行的社交方式。

在LSE校園裡,就有三家pub和一家酒吧,其中的」喬治四世「酒館和the Three Tuns酒吧是分別由學校和學生會運營的。

這一點對我們來自中國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到很不習慣:在咱國內,酒吧夜店往往都是和」壞孩子「聯繫在一起的,沒想到這裡的學生動不動就去酒吧喝一杯。

如果你不排斥喝酒,不妨去喬治四世這樣的英國的傳統酒館體驗一下英國人的社交;

當然,喝酒也並非英國大學社交和娛樂的唯一選擇。

以我的經歷而言,參加社團和宿舍的活動是在大學裡拓展交際圈、結交朋友的最佳途徑。

每年LSE的新生歡迎周(welcome week)都有society fair,類似於國內大學的「百團大戰」,每個社團都會在校園裡設展臺吸引新生參加。

雖然和國內大學一樣,英國的社團也以針對本科生為主,但研究生參加社團也是很好的交友和娛樂的途徑。

LSE精英氣息濃厚,學校裏最活躍的也的確以各種職業、學術、能力發展社團為主,但我強烈建議大家參加一些比較輕鬆的社團:學業壓力已經夠大了,不妨通過社團活動來放鬆心情。

我加入的兩個社團都是」純玩「型,一個是遊戲社,一個是桌遊社。

兩者不僅每週都有固定的活動時間,還會不時舉辦一些主題聚會和外出活動。遊戲社甚至還有自己的電競隊,每學期都會和英國其他大學競技。據說現在LSE的電競隊水平和帝國理工、牛津劍橋的差距還有點大,希望有更多Lol、守望先鋒的大神加入。

社團活動不僅好玩,也是和不同國家和專業的同學交流的好機會。我和不少來自國內的留學生一樣,在來到英國後,由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常常感到自己很難融入外國同學的圈子,哪怕硬逼自己參加各種嚴肅的」social「(往往類似於酒會,大家邊喝酒,邊和陌生人聚在一起尬聊),也總是尷尬地站在一邊。

但是在社團裏,大家即使種族、國籍不同,也至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可以討論。社交和「small talk」的能力也是需要鍛煉的,不妨從社團這樣輕鬆有趣的環境開始。

狄更斯小說中的老古玩店,位於LSE校園內

宿舍作為絕大多數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的場所,可以說是學校校園的延伸。

和絕大多數倫敦的大學一樣,LSE的宿舍也都離學校有一定距離,價格也因宿舍的條件和位置而有所不同。絕大多數研究生住在ensuite(即帶衛生間的單人臥室)和single room(公用衛生間的單人臥室)。

我選擇的宿舍是性價比較高的Sidney Webb House,雖然宿舍在倫敦南部,離學校有半小時左右的路程,但宿舍近兩年剛翻修過,條件據說是各LSE宿舍中較好的;所在的社區很安靜,並且離著名的Bourough Market只有十五分鐘的步行距離。

我住在一個共有八人的flat,大家一起共用廚房。LSE的宿舍往往會把同flat的學生的國籍和專業盡量打亂:我的七個室友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所學的專業也不相同。

在剛入住時,我對這一點還有所擔憂,雖然大家都有自己的臥室和洗手間,但擔心因為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矛盾。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所有室友認識後的第一週,我們就舉辦了一個小派對,每人做一道自己的拿手給大家分享。通過美食,我們很快地對彼此的國家和文化產生了興趣,並且經常交流學習生活上的瑣事。

派對也成了我們的傳統:每當有室友過生日,大家就會準備各種美食,聚在廚房裡聊天,甚至一起唱歐美流行歌、跳印度舞。能在宿舍中收穫世界各國的友誼對我來說是留學生活中最大的驚喜:雖然宿舍的環境很舒適,但和室友的社交也是一種走出舒適圈的方式,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室友的生日派對

利用學校資源

LSE作為英國的頂尖學府之一,除了有優秀的師資和學習氛圍,還向學生提供許多有用的學業和求職資源。

我雖然是碩士學生,僅在LSE學習了一年,但也一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多利用學校提供的這些服務,從而讓自己有限的時間裡收穫最大化。

● LSE Careers

LSE的職業中心有專業的職業諮詢師團隊,向學生和畢業五年內的校友(劃重點)提供一對一的求職諮詢服務。

在諮詢服務中,諮詢師可以向學生解答求職方面的疑問,修改cv和cover letter,以及進行模擬面試等,對於有意在英國求職的同學格外有用。

每個Department都有一位對口的諮詢師,平時會為各院系舉辦和專業相關的職業講座(比如我參加的』如何推銷你的社會學學歷『)。

每週,LSE Careers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職業活動和講座,比如和某一行業的校友面對面交流,或者如何寫一份好的cover letter等。

另外,LSE Careers的網站」CareerHub「上會發布工作崗位信息,全職、實習、志願者等都有。

雖然以金融法律類的工作崗位為主,但也有一些適合社科類學生的機會。

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兼職就是在CareerHub上找到的。

● LSE LIFE

LSE LIFE是LSE比較有特色的資源,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學術和研究能力。

它位於圖書館一樓,有自習和小組討論用的空間;每週會舉辦和學術能力相關的講座或workshop,比如如何為畢業論文做準備,研究方法的選擇,如何準備考試,高效率讀paper的方法等。

Life還會組織一些非學術類活動,比如去校外的博物館和景點參觀等。

另外,Life也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可以解答你在學習、備考、研究方面的疑問。

這一資源非常適合剛來到英國,還不適應英國大學的學習節奏的同學。

● Language Centre

和許多英國大學一樣,LSE也有自己的Language Centre。

除了正式開學前的語言班,在學期期間,Language Centre也為學生提供每週一次的學術英語課程。

我在開學後也參加了這一課程,但感覺所學內容比較基礎,節奏也偏慢,因此在第二學期就沒有再繼續。如果你對這一課程有興趣,可以去試聽幾次,看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此外,語言中心也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可以讓老師幫你修改論文或提出提高英語寫作的建議。語言中心也有日語、法語、德語等小語種課程,一般在工作日的晚上,不過這一課程是需要付費的。

● Volunteer Centre:為你提供做志願者的機會

志願者中心,顧名思義,主要是為LSE有意做志願者的同學提供機會和諮詢的機構。

每年志願者中心都會舉辦volunteer fair,會有很多慈善機構的代表參加,向同學介紹自己機構的情況。

平時,志願者中心也會舉辦很多活動,給學生提供很多短期或者一次性的志願者機會,比如給兒童醫院的小病人寫卡片,或幫助慈善機構聽寫錄音等。

如果你想在留學期間做點有意義的事,並且加深對英國社會的瞭解,不妨關注一下Volunteer Centre的機會。

● LSE Events

學校舉辦的各種講座,以社科類的學術為主,經常涉及世界各國政治經濟類議題,不時有學術名家、各國政要和社會各界名人來LSE開講。

最近一次比較「火」的講座大概是倫敦市長Sadiq Khan以「倫敦的社會融合和不平等」為主題的講座—雖然我也有意參加,但講座門票一發布就很快被一搶而空了。

另外,這些講座不僅免費,絕大多數也都對大眾開放,因此即使非LSE的學生也可以參加。

雖然LSE並不以其文藝氣息著稱,但學校裏喜愛藝術的學生和老師也不少。

學校每週在Shaw Library,一個古典風格的小型圖書館舉辦小型古典音樂會;每年會在聖誕節等節慶活動時在鄰近的小教堂裏舉辦管絃樂和合唱音樂會。

如果你喜愛音樂,不僅可以去現場聆聽,還可以在入學時關注樂隊和合唱團的招新信息。以上活動的內容和參加方式都可搜索LSE Events獲得。

● 各Department的資源

這一部分,每個院系的情況各有不同。就我所在的社會學系而言,院系範圍內經常會舉辦學術講座和會議等,往往只面對本系的學生。這些活動是和學界大佬近距離接觸的好機會。

另外,據我所知,LSE的每個院系都有」學生體驗主管「,負責向學生及時傳達院系的各種活動和機會(比如社會學系時有招募research assistant或撰稿等機會)。

結語

在LSE的一年,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飛速成長。LSE濃鬱的學術和思辨氛圍讓我變成了一個更獨立、寬容、關心社會的」觀察者「。

雖然在這裡的學習之路充滿挑戰,但努力跨越了這些障礙後,我發現現在的自己已遠遠超越了出發時的高度。

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你瞭解在LSE學習的真實體驗,並且歡迎更多學弟學妹來到LSE接受」洗禮「!

在尼斯湖旅行

導師背景

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文化與社會碩士,上海交通大學傳播學士。DIY完成英國研究生申請,方向為媒體、社會學、文創、教育等社科專業。收到包括LSE,UCL,King』s,曼大等共9所英國大學的碩士錄取,能夠根據我的經歷幫助文科同學申請心儀的英國名校。

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臺,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臺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謝邀

如果你的夢想是想要讀傳媒或者電影電視,父母能夠負擔的情況下去國外讀本科比起比如一年制碩士不管是專業還是語言都會更好一些。事實上在英國讀四年的本科,只要個人消費太超過預算是不需要花兩百萬的,當然某些比如說設計類專業或者商科會稍微高一些,文科類的都不算太貴。接觸到的人,世界觀,思維方式都不太一樣吧

當然如果你覺得在二本院校能夠從大一就做好規劃,比如保持高的GPA,學好英文之外多參加社會實習,競賽,也可以選擇研究生再出國。成本就會壓縮很多


你的意思就是買個蘋果喫值不值


親,望子成龍是每個做家長的期望!考慮到你家庭的情況,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從多方面來考慮!值得肯定的是,英國留學的性價比是非常高的!費用也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高。如果不想讓家裡一下承受這幾年的經濟壓力,可以考慮在現在的大學拚命學習,爭取高分去英國讀碩士。或者就想去英國讀本科,也可以考慮讀書和實習同時,總之,沒有你想像的那樣!要對自己有信心!


別問 問就不值得 能去歐洲其他國家就其他國家

英國使人頭禿


去哪裡讀書,讀什麼專業,只要努力了我覺得都是值得的呀。

莫辜負青春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