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刚高中毕业 是一个编导生 因为高考没有考好只能在国内上一个二本吧 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我父母不支持我复读 我们家的打算是送我去英国

我可能会通过读雅思和


建议还是去英国留学吧!英国教育体制和国内差别还是蛮大的,还是决定学编导吗?


不请自来哈~

留学到底值不值一直是很火的问题,但是值不值得真的靠提问就能解决的吗?答案肯定不是。

值不值得重点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怎么说,别人说再多都不如自己去做。留学英国的钱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学费,生活费上的一些差距。别人花50万能留学,你花30万也能留学,无非就是生活节俭一点,自己勤工俭学再赚一点。值不值得还是看你自己。

出国留学,有的人,整天在商场里买买买、酒吧里喝喝喝;有的人整天窝在寝室里,付著高昂的租金打游戏;有的人勤勤恳恳学习,每天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个人目标、行为和选择的不同,自然也会导致其留学回国后的处境不尽相同。

因此,留学值不值,真的是看个人的选择。「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著才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说,值不值得,只有自己去了、自己选择了才知道。

就题主你的自身情况,去英国排名中后的学校可以直接读,想去排名靠前一点的学校,可以通过读预科之后再入学。

作为过来人,我建议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除了在专业领域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外,还能开阔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为你会接触到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我自己出国花了父母不少钱,但是出国我觉得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现在回国了在国内,虽然不是很高的管理层,但是每个月自给自足,没事出国旅游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既然家里有经济能力,那么就出国吧,多条路,多一种选择,总归是好的。


谢邀

对于英国硕士很多人表示会不会很水,其实也有其支持的论点:其一年的学制,真正上课的时间是9月到次年6月,扣去圣诞节、复活节各种节日及周末,真正上课的时间大概也就6个月,次年六月之后,基本上就留给学生来写论文了,所以单单从学习时间上来看,确实能够学到的东西多少确实会有点让人怀疑。


可是单单这样,就让我们足以怀疑英国硕士水平吗?其实也不至于。

英国硕士的公共课安排其实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是专业课,并且其课程安排较国内要紧凑,所以从时间利用及课程设置上其实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其次,水还是不水,口说无凭,很多人并没有去英国留学过,其发表的观点其实也只是靠主观判断。英国硕士文凭回国后是可以做学历认证的,国内广泛承认,为什么有些人就凭借这一年的学习收获了很多,并且找到的工作也很不错?而有些人就觉得含金量低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水平、时间利用能力等。

每个人留学的目的都不一样,有人是为了混文凭、有人重学业知识、有人重留学体验。

有些学生到了英国就一心扑到学业上,有些因为转专业,基础知识不太牢固,所以他们一心扎到图书馆,翻阅各种文献,补充专业知识,写学术论文报告,所以他们这一年过得还是非常充实的。而确实有些学生,勉勉强强结束学业,拿个毕业证,就回国了。同样是留学,却有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与结果。

在英国读研的一年期间,其实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觉,英国学校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去掌握这样的方法,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思维过程才是受益终生的,这一点上英国做的比国内要好的多。

去异国他乡,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学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自然自己的视野就开阔,无论是阅历还是知识其实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你也可以考虑国内读本科,研究生在选择出国,费用会低一些,只是国内申请研究生比国外申请难哦,而且可能学校排名也不是那么靠前,你自己意向专业是编导吗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LSE 朱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引言

两个月前的今天,我去学校上交了三十多页的论文,终于圆满地结束了在LSE一年的硕士学习。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发现自己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很明显的长进:生活自理能力、口语、学术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除此之外,在LSE这所全英国最国际化的大学,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最前沿和多元的知识和观点,使得现在的我看待世界的框架和一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分享、介绍我在LSE学习、社交和生活的经验,记录我眼中的LSE,也希望给未来的校友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LSE校园

LSE学习日常:做好每周读完一本书的心理准备

在入学前,我对LSE的学习强度已经有所耳闻,但在开学后才真正地在课堂、讨论课(seminar)和课外的学习中感受到LSE的学业压力和我个人能力的不足。

我所学的」文化与社会「专业属于社会学系,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在一年的学习中,我写了大约三万字的论文(由于我有两门课是以考试考核,所以这个数字在同学中并不算高);至于读了多少页paper和书目,则已算不过来了。

硕士一般会在两学期内上六门课左右,绝大多数的课一周会布置三篇reading,每篇reading少则20页,多则上百页。如果按一学期上三门课算,则意味著一周要读200-300页reading。

我是学媒体出身,在来到LSE前是社会学的门外汉,因而在读reading时感觉格外吃力,在很多时候,老师布置的三篇reading中我只能读完一篇。这也给我的seminar带来了不少压力:seminar主要以同学讨论reading的内容为主,而我因为读不完老师布置的材料,因此在课上很难贡献出自己的想法。虽然老师不会批评或强迫不发言的同学,但出于对自己的要求,我还是希望自己能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讨论。

我的阅读能力在一段时间后有所提高,但离读完所有reading的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但我很快发现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上课和其他生活琐事之外,在一周内读完至少相当于一本书(我也遇到过不只一次教授直接要求大家在一周内读完一本书的情况)的学术paper确实超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去LSE Life学习高效读reading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和同一门课的同学组成读书小组,大家分工阅读不同的reading,并在读完后一起讨论交流其他人读的内容。

另外,做读书笔记是极其有必要的,能在日后的论文和考试中省下很多时间。我个人喜欢用电脑做笔记,在word文档做了一个表格,记录reading的标题、主要观点和生词。这种笔记方法有利于对reading内容的总结和思考,能帮助我加深印象。

比起相当枯燥的reading,我还是很享受LSE的课堂的。

课堂能让我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也能让我感受到老师们的个人魅力和学术水平。

我在选课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了一门叫做」技术、权力与文化「的课程。

上课前,我对技术社会学毫无了解,上了课才知道老师Judy Wajcman是这一领域的大牛,基本上每个研究技术与性别的学者都会引用她的书。Judy也是我本硕五年里见过最严格的老师。

在Seminar上,她会把同学挨个叫上讲台,一对一地给同学点评论文(她的原话:」你的论文写得真的不行「);在小组讨论时,到每个小组听大家的讨论内容,甚至检查了个别同学的上课笔记;为了」逼「大家对上课内容独立思考,会让每位同学都发言:第一次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沉默了三秒尴尬地说」抱歉,我没什么想补充的「,下课后惭愧了好几天;后来格外认真地读reading、听课,总算在最后的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我遇到的LSE的老师风格各异,也并非都像Judy这么严肃,甚至还有一个老师答应了同学在他课上给女朋友求婚的请求。

由于英国大学一年中的上课时间很短(LSE加起来只有22周左右),并且一周通常只有一节课,能和老师们见面的机会真的不多。

因此,要务必珍惜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老师给你的指导,能让你在写毕业论文和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少走无数弯路。

LSE校园中的地球雕塑

除了在课上直接和老师交流外,还有三种途径:

第一,office hour。

每个老师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留给学生,用来在办公室中答疑和交流。除了考试前和期末,通常预约office hour的人很少。

第二,邮件。

绝大多数LSE老师回邮件的速度都很快。但是邮件最好只用来问一些简短的问题,比如作业的要求或希望老师推荐点课外reading等。

第三,论文的feedback。

严格地说,这一条算不上」交流「,只能算反馈,但反馈能让你迅速成长,提高自己的学术,尤其是写作能力。

LSE和绝大多数英国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LSE没有期中考试,只有」formative essay「(针对以论文考核的课程)或者模拟考(针对以考试考核的课程),虽然老师会给你点评并打分,但不计入成绩。

通过期中formative essay的反馈,学生们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继续改进。

这一」特色「对我这样第一次在国外学习的同学格外重要,在对所学专业和学术写作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我很难在期中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而通过formative essay或模拟考试,我则能在老师的建议下了解自己目前的短板,并且在最终的考核中改进。

我的几篇formative essay都只拿到了Pass(相当于国内的70几分),但在最终的作业和考试中,都取得了Merit(相当于80几分)的成绩。这种直观的水平提升还是让我挺有成就感的。

除了和老师交流外,我认为我们作为支付高昂学费的留学生,向老师、院系和学校主动、积极地反馈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和国内大学一样,LSE每学期都会对每门课收集两次以上的学生反馈。我一开始并没有认真填写反馈,认为反馈的结果可能不会对上课产生影响;

但在期中的反馈后,基本上每门课的老师都抽出时间在课上回应了学生提出的意见,并对课程安排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后来,我在有一门课上向老师反映希望能在课上运用ppt,方便课后复习;结果她在下节课开始就用了ppt。

除了学期中的feedback,开学时各院系都会组织院系内的学生会。就我所在的社会学系而言,每个专业派出两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院系的每月例会。学生代表首先向班上同学收集意见,然后在会上和教授及行政老师反映意见。

会议结束后,行政老师会总结大家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回应,并通过邮件告知所有同学。开学时,学生们反映的自习空间不够等问题,在会议之后都很快解决了。

我观察到,可能由于文化原因,中国学生往往不太愿意做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会的以欧美同学为主。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能更好地抓住这个机会,更好地把握自己作为学生的权利。

LSE的教学楼

校园,社团与宿舍生活

LSE的吉祥物是憨态可掬的海狸:因为它既勤奋工作,又善于社交。

作为LSE学生,除了要在学习上投入精力之外,参加社交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生活部分。

英国人最喜爱的娱乐和社交活动是喝酒,没有之一。

当你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上,很有可能会发现每条街上都至少有一家酒馆(Pub),每过下班时间,英国人就成群结队地站在pub外喝酒聊天,到周五晚上尤为热闹。

英国大学生也不例外,去Pub和夜店基本上是最流行的社交方式。

在LSE校园里,就有三家pub和一家酒吧,其中的」乔治四世「酒馆和the Three Tuns酒吧是分别由学校和学生会运营的。

这一点对我们来自中国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很不习惯:在咱国内,酒吧夜店往往都是和」坏孩子「联系在一起的,没想到这里的学生动不动就去酒吧喝一杯。

如果你不排斥喝酒,不妨去乔治四世这样的英国的传统酒馆体验一下英国人的社交;

当然,喝酒也并非英国大学社交和娱乐的唯一选择。

以我的经历而言,参加社团和宿舍的活动是在大学里拓展交际圈、结交朋友的最佳途径。

每年LSE的新生欢迎周(welcome week)都有society fair,类似于国内大学的「百团大战」,每个社团都会在校园里设展台吸引新生参加。

虽然和国内大学一样,英国的社团也以针对本科生为主,但研究生参加社团也是很好的交友和娱乐的途径。

LSE精英气息浓厚,学校里最活跃的也的确以各种职业、学术、能力发展社团为主,但我强烈建议大家参加一些比较轻松的社团:学业压力已经够大了,不妨通过社团活动来放松心情。

我加入的两个社团都是」纯玩「型,一个是游戏社,一个是桌游社。

两者不仅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还会不时举办一些主题聚会和外出活动。游戏社甚至还有自己的电竞队,每学期都会和英国其他大学竞技。据说现在LSE的电竞队水平和帝国理工、牛津剑桥的差距还有点大,希望有更多Lol、守望先锋的大神加入。

社团活动不仅好玩,也是和不同国家和专业的同学交流的好机会。我和不少来自国内的留学生一样,在来到英国后,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常常感到自己很难融入外国同学的圈子,哪怕硬逼自己参加各种严肃的」social「(往往类似于酒会,大家边喝酒,边和陌生人聚在一起尬聊),也总是尴尬地站在一边。

但是在社团里,大家即使种族、国籍不同,也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可以讨论。社交和「small talk」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不妨从社团这样轻松有趣的环境开始。

狄更斯小说中的老古玩店,位于LSE校园内

宿舍作为绝大多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的场所,可以说是学校校园的延伸。

和绝大多数伦敦的大学一样,LSE的宿舍也都离学校有一定距离,价格也因宿舍的条件和位置而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研究生住在ensuite(即带卫生间的单人卧室)和single room(公用卫生间的单人卧室)。

我选择的宿舍是性价比较高的Sidney Webb House,虽然宿舍在伦敦南部,离学校有半小时左右的路程,但宿舍近两年刚翻修过,条件据说是各LSE宿舍中较好的;所在的社区很安静,并且离著名的Bourough Market只有十五分钟的步行距离。

我住在一个共有八人的flat,大家一起共用厨房。LSE的宿舍往往会把同flat的学生的国籍和专业尽量打乱:我的七个室友来自六个不同的国家,所学的专业也不相同。

在刚入住时,我对这一点还有所担忧,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卧室和洗手间,但担心因为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矛盾。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在所有室友认识后的第一周,我们就举办了一个小派对,每人做一道自己的拿手给大家分享。通过美食,我们很快地对彼此的国家和文化产生了兴趣,并且经常交流学习生活上的琐事。

派对也成了我们的传统:每当有室友过生日,大家就会准备各种美食,聚在厨房里聊天,甚至一起唱欧美流行歌、跳印度舞。能在宿舍中收获世界各国的友谊对我来说是留学生活中最大的惊喜:虽然宿舍的环境很舒适,但和室友的社交也是一种走出舒适圈的方式,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室友的生日派对

利用学校资源

LSE作为英国的顶尖学府之一,除了有优秀的师资和学习氛围,还向学生提供许多有用的学业和求职资源。

我虽然是硕士学生,仅在LSE学习了一年,但也一直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多利用学校提供的这些服务,从而让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最大化。

● LSE Careers

LSE的职业中心有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团队,向学生和毕业五年内的校友(划重点)提供一对一的求职咨询服务。

在咨询服务中,咨询师可以向学生解答求职方面的疑问,修改cv和cover letter,以及进行模拟面试等,对于有意在英国求职的同学格外有用。

每个Department都有一位对口的咨询师,平时会为各院系举办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讲座(比如我参加的』如何推销你的社会学学历『)。

每周,LSE Careers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职业活动和讲座,比如和某一行业的校友面对面交流,或者如何写一份好的cover letter等。

另外,LSE Careers的网站」CareerHub「上会发布工作岗位信息,全职、实习、志愿者等都有。

虽然以金融法律类的工作岗位为主,但也有一些适合社科类学生的机会。

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兼职就是在CareerHub上找到的。

● LSE LIFE

LSE LIFE是LSE比较有特色的资源,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学术和研究能力。

它位于图书馆一楼,有自习和小组讨论用的空间;每周会举办和学术能力相关的讲座或workshop,比如如何为毕业论文做准备,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准备考试,高效率读paper的方法等。

Life还会组织一些非学术类活动,比如去校外的博物馆和景点参观等。

另外,Life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解答你在学习、备考、研究方面的疑问。

这一资源非常适合刚来到英国,还不适应英国大学的学习节奏的同学。

● Language Centre

和许多英国大学一样,LSE也有自己的Language Centre。

除了正式开学前的语言班,在学期期间,Language Centre也为学生提供每周一次的学术英语课程。

我在开学后也参加了这一课程,但感觉所学内容比较基础,节奏也偏慢,因此在第二学期就没有再继续。如果你对这一课程有兴趣,可以去试听几次,看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此外,语言中心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让老师帮你修改论文或提出提高英语写作的建议。语言中心也有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课程,一般在工作日的晚上,不过这一课程是需要付费的。

● Volunteer Centre:为你提供做志愿者的机会

志愿者中心,顾名思义,主要是为LSE有意做志愿者的同学提供机会和咨询的机构。

每年志愿者中心都会举办volunteer fair,会有很多慈善机构的代表参加,向同学介绍自己机构的情况。

平时,志愿者中心也会举办很多活动,给学生提供很多短期或者一次性的志愿者机会,比如给儿童医院的小病人写卡片,或帮助慈善机构听写录音等。

如果你想在留学期间做点有意义的事,并且加深对英国社会的了解,不妨关注一下Volunteer Centre的机会。

● LSE Events

学校举办的各种讲座,以社科类的学术为主,经常涉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类议题,不时有学术名家、各国政要和社会各界名人来LSE开讲。

最近一次比较「火」的讲座大概是伦敦市长Sadiq Khan以「伦敦的社会融合和不平等」为主题的讲座—虽然我也有意参加,但讲座门票一发布就很快被一抢而空了。

另外,这些讲座不仅免费,绝大多数也都对大众开放,因此即使非LSE的学生也可以参加。

虽然LSE并不以其文艺气息著称,但学校里喜爱艺术的学生和老师也不少。

学校每周在Shaw Library,一个古典风格的小型图书馆举办小型古典音乐会;每年会在圣诞节等节庆活动时在邻近的小教堂里举办管弦乐和合唱音乐会。

如果你喜爱音乐,不仅可以去现场聆听,还可以在入学时关注乐队和合唱团的招新信息。以上活动的内容和参加方式都可搜索LSE Events获得。

● 各Department的资源

这一部分,每个院系的情况各有不同。就我所在的社会学系而言,院系范围内经常会举办学术讲座和会议等,往往只面对本系的学生。这些活动是和学界大佬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

另外,据我所知,LSE的每个院系都有」学生体验主管「,负责向学生及时传达院系的各种活动和机会(比如社会学系时有招募research assistant或撰稿等机会)。

结语

在LSE的一年,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飞速成长。LSE浓郁的学术和思辨氛围让我变成了一个更独立、宽容、关心社会的」观察者「。

虽然在这里的学习之路充满挑战,但努力跨越了这些障碍后,我发现现在的自己已远远超越了出发时的高度。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你了解在LSE学习的真实体验,并且欢迎更多学弟学妹来到LSE接受」洗礼「!

在尼斯湖旅行

导师背景

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文化与社会硕士,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士。DIY完成英国研究生申请,方向为媒体、社会学、文创、教育等社科专业。收到包括LSE,UCL,King』s,曼大等共9所英国大学的硕士录取,能够根据我的经历帮助文科同学申请心仪的英国名校。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谢邀

如果你的梦想是想要读传媒或者电影电视,父母能够负担的情况下去国外读本科比起比如一年制硕士不管是专业还是语言都会更好一些。事实上在英国读四年的本科,只要个人消费太超过预算是不需要花两百万的,当然某些比如说设计类专业或者商科会稍微高一些,文科类的都不算太贵。接触到的人,世界观,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吧

当然如果你觉得在二本院校能够从大一就做好规划,比如保持高的GPA,学好英文之外多参加社会实习,竞赛,也可以选择研究生再出国。成本就会压缩很多


你的意思就是买个苹果吃值不值


亲,望子成龙是每个做家长的期望!考虑到你家庭的情况,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值得肯定的是,英国留学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费用也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如果不想让家里一下承受这几年的经济压力,可以考虑在现在的大学拚命学习,争取高分去英国读硕士。或者就想去英国读本科,也可以考虑读书和实习同时,总之,没有你想像的那样!要对自己有信心!


别问 问就不值得 能去欧洲其他国家就其他国家

英国使人头秃


去哪里读书,读什么专业,只要努力了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呀。

莫辜负青春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