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國的文藝復興,可以引起世界的一次震動(甚至更多),但是我不知道哪一種元素可以引導這一次文藝復興。請有識之人賜答。


我倒覺得應該是復興唐宋。

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文藝復興。是西方被天主教和教會統治了千年,而後追思的是古希臘和羅馬。因為中世紀的歐洲,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的延續,而是教廷和教皇的歐洲。基督不是西方本土的東西,是西亞那邊傳下來的,是猶太人摩西五經基礎上弄出來的《聖經》,不是奧林匹斯眾神,它是活生生的外來文化。教廷的統治,黑暗落後,所以逼迫那些嚮往自由和人文的人開始解放思想,衝破禁錮。文藝復興作為最早的嘗試,藉助文藝作品表達了思想立場。

而中國,經歷了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維新派與革命派的論戰,而後新文化運動。都屬於思想解放運動,想要假託復興古代思想,進行資產階級文化革命,康有為梁啟超都是嘗試過的,托古改制玩得就是這個,康有為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而梁啟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對西方踐踏人性失望之後,開始復興傳統,大談中國古典文化的價值。

但是中國和西方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時的那個封建帝國,是中國文化自己建起來的,哪怕有過少數民族的融合,但是中華文化依舊是中華文化。大一統王朝的君主,一有點政績就開始自比堯舜,知識分子都要做伊尹賢相,而且動不動就是聖人教誨,祖宗家法,我們是很念舊的,所以文化的延續性很好,如果托古改制,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人說復興先秦諸子百家,先不說後世治國外儒內法,王霸雜用,就儒家本身也是集合很多加學派思想的。而且,先秦諸子,都源於商周思想,之間的聯繫很緊密,隔開獨立的來看反而不好。

所以,就思想解放的內涵而言,我們復興先秦是沒有必要的,新文化運動,到後期馬克思主義的加入,已經非常先進了。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應當是唐宋的優秀文化復興,是器物等古典藝術的復興。沒必要走西方的路子,我們大可自信一點。唐詩宋詞至今沒有突破,一些瓷器燒制方法也失傳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書法,還有一些繪畫雕塑。這一時期的古典藝術,達到巔峰。如果能復興唐宋,那麼對內我們宋遼元明清和漢唐文化可以更為完整,中華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對外,可以更加自信,堵住日本中華正統論的嘴。


謝邀。

有識不敢當,拋磚引玉談。個人認為中國古代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墨子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陰陽平衡等思想元素可引導出「民生民權」「世界大同」「男女平等」等現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中國清末民初時期的思想啟蒙、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和歐洲的文藝復興一樣極大的解放了思想、開啟了民智、反對封建腐朽統治,促進了社會國家民族人民的進步。只是受限於當時惡劣的國際國內形勢,腐敗獨裁的政府,整體較低的國民素質等原因,新文化運動的深度廣度影響力都遠不及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進步則生退步則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文藝復興就是舊瓶新酒。

極力美化歷史,從而形成古遠勝於今的強烈對比。

各新興思想流派用自己的思想理論解釋這段近乎完美的歷史,進而形成一股強大繽紛繁雜的社會思想革新浪潮。(野蠻生長)

在思潮中各種流派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逐步完善成完整體系,並出現排他性。(大雜燴)

隨著體系形成互相的排他性出現,競爭進入白熱化,從百家爭鳴到,到數種主流(顯學),到最後變得主次分明。(大篩選)

無論中國的諸子百家爭鋒,還是後來文藝復興都是這種模式。


先秦各種思想。比如老子的道德經,由於其思想不單單是服務於強者,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打壓(西漢初年除掉),所以先秦思想是個寶庫。

一直覺得商周文明是個大寶庫。


這一輪復興已經開始了,引領復興的是漢服運動。


卸邀,基本上不太可行,倒不是說沒有好的元素來入手,而在於中國並不是適合文藝復興的土壤,也就是說,不是適合藝術自由、多元化發展的土壤,最主要的一個你沒有成熟、有鑒別能力和審美需求的客戶市場,你看著人口基數大、文化消費市場豐富,但這是一般商品市場,和藝術品市場是有區別的,一個城市裡你找不到幾個真實的會消費藝術品的人,重新開發這種市場是比較困難的,在現代社會這塊市場普遍是下滑並向一般商品市場靠攏的,不光中國全世界都這樣,現在藝術品作為商品它沒有真實的終端消費者,其目的就是在市場中流通,並以此獲利。

另外,你接觸到的這些信息,不管是網路上的、節目里的還是生活中侃侃而談的所謂藝術愛好者,他們通常是消費藝術品的下一級衍生品的,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般商品,而不是真的消費藝術品,這是個假象,他們只是單純的需要消費和娛樂而已,而套一個文化的外殼就能更好地刺激這種消費,但是不會導致類似文藝復興的新藝術品出現,這是兩碼事。

困了有點亂,有人看的話再詳細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