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作為這世界上心靈精神最豐富之人,思維異於常人,內心孤獨而又敏感,而這樣的心靈能找到朋友嗎?還是說,既然是哲學家,註定要一個人孤獨前行呢?


只要有學術共同體,就行了。


不抄襲就有朋友 (手動狗頭)


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就是朋友嗎……


暫且把孤獨分為兩個定義,內心的孤獨和社交的孤獨。

前者現實中很少或沒有能夠暢快交流的對象,後者沒有說話或玩樂的朋友。前者希冀知己,後者渴求排遣寂寞。

許多人都處於後者,但我想哲學家一定處於前者。追求精神的愉悅是不怕寂寞,不會寂寞的。

常人與哲學家的思想境界差了十萬八千里,因此,哲學家就像站在了珠峯頂,少有人選擇這條路。故而相較於常人能隨意找到玩伴相比,哲學家的社交網幾乎沒有可以暢談的知己,這種孤獨是渴求交流的孤獨,也就比常人更易孤獨了。

哲學家在書中可以和幾百年前的前輩隔空對話,這種思想的碰撞比任何物質享樂都要幸福的多。

成為哲學家之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普通人為什麼會被稱為普通人。你內心深處的想法,再也無法對人訴說。他們眼中的煩惱對你而言只是雲沫光陰,他們口中的感受對你來說無聊至極,你們分明就坐在一張桌子上,卻在兩個世界裡活著,他們把你當作朋友,你卻......

不能說絕對沒有朋友,但門檻卻有柏油路和攀峯的區別。

這樣一來,哲學家確實是沒有朋友的。


有的哲學家有朋友,有的哲學家沒朋友。

但是沒有一個哲學家是孤獨的。

就算某個哲學家自殺了,做出一些看似很痛苦的事情,ta也絕對不會孤獨。

思考和對自己的思想的信仰實在是太快樂太充實了,是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快樂的快樂。


也許有

每一個覺悟生活的人 都會理解。

哲學家的朋友會跨越時空與哲學家對話。

可以說哲學家最孤獨,也可以說哲學家最不孤獨。

因為有一些信念會不斷的傳遞給未來的繼承者。


哲學嚴格意義上是門自私的學問,在以同情同理的角度瞭解前人觀點的基礎上,你得為一些他們還沒解決徹底的/沒有觸及的超脫的、形而上的問題,朝著一個虛無的目標去探索。在現實中,除了哲學中包含的倫理和邏輯部分,你沒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相信你能給世界帶來任何實質性的益處,很多時候你也不能和普通人產生共鳴,在與世界的關係上,你是孤獨的,沒有朋友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接觸了歷史上那麼多同樣孤獨的人,而且在這個世界的此時,還有許多同樣跟你在孤獨路上求索的人,達到一定層次後你們會構成了一個圈子,一個閉環,一定意義上來說,哲學家是有朋友的,而且不少。

其次,哲學家不全是形而上者,尤其是現代語境下大部分哲學家不得不和其他學科進行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在唯物質主義框架下有一丟丟話語權,所以那些研究實用問題的哲學家們在與其他學科學者交流中,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朋友的。

最後,就是那種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學家,世俗社會中他八面玲瓏,遊刃有餘,理論研究中也始終在哲學圈子裡佔據核心地位,眾星拱月,鴻儒白丁皆是坐下客,辣是真滴牛批。


朋友是肯定有的,只是沒有知己而已。

但是這也正常,孤獨的路自己走就好,何必非要拉別人進來呢。哲學是一條路,朋友是路上的分叉,即使不走哲學這條路,朋友也總會走上他們自己的路,看開就好了。


你的問題中給哲學家的定義就完全跟哲學家真正的定義不沾任何關係。

神他媽哲學家就要和孤獨掛上鉤【攤手】。


既然有老婆。說明還是能處到女朋友的,蓋除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