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帝都,這三款都試駕過,s90是硬邦邦還吵些,但是寶華真香,配置真多。ct6是長得帥,但是底盤也忒低,怕進地庫蹭到,而且電磁懸掛那些得領先版往上,價格就上去了。林肯大陸吧。。實地看過之後,哪哪都舒服,開著舒服坐著也舒服,一個門把手能玩半天。。。但是內飾,一言難盡,我一個20多的開著總覺著怪,而且6at。。名分上總感覺很落伍。所以,大家有什麼建議嘛!


題主所提到的這三款車,小懂這邊的專業評測團隊在1年內均做過深度測試,不吹不黑,直接上乾貨。

對於這三款車,小懂這邊回答的核心思想就是不做主觀鍵盤評價,只拿測試得出的真實數據和事實說話,具體這三車如何抉擇的問題,綜合各車的優缺點按需自取,畢竟沒有完美的車,只有最合適的車,適合你的纔是最好的。


林肯大陸

先從最近評測過的林肯大陸聊起。

林肯大陸應當國內中大型車中,最有美式豪華風格的轎車。從外觀來看,這臺車的外觀有著超越這個價位車型應該有的豪華氣質,雪茄式的車身、林肯標誌性的前臉以及5.1米的車長,放在級別價位相仿的5系A6旁邊,林肯大陸絕對是最吸睛的那一臺。

當然了,關於外觀這些主觀成分頗高的評價就點到為止,我們還是來看看大陸在嚴苛測試中表現如何。

基礎性能測試:國六動力閹割,加速制動表現不夠理想

加速測試

我們今天試的這輛大陸是2.0T的版本,最大功率241馬力,最大扭矩386牛米,匹配6AT變速器。經過實測,林肯大陸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9.29秒,0-400米加速時間為16.71秒,尾速132.54公里/小時。怎麼評價呢?確實慢,在這個價位下的轎車裡幾乎僅強於雷克薩斯ES200。

即便是大陸可以允許以3000轉的轉速彈射起步,但是中後段實在是疲軟,最終加速成績並不理想。

制動測試

制動方面,林肯大陸在進行了6次連續制動測試之後,出現了明顯過熱的情況,制動力大幅下降剎車皮開始冒煙。出於安全考慮,我們停止了測試。在6次連續制動測試中,林肯大陸最好成績為38.90米,對於接近兩噸的林肯大陸而言,剎車距離還算不錯,但是抗熱衰減性能確實不好。

麋鹿測試

麋鹿測試環節,林肯大陸通過的最高時速為74.6公里/小時,比我們預期的要高。根據車手的反饋,林肯大陸在通過麋鹿測試時,不僅車身笨重,反向盤在快速打方向時也比較沉,對於車手而言也是個考驗。

不過,好在林肯大陸的底盤足夠紮實,側向支撐還算到位,整個測試過程的姿態維持的還算不錯。至於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工作效果,車手給我們的反饋是,這臺車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在介入時,減速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本身底盤極限就足夠高,再加上固特異 Eagle F1輪胎不錯的抓地力,最終使車身穩定系統不需要過多介入,就能完成避障動作。

賽道測試:動力依然是短板,底盤表現出色

為了驗證大陸的操控性究竟怎麼樣,我們把大陸帶到了懂車帝金港賽車場。經過實測,大陸的最快圈速為1:30.50,大直道尾速132.54公里/小時。在懂車帝低速彎,大陸低速彎最大g橫向值0.994g,彎中最低時速46.7公里。在懂車帝高速彎,最大g橫向值0.942g,彎中最低時速87.42公里。

從圈速以及各個數據來看,大陸並不算快,也許你會覺得本來這個車就不是為了賽道設計的,但在測試中,我們發現林肯大陸的底盤在賽道中表現還是不錯的,彎中側向支撐還算充足,連續快速變線也沒有出現太誇張的車身晃動,算是一副很紮實的底盤,而且這輛車特別願意轉彎,甚至在一些高速彎道里有種開後驅車的感覺,整體操控性在這個級別裏非常棒。

真正影響圈速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動力,這臺車在升級國六版本之後,發動機功率從261馬力降到了241馬力。從整圈128.2公里/小時的最高時速也能看出,它在直線實在是太慢了。並且,在測試過程中,全力跑了兩圈之後,林肯大陸就會出現因為發動機過熱而限制發動機功率輸出的情況。

舒適性測試:極端爛路表現符合預期,底盤軟硬調節差別不大

我們讓這輛大陸以20、50、80km/h的速度通過交叉擺放的減速帶。

在以20公里的時速通過減速帶時,坐在車身還是能感受到比較明顯的顛簸的,但是這種顛簸衝擊感還是相對比較柔和的。雖然達不到所謂美系車開船的感覺,但是也不會因為顛簸讓你太不舒服。時速提到50公里/小時。以這個時速通過減速帶時,車內舒適性依然還算不錯,但是底盤略微有一絲鬆散的感覺。

最後,我們以80公里的時速通過減速帶。從車內體感來看,底盤吸收振動的能力依然不錯,方向盤沒有發飄的感覺,車身很穩定,車尾也沒有出現橫向移動,可以給個好評。

在測試中,我們發現大陸的懸架是支持軟硬可調的。但是,在嘗試不同模式通過減速帶之後,我們發現,從體感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所以大家不要指望這個所謂的軟硬可調懸架能給你帶來什麼驚喜。

空間測試:空間表現優秀,後排座椅靠背角度可調

空間方面,我們將前排座椅調至950毫米標準腿部空間之後,後排腿部空間910毫米,頭部空間890毫米。放入我們1米76的假人之後,腿部餘量315毫米,頭部餘量70毫米。從數據來看,林肯大陸後排腿部空間表現十分優秀,頭部空間中規中矩。

另外,對於後排乘客,林肯大陸的待遇可不低。後排獨立空調,座椅通風,座椅加熱、老闆鍵都有另外,大陸的後排靠背角度也是支持電動調節的,只是調節的範圍不是特別大。

行李廂空間方面,大陸的行李廂內部十分規整,看著很舒服。經過測量,林肯大陸的行李廂最大縱深1120毫米,寬度1020毫米,高度略低只有470毫米,整體表現不錯。

油耗測試:實測油耗不低,行車電腦還算準確

油耗方面,我們按照懂車帝標準油耗測試路線,全程203公里,其中包含擁堵環路,城市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多種路況。最終耗時4小時40分鐘完成測試,平均時速43.5公里。整個測試共消耗燃油17.9L,折算出百公里油耗8.82L。參考平均時速來看,橫向對比同級別2.0T的車型來看,可不咋省油了。不過,最終實測的油耗與行車電腦展示出的8.8L基本相同,所以林肯大陸的行車電腦計算油耗還是相對準確的。

日常駕駛感受:日常駕駛質感相對較好

咱們冷靜一下,回到日常駕駛環境中來看這輛大陸啊。作為一輛主打豪華的中大型轎車,大陸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豪華感的營造上。好的一方面是它的行駛品質真的不錯,它的底盤不算柔軟,但也絕對算不上顛。

變速器方面雖然是個6AT,但換擋的動作感受並不太明顯,並沒有拖累整車的舒適性,並且即便只有6個擋位,但是得益於它合理的齒比分配,120km/h巡航轉速只有2200轉,所以你也不會在巡航的時候聽見明顯的發動機噪音,再加上這輛車整體的NVH水平做得都特別棒,所以無論在什麼工況下你都不會覺得它特別吵。

值得吐槽的有兩點,第一點依然是動力,林肯大陸這臺車本來中後段加速能力就不怎麼強,再加上D擋狀態下變速器不太願意降擋,在環路、高速想要超車最好還是儘可能深踩一些油門,要不然確實有點費勁。

第二點就是,這臺車的內飾使用了大量的鍍鉻飾條,日常看雖然油膩,但確實可以提供不錯的視覺豪華感。但是當你背著太陽開車時,陽光總能通過車內不同部位的鍍鉻飾條照進你的眼中,對於駕駛者而言,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配置及車機表現:駕駛輔助系統缺失,車機沒有驚喜

我們拿到的這臺尊雅版林肯大陸,算是2.0T的中配車型,這臺車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基本是空白的。沒有ACC沒有車道保持沒有變線輔助也沒有自動泊車,想要這些配置,需要買尊雅版上面的尊耀版。

車機方面,中規中矩,操作反應速度一般,解析度也不夠高,功能性上也不突出。對於蘋果手機用戶還好,因為車機支持CarPlay。不過用安卓手機的朋友就尷尬了,Android Auto由於一些原因,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所以如果你用安卓,記得備好手機支架。

總結:

很顯然,林肯大陸的表現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出眾,它當然有優點,隔音降噪不錯,底盤質感不錯,配置異常的豐富,甚至操控性都還不錯。

但不算好的動力、油耗表現,以及一些不夠精緻的細節,也讓我們發現了它並不是一輛全面的車,跟5系,A6L這些沒有明顯短板、在國內品牌認知度還更高的車型比起來,大陸還是難以讓消費者心動。

而且從價格上來看,即便算上終端優惠,很顯然林肯也不想跟奧迪寶馬打價格戰,而在這個賺錢並不那麼容易的時代,想讓大量消費者為了品牌歷史和情懷買單,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大陸銷量不夠好的原因吧。


沃爾沃S90

接下來聊沃爾沃S90,由於沃爾沃S90此前小懂已在做過詳細回答,測試項目與林肯大陸大同小異,所以直接結論先行:

經過我們連續7天測試,沃爾沃S90綜合表現是有競爭力的,但我們測試的的這輛S90 T8 E驅混動四驅智逸豪華版廠商建議零售指導價仍然達到了49.99萬元,這個價位能選擇的競品就很多了,不過按照目前沃爾沃打折策略,一般終端能夠拿到將近8折的優惠,如果按照這個折扣來看,沃爾沃S90還是有一定性價比的。

至於S90相關測試過程及分析請參見小懂的這篇回答,同樣很詳細,乾貨滿滿,就不在此贅述,有疑問的盆友請看完測試過程及分析再質疑:

沃爾沃 S90 值不值得買??

www.zhihu.com圖標

凱迪拉克CT6

最後再來聊凱迪拉克CT6,很遺憾,雖然題主不考慮BBA,但這個級別車型競爭對手繞不開BBA,所以凱迪拉克拉克CT6測試我們是與奧迪A6L對比方式進行的,如果對BBA的確不感興趣,不妨繞開BBA測試部分,直接看CT6測試表現。

先給出我們這次CT6與A6L對比測試的結論吧。

這次對比勝負還是挺容易區分的,A6L贏得相對比較輕鬆。CT6面對A6L的優勢也就只有極端爛路情況下的底盤表現和配置了。空間、日常駕駛底盤、動力總成、隔音降噪、激烈操控感受等等方面,A6L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所以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CT6從尺寸上看確實符合更高級別的要求,但是內核裏跟其它一線的豪華品牌中大型車相比,還有很多不足。

看完這個結論,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知友質疑,還是那句話,不妨看完小懂在此篇回答中呈現的CT6相關測試過程及分析再質疑:

凱迪拉克CT6、寶馬 5系 、賓士 E級、奧迪 A6L 哪個更好??

www.zhihu.com圖標

以上就是小懂的回答了,若想了解更多車型的懂車評測,不妨關注小懂並翻看小懂的歷史回答。


這幾款車,我還真的有點研究,s90話題下,點贊最高的回答就是我的,直接給你複製過來。

至於林肯大陸,我剛剛拍了評測視頻,想看視頻的,直接拖到文末吧。

【前言】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公司想買一臺行政級別中級車,預算三十五萬,排量2.0以下。

三十五萬,一個不上不下的預算,這個預算邁騰、帕薩特什麼的就沒必要考慮了,級別太低,奧迪A6倒是能買到,不過是丐版,什麼配置都沒有,我不知道開一臺丐版的A6是什麼感受,反正我開過一臺丐版的帕薩特,每當我看到那個只有一個口香糖那麼大的中控屏幕,恍惚中總感覺自己穿越回了寶來。

至於寶馬5系、賓士e什麼的,價格更高了,想都不敢想。

在這個價格區間,有沒有什麼車定位高於邁騰、帕薩特,又低於A6呢?我一搜,還真有,大眾輝昂和沃爾沃S90。

大眾輝昂有機會我展開詳細聊,今天就談談我們的主角,沃爾沃S90。

35萬這個價位能買到T4智遠版,也就是T4的高配。

這裡順便掃個盲,沃爾沃的T4、 T5主要指發動機的高低功率,和配置無關,也就是說同樣是智遠版,T4和T5的主要配置幾乎相同,只是動力系統的區別。

不知道你們注意了沒有,自從S90國產以後,路上的s90越來越多了,車型美麗固然是一方面,價格也是很美麗的。在這個價格區間,拋開沃爾沃的招牌安全不談的話,能找出同價位比S90配置高的,不太容易,再加上沃爾沃安全性能的加成,讓這臺車變得很有性價比。

【關於內飾】

內飾部分,中控省去了幾乎省去了所有物理按鍵,採用了一整塊大屏,使用起來還算流暢,反應速度也還好,雖然功能不多,但是在carplay這種手機映設功能普及的大方向下,中控功能的簡化已是大勢所趨。

T4上的這塊液晶儀錶解析度有些低,不夠細膩,放在這臺車裡拉低了這臺車的身價,上一臺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液晶儀錶,是蒙迪歐上面那塊。當然了,高配版本的儀錶和這個不太一樣。

從這塊巨大的全景天窗看,沃爾沃算是徹底懂中國了。

【關於後排】

既然是我想買一臺行政座駕,當然要體會一下後排了,說真的,S90加長以後的後排驚呆到我了,腿部空間比之前坐的一臺老賓士S還大,已經不是用翹二郎腿就可以評價了。中間還有一個舒適的扶手,搭上去很順手。

當然,後排的問題還是有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後排坐墊太短,腿部前半部會很空,缺少支撐感。再有一個就是座椅填充物偏硬,剛一坐上去會有這不適應。其實這種稍硬的座椅長途乘坐反而更不容易疲勞,過軟的的大沙發坐久了才會腰痠背痛。

雖然後排有後風擋遮陽簾,但是側面遮陽簾的缺失是讓人遺憾的,這個級別的車應該有的配置。

後排其實有一個小驚喜,就是頭枕,頭枕雖然不可調(沃爾沃官方說處於安全考慮),但是靠上去的感覺異常舒適,感覺頭枕的弧度迎合了脖子的生理彎曲,而且不同身高的人都能感受的這種舒適。

【關於乘坐】

因為幾乎所有的車評都說,這臺車的底盤是偏硬的,我也特意在後排動態乘坐體會了一下。

準確的說是這臺車的底盤對於路面細碎的振動過濾較差,換句話說就是這臺車有路感,路感在有些車上是褒義詞,比如寶馬;在有些車上就屬於貶義詞了,比如這臺S90 。

不過這臺車跑起來對於路面稍大的振動過濾的還是很好的,懸架復原的動作乾脆利落,也就是說,【在高速行駛的底盤舒適性方面,這臺車和他的同級別對手來說,並無太大差距】。

這臺車這種底盤特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採用了特立獨行的橫置複合材料葉片彈簧,不過,這臺車高配後部可以遠裝空氣懸架。

【關於駕駛】

這臺車其實駕駛起來還是有它獨特的味道的,底盤調教很歐洲,歐洲市場普遍喜歡這種緊繃一點的底盤,雖然進入國內底盤做了舒適化調校,但同級別橫向相比底盤還是偏硬。

因為有這副緊繃的底盤,這臺車駕駛起來讓人感覺很整,車輛的整體感很強,尤其在並道的時候,你會經常忘記你是在開一臺5米多的車子。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老款賓士s級開起來的會時刻讓你記得它有一個長長的屁股,並道時明顯能感到尾部動作的遲滯,作為尺寸接近的s90,駕駛起來就更像一個整體。

提到駕駛重點提一下這臺車的隔音,發動機低轉數聽起來比較順滑,高轉數還是有一點嘶吼,聲音不太好聽,當然這和性能無關,只是主觀感受。

底盤隔音有所欠缺,沃爾沃處於環保方面的考慮,沒有給這臺車做底盤裝甲,在有沙子的路面行駛時,能清楚的聽見砂礫撞擊底盤和翼子板內襯的聲音,這一問題後期做底盤裝甲可以得到緩解。

【關於安全】

被動安全功能這裡一筆帶過,百分之37的硼鋼製作的車身說明一切,再加上遍佈全車的氣囊,以及帶碰撞自動潰縮下沉功能的座椅,這些東西讓這臺車的被動安全性能顯得鶴立雞羣。

這臺車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主動安全配置,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半自動駕駛、城市安全、自動識別限速標識這些功能全!系!標!配!也就是說,即使你買了最低配的S90依然可以享受這些配置,這些配置競品車型裏往往在頂配裏才會出現,對於安全系統的配置,沃爾沃真的很偏執。

對於這些主動安全配置我重點進行了測試,開啟半自動駕駛的情況下,設定好車速,在道路標識清晰的情況下,方向盤會自動對方向進行修正,也可以實現自動轉彎,看著方向盤自己轉動的感覺真的很奇妙;半自動駕駛模式下如果未打轉向燈打方向並道,方向盤會自動施加反方向的力把車輛拉回原位,最大限度避免了高速行駛時駕駛員的誤操作;對於路上出現的限速標識,車輛也會自動識別出,調整車速,如果車道前方出現低速行駛車輛,車輛也可以自動剎車減速。

這套系統的應用並不侷限於高速路況,由於設定時速沒有最低值,並且帶有主動剎車功能,在城市擁堵路況下這套系統仍然可以實現低速跟車的半自動駕駛功能,真正的解放了駕駛者;理論上在時速50KM以下時,這套系統可以避免大部分碰撞事故。

【總結】

歸根結底,沃爾沃目前也只是一個二線豪華品牌,也曾經垂死掙紮了很久,被吉利收購以後纔有所好轉,目前只能以高配置大優惠來換取銷量。但是從產品力來講,沃爾沃S90仍然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可以清晰把它和競品區分開來。

如果你的預算在40萬左右,想買一臺中大型車,有不想拘泥於BBA的話,不妨看看沃爾沃S90,你會有充足的理由愛上它。

沃爾沃汽車中國

由於測試期間過於注重駕駛乘坐感受的評測,沒有拍太多照片,盜了幾張沃爾沃的官圖,如有侵權,我會刪除)


下面是林肯大陸部分

剛剛做了這款車的測評,長測了一下這款車,正好聊一聊這個事情。

我這臺是2017款3.0t四驅尊耀版,這臺發動機的調教非常的激進,動力已經不是充沛了,簡直有點暴力。

這臺車和我們傳統意義上對於美系車的認知不一樣,靜態來看,很美系,寬大、柔軟、舒適、豪華。

但是開起來,可能是由於採用了福特CD4平臺的緣故,這臺車開起來竟然有點運動,方向很準,底盤也韌,要是變速箱再好一點,我真可以把它當個運動型車。

不過這個設定就顯得這臺車有點人格分裂,定位不是太準,而且進口版本也沒有特別加長,空間優勢不是很大。

內飾做工上,材料其實是下了本的,座椅材質,中控包裹這些東西,料子都不錯,但是很多細節上處理的不到位,比如車窗開關和大燈開關,直接照搬了福特的設計,沒有做任何修改,顯得特別沒檔次,這點看看隔壁大眾,奧迪和大眾雖然共用了很多零件,但是你絕對不會在奧迪上找到任何一個和大眾長得一樣的按鍵,林肯廠家有的細節還是偷懶了。

但是總的來說,有點還是有的,動力超級充沛,底盤雖然韌但是不難受,隔音也相當到位,車內配置不說了,30向調節電動座椅,全車座椅帶加熱按摩通風,再配一個revel音響,直接填滿了配置表。

行了不多說了,直接看視頻吧。


車身,發動機,變速箱這三樣毫無疑問CT6最好:

鋼鋁比例達到35%:65%的車身:

LSY發動機:

三段式的氣門升程(第三段用來關閉2/3氣缸),電水泵/節溫器(以及對應的熱管理機制),減小慣量的雙渦道廢氣渦輪,350bar直噴等,就2.0T四缸機來說都是最好的東西。

變速箱:

縱置10AT現在就倆,一個是搭載於CT6的福特/通用合作變速箱,還有一個是愛信的。

pengzengx:AT變速箱最新資訊及技術分析(二十七)—10AT自動變速箱對比分析(縱置篇)?

zhuanlan.zhihu.com圖標pengzengx:AT變速箱最新資訊及技術分析(二十八)—10AT自動變速箱對比分析(縱置篇2)?

zhuanlan.zhihu.com圖標pengzengx:AT變速箱最新資訊及技術分析(二十九)—10AT自動變速箱對比分析(縱置篇3)?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可能的缺點:

凱迪拉克這個牌子相關的負面因素(比如掉價快),某些配件的安裝(我總覺得門把手的縫隙沒對齊),車太長,車機的UI醜。


S90的白車身特點是用了很高比例的熱成型鋼(大約35%,這在全鋼的白車身裏算很領先的,其它可能只有大眾與福特剛剛跨進30%的門檻),而且是三個車裡最有保證能全優通過CIASI碰撞測試的。

可能的缺點:

前驅車,隔音,後排坐墊短且比較震。

來自豐田的8AT比較中庸,無功無過。


當然以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可能專門為了某臺發動機/變速箱,某個白車身去選車。

僅供參考。


從品牌認知度而言,三者都是二線豪華車品牌,但是從知名度而言,林肯是墊底的,沃爾沃和凱迪拉克倒是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城市的認知凱迪拉克和沃爾沃還有互相超越對方的時候。

題主對S90的寶華音響和配置非常滿意,但是S90的隔音和座椅鬆軟程度又各種不喜歡,可見你只是喜歡這個配置,那麼其他車型的高配也不見的沒有S90該有的配置,寶華更是很容易就能改的東西。這三輛車子裡面看起來你對S90的是最不滿意的,其實這車哪裡都好,但是哪裡都平庸,說白了就是看不出優點和缺點。

CT6的底盤壓根就不用擔心,普遍的地庫都沒問題,只有跑車需要擔心這一點,更何況CT6還是標準的轎車?這車最大的缺點就是油耗很高,市區常規都是在10-12左右,這對於一臺轎車來說是很誇張的,而且凱迪拉克換了中控設計後,就是標準的指紋收集器,比較難受。另外他的後排空間有點對不起這個級別該有的樣子。

林肯的內飾其實挺豪華的,只是對於你20來歲的年紀來說的確有點老氣,甚至林肯這個牌子都不是你這個年紀的人會喜歡的,林肯比較像雷克薩斯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喜歡購買。然後這個車子哪裡都好,但是哪裡都不好,你在使用的時候感受不到他的任何缺點所以你覺得哪裡都好,但是一保養一維修,他就是堪比BBA的費用會讓你很費解和錢包疼。(鍵盤俠的話就不用在意了,99%不是實際消費者。)

如果一定要選的話,這三者我會選CT6,因為是看起來最年輕的一臺(個人審美),而且相比較其他而言品牌認知度更加高一點(上海。)

PS:為啥不選BBA呢?5系不香麼?A6不科技麼?E級不豪華麼?費解。。


當初和你一樣糾結,預算60w以內,我選的大陸尊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