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儒生,應該像孟子說的那樣一身浩然正氣。「不屈,不淫,不移」!誰不符合「規矩」我就懟誰,不是誰給了我骨頭,我就捧誰。

漢武帝史書評價最多的是:千古一帝+窮兵黷武

做從做皇帝的角度來說,他是可稱得上:千古一帝。

從儒生的角度來說:喜歡打仗,發動戰爭。「窮兵黷武」這四個字沒跑了。不符合儒家仁者愛民的宗旨。黑屬於正常。

再說了當個皇帝,豈止被儒家黑,那個皇帝不被黑的?


明面上看起來,漢武帝發展了儒家,讓儒家學說一統中國大地。

實際,漢武帝是閹割儒家學說,從此讓整個儒家集團做「狗」的最大罪魁禍首。

董仲舒對漢武帝說,自己有一個「美女」要獻給漢武帝,漢武帝為什麼喜歡這個「美女」呢?因為儒家自從董仲舒以後,就變成了完全的,一種為了「皇權」服務的學說。

儒家作為一種學說,漢武帝的確發展了他,但在今後的幾千年的時間裡,儒家再也無法抬頭了。

打一個比方說:漢武帝之前的儒家學說,是一個自由的學說,在這個學術體系裏,儒生們是自由的,儒生們在這個學術體系裏,自己是最大的。但是自從董仲舒以後,儒家的學術體系裏,皇帝就變成最大的了。

董仲舒乾的事,相當於跪在皇帝,心悅誠服的讓皇帝當了自己的「爹」。

在董仲舒以前,儒家學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那時候,君權對臣子不好,是可以反抗的。

董仲舒以後,皇帝變成了「君父」

皇帝都成你半個爹了,你爹就算打你,殺你,你也要忍著。

自從漢武帝以後,儒家就徹底的變成了,皇權的狗腿子了。


我可不知道儒家怎麼黑漢武帝,但我看到本朝人總是黑過去的朝代和人物


瀉藥

誰給錢,我就幫誰說話,這種連叫御用文人都不配,還配叫儒生?

回到原題,因為第一,西漢距離先秦未遠,當時的儒生還是頗有先秦遺風的,挺有骨氣的。和某些人臆想的「儒家大師」還差了好幾個等級

第二,站在現在人的角度,漢武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確實堪稱千古一帝。但是在當時人眼裡,漢武只是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以至於天下「戶口減半」只為了追求幾塊不能種田、不能久留的不毛之地

當時中原大地人都塞不滿了,淮南、江南都沒開發完全,你不考慮仁者愛民,去打那些毫無用處的爛地,在當時人眼裡,漢武確實是「窮兵黷武」


這個問題問得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底尊的是什麼?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歷史課本上寫的八個字,《史記》裡面的《漢武本紀》已經丟了,抄的是《封禪書》。所以也看不到當時司馬遷這位當事人的記載,但是可以從漢朝其他傳記以及後世史家研究看出一些端倪。

在初中歷史課本裡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漢武帝採用的文化政策,考點就是這八個字。到了高中歷史教材,說的就深入了一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要原因是董仲舒改造了儒家傳統學說,融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的部分理念,尤其是讖緯觀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大一統」的思想文化。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郡縣制封建國家,但是二世而亡,漢初的劉邦創造的是一個郡縣制和分封制結合的國家,白馬之盟更像是劉邦這個董事長和軍功階層的創始合夥人訂立的公司章程。真正的大一統國家要等到漢武帝來建立。

大澤鄉揭竿而起,山東俊豪滅秦,說明秦始皇的統一是建立在武力上的,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但是這片土地思想上卻依然是諸侯分封制的底子,從秦始皇討論郡縣制,李斯和王綰的爭議。項羽分封的舉動,漢初的軍功階層政治體制都體現了這點。漢武帝要的大一統不是儒生想像中的周天子為天下共主的分封大一統,而是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經濟條件下,在郡縣製為主的政治體制下的封建中央大一統,是中央集權,乃至漢武帝設立內朝的君主權力的集中,而不是所謂的垂拱而治。漢宣帝有言:漢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所以儒家從頭到尾就是一張皮,有利於統治則用,不利於統治則棄。

上面是從文化和政治這種上層建築來講,從經濟基礎來講,漢武帝做的一系列開疆拓土的舉措都是以大幅增加國家稅收為經濟前提的,就必然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筆杆子,儒家批評漢武帝很正常,但是這些基本都是腐儒,因為漢武帝的一系列舉措都是拯救國家於危亡,以嚴濟寬,能用漢武帝這一套的基本都是改革家,最經典的還是王安石那一場改革,他就很欣賞漢武帝和桑弘羊那一套,你能把王安石開除儒家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