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些學過聲樂的朋友或聲樂老師,你們在練聲時,是否有這樣的體會?最後是怎麼克服的?


一開始在練聲前來個自我小熱身,深呼吸幾次,然後閉著眼睛想像

自己在家做貓奴,哄主子開心!

拿個小魚兒,讓貓主子吃不到(主子么,天天高位在上也會膩,偶爾也是要逗一逗主子)

一隻手拿著小魚兒,邊逗貓主子吃,又讓它吃不到

一邊逗一邊說:「哎!你吃不到。再來,哎!你吃不到!··················」這裡哎!是短跳音,短促積極靈活。

想像專用圖

這就是發聲的自如狀態,專註逗主子開心,什麼發聲方法都滾一邊去。

(聲音錄下來,自己聽聽自然不?專註不?像真的逗不想,不求音量音高方法!越真實自然越好,別端著哈!)

來個幾分鐘,然後用同樣的感受去練聲。

OK!搞定!


聲樂學習的初期,最難搞定的並不是練習的量而是練習的正確度。我在教學中常常會和學生說要多維度看待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你通過幾個角度去判斷同一個技術,等於畫幾個圈把正確的聲音,一般在我的教學裡要求學生有四種判斷條件:

1,感覺 2,感受 3,外部形態 4,音色

我經常叫他們為四個圈,即使一個技術想做的對,你必須從多個方面判斷它,至少符合兩個條件的才行。四個條件的交集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更為正確的聲音。

在正常練習中午要求學生至少對一個技術或者聲音有兩種以上的判斷,這樣我們的訓練效率就會有比較大的提升,具體可以參照視頻:

在教學中我從來不相信狀態這個詞,我傾向於把演唱狀態這個詞分化成參數和步驟,分析並根據當前情況動態的解決。初學者需要把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這些理性認識包括一些分類法/集合法之類的多重元素集合判斷。(也可以參照《聲樂教學法》,記得我是在大學看的這本書,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幫助挺多的。)

比如,很多人覺得狀態不好,事實上是氣息與發聲的匹配情況不好,反觀好的時候,很可能就是比例恰當,氣息保持良好或者閉合良好。那我們就可以從時間順序推理:1吸氣是否有問題,是否過度緊張 2保持動作是否足夠,是否過度,3氣息是否流動,4,與聲帶的匹配狀態是偏於聲帶擠壓還是偏於漏氣 5 感受上聲音是打到哪裡? 6 音響效果是否正確。然後再一步步將有問題的部分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求助老師或者同學。

簡單來說,基礎的練聲中要帶著邏輯去進行參數分析才能保證準確。一般我從三個方面給學生多個參考值,比如 哼鳴 1,動作上要求氣息的保持和彈性動作,要求聲帶不主動參與,先短促小音量找到狀態。 2,音響效果通過不同的韻母來體會不同位置音響效果的不同,進而確定哼鳴的反射點 3,感受上讓學生體會反射點出聲音衝擊的感覺,並加以描述。體會錯誤的反射點,形成反面教學素材。


這個就是聲樂初學者最難的一點了,無法保證一定量的正確性。

聲樂初學的進步我覺得有三個因素

老師,自身聽力,和運氣。

老師可以幫助你判斷和維持正確狀態。

或者你自己可以有一定聲樂知識量積累,自己判斷。(當然一般達到這個程度已經是聲樂中後期了)

運氣,可能就是天賦好一些,從而不自覺的進行正確性較高的訓練


不要靠感覺去學習,要靠可以量化,能確定的事情來學習。

比如說你發聲不能擠,那麼不擠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弄清楚,或者問老師。

氣息的長度,可以確定,氣息的強度可以相對確定。

還有很多很多。

練聲靠玄學,就如同古代的農民種菜,看天吃飯。今年旱災洪澇等餓死,明年天氣好豐收。

學聲樂怎麼能那麼泥腿子呢?

擴展閱讀:

目目老濕:目目三步氣息發聲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感覺找到狀態 保持住一直練 把這個位置記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