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衣大袖,浪蕩不羈

琴棋書畫,精通一二

左手酒,右手散

呼朋喚友,高談玄學


不知道您想活出魏晉名士的形還是神亦或形神兼備?所以,給您準備了3套方案:

方案1:形似

首先您需要根據的自身特點來選擇一個cosplay模板,魏晉名士很多,除了阮籍嵇康這些常見的竹林名士,還有桓玄、謝安、何晏等等等等。為了精準地cosplay,建議您翻一翻《世說新語》(推薦餘嘉錫的箋疏)。具體在哪些行為上cosplay呢?這本書給您粗列了36個選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我們熟知的那些故事,多數在任誕篇裏。學王羲之養鵝,學謝安下棋,學陶淵明種地,都行,但是寒食散這玩意,建議您慎用。

不過,追求形似的風險很大,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曾經「嘲笑」南朝皇室那些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行為:

南朝的王室,在富貴家庭裏長養起來,但是並非門第,無文化的承襲。他們只是稍微薰陶到一些名士派放情肆志的風尚,而沒有浸沉到名士們的家教與門風,又沒有領略得名士們所研討的玄言與遠致。在他們前面的路子,只有放情胡鬧

方案2:神似

有句話估計您聽過: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所謂魏晉風度,用宗白華先生的解釋便是:

這唯美的人生態度還表現在兩點,一是把玩現在,在剎那的現量的生活裏求極量的豐富和充實,不為著將來或過去而放棄現在價值的體味和創造。二則美的價值是寄於過程的本身,不在於外在的目的,所謂無所為而為的態度。

這就要求您擁有一套邏輯自洽的價值觀,並堅持這套價值觀,不為外界所動。您的行事完全按照這套價值觀來指導。爭取做到「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這個要求也有點高,您需要有足夠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與人高談闊論,尤其是深入的辨析。除此之外,您還需要有足夠的名氣,有一幫鐵粉來為您造勢,有眾多大V為您吶喊。

方案3:形神兼備

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閱歷、視野,堅持做自己,對人對事有自己的評判尺度,擇其宜而行。這不挺好嗎?陶淵明阮籍那種獨善其身的人生是一種魏晉名士的活法,石崇與王愷那種揮金如土的人生也是一種魏晉名士的活法,劉琨祖逖想要挽狂瀾於既倒的悲壯人生,同樣是一種魏晉名士的活法。人生的活法很多,選擇自己最舒服的那一種,不必學這個學那個。與您共勉。


在思想上要對政治足夠絕望,至少對政治沒興趣,即便是入仕後,也要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以劉義慶那幫文人的眼光,徵闢不至是很多魏晉名人的標配。不要把這個理解成裝逼或者怎樣,魏晉名士的徵闢不至與魏晉年代司馬家政治上一系列騷操作有關,名士們猶記,嵇康之血未乾。當然也有一類做官的名士,這種名士基本奉行無為而治的觀念。

在操守上要表現,對名利的極為不屑。割席斷交的主人公可僅僅只是因為對方讀書不專心,湊了會公家華族的熱鬧,就割席明志。這是被收錄在世說新語的內容,劉義慶大概還把這個故事劃分到了德行一章,應該看出來這事是得到世人的認可的。所以如果要變成名士,對凡人所向,大概要在心裡放下。

在行為上,要會談玄,善清談,好服五石散。談玄清談這回事,很難說清楚當時那些人談的到底是什麼內容,我覺得,大概是好老莊之道,擅長把話說的高深莫測,似是而非,讓話乍一聽比較普通,後來越品越有意思的行為做派。當然了,要說明的是做到這點很困難,名士級別的清談是要比肩金華殿講經的,不僅在逼格上要高,而且在內容上這種清談還要毫無意義,故弄玄虛。面對北伐歸來,嘲諷名士清談於國無補的將軍還要厚著臉皮貶低對方,說晉德靈巧,功豈在爾。

至於別的方面,那就是,想成為名士,沒有錢是不行的,沒有出身是不行的。


你達到了魏晉名士的思想高度,你的一舉一動都是風流;

如果沒達到,你的一舉一動都是笑柄。

比如,王猛捫蝨而談,阮咸與羣豕共飲,是名士,真風流;南齊皇帝夜半捉老鼠,是笑柄。

那如何判斷是否有境界,是聽人說還是有什麼標準?這個不好說。但魏晉玄學、有無之爭,並不簡單的是辯論,而是個人自然天性與社會禮樂制度的矛盾、天道與人道的討論、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的交織,換言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不是隨意的無目的的,而是有著形而上的理論依據併流溢至對現實狀況的應對。

要言之,要學魏晉風度,先了解名士們的生命憂慮,提升自己的學養吧。


首先你的家庭得處於頂級,至少得前千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