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的是行人過馬路。

這是一種現在常見的現象,明明一輛車沒有紅綠燈還是一直在紅燈,而且這條馬路我跑過去只需要幾秒,我為什麼要等這個紅綠燈,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是的,明確的告訴你,這確實需要花時間,但這不一定是浪費時間。

為什麼要在這種那麼窄的馬路上設定紅綠燈?

先舉一個栗子,有一家人,他們這天因為國慶而從各地趕回來,聚在一起喫飯飯。為了帶動現場氣氛,老父親問了一個問題,如何判斷一杯無色透明的水是乾淨的?大家面面相覷,這時

「聞一聞就知道了」,正在啃雞腿的小兒子首先回答了。

「用手電筒照一下就知道了」,正在玩手機的高中生小女兒回答道。

「喝一口試試味道就知道了」,在工地幹了五年的大兒子說。

「用水質檢測儀檢測一下就知道了」,正在上大學的女兒回到道。

老父親對於大家的回答微笑地點了點頭說,「大家的方法都對,但是隻從單個或多方面考慮水的潔凈度,無法判斷這杯水是完完全全乾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大家一直在飲用的水壺裡倒出一杯水,這杯水就是乾淨的。

簡單說來,就是每個人(包括老人,小孩,傷殘人士)對事物的判斷都有不同的,成人可能會對沒車的概念判斷地更準確,但其他人就未必,甚至行動上也會有差異。大多數成人可以準確判斷車的速度,以判斷是否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可以過馬路,小孩可能認為50米內沒車就是安全的,老人則可能認為10米內沒車就是安全的,這種不一致的判斷必然會引起事故,更不必說司機的判斷了。

所以,人們就想出了一個統一的規則–––紅綠燈來統一大家的行動,這樣理論上大家就無需判斷是否安全,只要是綠燈就可認為是安全的

然而,大家都知道,現在不遵守紅綠燈的人大有人在,綠燈已然不是一個完全安全的信號了,但它至少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安全信號。

反過來說,紅燈提供的就是危險信號嗎?別忘了,當行人紅燈的時候,車道是綠燈的,所以行人的紅燈可以變相地認為是給行車的綠燈安全信號。

綜上,你說應不應該闖紅燈?答案必然是,不應該。那麼紅綠燈的設置又是否合理?答案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是合理的,但就交通資源上是不合理的。這也是為什麼路口有了紅綠燈,堵車嚴重時還需要交通警察指揮的重要原因,把交通資源的利用率儘可能放大化

珍愛生命,勿闖紅燈。


最近在思考企業管理上的一些問題,恰好有些關聯。

有時候公司存在的一些制度,看起來不那麼合理,不人性化,一般都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是因為人。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個體之間信息的傳遞難免存在誤差,中間個體越多,存在的誤差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老闆開會告訴大家我們的宗旨是 「儘可能服務好客戶。」

那麼,每個人對 「 服務好 」 這個詞有著不同的理解,對於其程度也難以把控,老闆不可能手把手帶每一個員工,再由總經理,經理,組長,員工,一層層的傳遞,造成大量誤差,且難以達到效果。

於是,老闆定了幾個規定。

一、客戶來了要倒茶。

二、客戶來了要熱情,要微笑。

三、……

四、……

這樣,所有人都按照規定來做事,減少了學習成本,易於執行與溝通。

它可能確實沒有 「 服務好 」 更加全面,但一定是普遍情況下,更實用,收益更高的規定。

同樣的,紅綠燈的作用本質上在於 「 安全的通過交叉路口 」。

個體量較少,誤差也小,即便沒有紅綠燈,大家也可以通過較少的溝通有序的通行。

當個體量增加,無法進行有序的溝通,沒有紅綠燈,各個個體對於 「安全」 的認知不同,通行效率大大降低。

於是,紅綠燈便應景而生。

這時候,我不可能再告訴你:「確認安全及可通行」了。因為規則不可以選擇性執行的,因此,哪怕已經確認安全,也要遵守規則。

任何規則,在某些情況下都會影響一定的效率,但在更為常見的場景下,他是高效的。


每當你覺得規則不合理時 你就要想想所有人都不遵守規則會帶來什麼後果。規則適用於大部分人 小部分人只能遷就。規定等信號燈 你就要等 要不就別出門 規定8點上班 即使你家離公司幾千公里也不能遲到 要麼就離職。


不管行人還是車輛,交通法一致規定, 按信號燈通行。

當然不可以闖紅燈了。規則是要遵守的。


行人?一停二看三通過就行


那為啥設個紅綠燈?風景?


如果你說的是行人,那你該等還是等吧,畢竟命是自己的。如果你是司機,沒有攝像頭的地方紅燈就是個擺設,聽我的地板油過去就得了。


回去重考科目一吧。紅綠燈你有的選擇不等得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