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不否认政府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没什么好质疑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力量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显著作用。

比如,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在中国对应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包括社区在内的社会力量也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政府在遏制艾滋病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艾滋病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巨大,艾滋病疫情的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危害国家安定的重大问题。

由于政府肩负的责任,政府的特殊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掌握较全面的信息,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对艾滋病疫情进行全面的干预。

遏制艾滋病传播,政府的主要工作包括: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艾滋病病人权利的保护,同时规定了艾滋病人应尽的社会义务;

2、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四免一关怀」政策,给予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一定的特殊照顾;

3、加强对公众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消除「污名」,有利于对艾滋病的监测、控制和预防;

4、支持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大力研究和开发,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鼓励艾滋病药物的研发工作;

5、统计汇总各地的艾滋病病人数,掌握艾滋病的传播及疫情情况,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治举措;

6、制定其他艾滋病防控措施,比如打击非法卖淫嫖娼行为,打击毒品犯罪,推广安全套使用等。

其他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

在遏制艾滋病传播方面,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是优势互补的。政府可以提供的是纲领性的、政策性的、保障性的工作,而社会力量可以发挥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为艾滋病防治做出贡献。

比如,企业或者科研单位大力开展抗艾滋病药物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不断有新型的药物用于艾滋病的防治中,可能有一天艾滋病就这样被人类攻克了。

媒体运用自身掌握的媒介资源,为广大受众科普和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检测艾滋病?如何治疗艾滋病?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考虑到艾滋病的社会敏感性和高危人群的隐匿性,包括社区在内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的监测、调查、宣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各种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活跃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直接为高危人群、恐艾人群和艾滋病人提供直接帮助,体现了防艾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各种慈善组织包括一些热衷慈善的明星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体现了全社会对于艾滋病人的关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环境。

2014年的时候,总理在与防治艾滋病有关国际组民间组织代表座谈时曾经说过:

「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健康为重,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大家从事的都是善举,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道的力量。我国从事艾滋病防治的民间组织有近1000家,大家与患者、感染者接触多、联系紧,更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细微诉求,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特殊力量,政府会继续支持,我们会更加注意听取来自民间组织的声音,你们发挥优势和作用的空间会更大。」

所以,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真没必要分出来谁更主要。

以上~


有组织战胜无组织,这应该是常识


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


如何防治我不太了解。

如何主导倒是有所耳闻。

最后基本是一出悲剧,倒卖血液导致了一个个艾滋村的形成。


我就觉得,国家应该取缔了那些暗藏的yp软体,特别是blued 。

为什么我觉得最要取缔blued呢?

因为男男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真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很多无知的刚入圈的人,第一部都是上blued的,三言两语就被骗出去恶意传染了。

我觉得这个软体真的害人。

当然不止是男男性行为的因素,更有男女的因素,国家政府也应该好好管控所谓交友软体里的,很多男女之间的传染也多是这样来的。

不过管的再多也抵不过每个人心中那些「欲火」

不过最可惜的还是那些被误伤的血液传染和被qj传染,母婴传染的人了,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无辜。

其他的,恕我直言,当时克制了就好了。


群体庞大了,引发的就是社会问题了,社会问题缺乏政府介入,缺乏政府财政行政法规,社会个体自发很难形成向心力吧(除非立刻关系到集体利益)。就像甲型传染病,这种引发过社会动荡的灾祸政府是有很严格处理措施的。AIzi的话社会伦理学压力太大了,人权啊隐身啊一大堆啪啦啪啦因素,没有强大国民共同意识,目前政府预防医疗措施也挺有限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