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可能我們每個人的意識實際上是相同的,即你我他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只是因為處於不同的身體而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牆,讓我們不能感受到其實我們身體里的意識(或靈魂)是相同的。

做一個比喻,所有人在內心說話的時候都是「我」如何如何,這個「我」實際就是我們共同的意識,例如:小李和小王向同一個女生表白,這個女生接受了小李,而拒絕了小王,小李內心中的「我」自然是開心的,而小王內心中的「我」則是難過的,實際上「我」同時在感受著「開心」和「悲傷」,只不過這兩種情緒是在獨立進行著而已!

推而廣之,你在沙灘上和穿著比基尼的女朋友曬太陽,我在公司給員工們開會,他在賓館的床上要掐死反抗的女網友,而你、我、他、女朋友、員工們、女網友都是「我」,是「我」在同時經歷著不同的事情!


13世紀巴黎大學著名的辯論,一方是持有拉丁阿維羅伊主義的布拉班特的西格爾,一方是反對者多瑪斯阿奎那。這是一場關於如何正確解釋亞里士多德《論靈魂》原文的爭辯。這也是阿奎那撰寫《反異教大全》的目的之一。爭論的核心就是評註家阿維羅伊所提出的"唯一理智論",即,所有人類共用一個理智去思考。

這是上一篇《靈魂是實體,還是實體形式?》(靈魂的本體論結構) 和《永恆理念,理智形式和自然形式的三位一體》(中世紀符合論和真理觀)的續篇。

西儒欄板Peter:人類的靈魂是一個實體,還是一個實體形式??

zhuanlan.zhihu.com圖標西儒欄板Peter:永恆理念,理智觀念,自然形式之間的三位一體(為新長文奠基)?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這篇文章中,phantasm被翻譯為印相,印在大腦中的像,而沒有翻譯為我以前用過的心像。

阿奎那之前批評了奧古斯丁派,新柏拉圖主義的"理念光照說"。什麼是光照說?光照說認為: 人對個別事物的正確理解需要接受天主給予的事物的共相形式/事物的原型光照,否則它無法正確理解個別事物的本質,得到真理。新柏拉圖派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個別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而知識需要穩定不變。為了得到穩定不變的知識,人就需要追求永恆eidos(理念形式),它是真理的保證和知識的第一原理。奧古斯丁派繼承了這種想法,它將eidos看作是天主創造萬物時候的永恆原型(天主理智內的圖紙,天主靠著這個圖紙,填入四大元素作為質料,形成個別事物),一切感覺中的個別事物並不是製造普遍知識的充足理由,而我們的理解活動需要藉助永恆eidos作為真理和個別事物相符合的中介。然而這一理論導致了一個悖論,即,既然人類的理解是eidos神聖啟示的結果,如果自然界沒有金蘋果,那麼當上帝將金蘋果的印象注入我們的思維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理解這個非真實事物的本質。然後,這會導致一個懷疑論的結果,就像笛卡爾所懷疑的一樣,即便所有外部事物可能都不存在,但上帝可以從天堂注入一些知識。然後我們不需要接觸任何外界的存在者,就可以得到真正的知識。吉爾松(1967)認為:如果普遍的知識不歸屬於世上的個別事物,那麼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有來自自然的哲學和科學都不能保證知識的基礎。阿奎那沒有完全拒絕奧古斯丁光照說(他沒有那麼大的膽量去打破天主教傳統),而是將他改造成另一種形式。我們知道,阿奎那的認識論嚴格遵循亞里士多德的一個教導,即:"由理智而理解的一切事物首先被感覺所掌握。"(感官先於理智。注a),但如果亞里士多德唯物主義認識論完全取代了神聖光照,那麼會導致兩個問題:1,上帝思想不包含成為事物起因的永恆理念eidos,那麼上帝無法理解個體。2,對於阿奎那而言,共相-理念eidos具有三個維度:在天主永恆理智中eidos是事物原型,形式因和本質善; 在個別事物的本體論結構內,eidos是從天主理智中分有的形式因和本質;在人的理智內,eidos是事物的抽象。

(注a) 儘管奧古斯丁並沒有拒絕感官經驗是認知事物的第一步,但他需要一個媒介,一個規定一類相似事物的"屬和種"的原型。

如果我們拒斥上帝永恆理智內的事物原型,那麼關於善和惡的判斷都依賴於人類的經驗a postriori 的後天判斷,這可能會導致道德功利主義,或者相對主義的產生。同時它將失去真理(知與物的符合)的保障。因此阿奎那需要將亞里士多德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神聖光照說結合起來,對一個複合實體的人來說,正確的理解對象是呈現在感官中的個別事物,而不是上帝理智中那個永恆的完美原型。對於人來說,正確理解事物的方式是通過物質的身體感官,而不是如同天使一樣直接通過天主的光照認識事物(若這樣的話,人只能認識普遍物,而非個別物)。因此神聖光照不是理智的效力因或者形式因。上帝理智中的普遍形式因(原型)只是理解的首要前提,是道德和真理的標準,而不是理解的對象。另一方面,阿奎那將"光照"這個詞改造為 人本身理智主動能力的一種行為(從感官中的個別事物印相中提取普遍形式,進行思考)。因此,對於阿奎那而言,人類是唯一的認知主體。人類的認知活動只屬於個人,並沒有任何非人類的外界超自然因素的輸入。因此,人類理智靈魂有一種天生的能力,他可以從印在感官中的個別事物的印相中,提取(抽象化)普遍的可理解的種相。理智的主動能力(主動理智)可以類比為一道照亮事物的光,使人認識事物,思考,並且得到真理。

阿維羅伊的《唯一理智論》

讓我們回到那場巴黎大學,圍繞亞里士多德《論靈魂》的辯論。在scgii 中,阿奎那指出靈魂不是一種物質,或者身體,或者和諧,或者氣質,而是一種是自我持存的實體形式。阿奎那反對柏拉圖的極端二元論。他最大的敵人是伊斯蘭哲學家阿維羅伊的"唯一理智論",即主動理智是一個獨立於個體人類的個別實體。所有人將感知材料交給一個理智去思考,而這個獨一主動理智為所有人思考。這種理論比較符合伊斯蘭教宿命論的特徵,但不符合天主教的教義,即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要為行為和思想負責。因此阿維羅伊/西格爾和阿奎那的衝突體現在主動理智的歸屬問題上,是否存在一個獨一的主動理智。獨一理智論最早是來自亞里士多德《論靈魂》卷三430a 的一句晦澀難懂的話:"這種理智(主動理智)是分離的,不與身體混合,單純的,不可穿透的,其實體ousia是現實,這個理智有時思考有時不思考,在分離中,它存在,它是永恆的,不朽的,沒有它任何東西都無法思考。"如果人們真的閱讀這篇文章,人們會發現,亞里士多德有一種傾向,即是認為主動理智具有一個分離的特徵。於是人們可能得到以下三個結論:1,亞里士多德把靈魂定義為"生命的第一原則",靈魂和身體的關係可以類比於複合實體中的形式與質料。然而,亞里士多德似乎沒有直接認為靈魂在人死後可以獨立生存。因為他對靈魂的定義表明,如果靈魂是身體生存所必需的能力,那麼靈魂似乎不是一個離開身體後能自我持存的東西。因此,當身體腐化時,靈魂也會腐化。2,如果主動理智可以類比於"光",一種使得潛在的理解現實化的光,那麼它就是一個純粹的現實,沒有潛能。因此它似乎高於任何人類。既然人包含著潛能,那麼它就不應該存在於任何個體的人類中。3,亞里士多德似乎認為人類的認知活動是間歇性的,而不是連續的,這不是因為來自感覺對象刺激感官導致的偶然性,而是一個獨立的主動理智間歇性的影響個體的靈魂。因此,阿維羅伊和布拉班特的西格爾認為,既然人的靈魂是身體的形式,那麼人的靈魂本身就不是不朽的,而僅僅是一個將所有器官和感官統一起來的"身體形式",它是必死的。阿維羅伊認為,既然理智活動不依賴於物質身體,它是自主運行的,那麼它就是一個純粹的精神活動(它可以思考非物質的事物,腐朽的事物,矛盾的事物和普遍共相)。因此理智活動的主體就不能是一個可朽的"身體形式"(阿維羅伊所理解的人類靈魂)。最好的結果是,有一個獨立的主動理智,它是獨一無二的,超越的,是所有人類理智活動的主體。人類個體靈魂的工作只是給唯一主動理智提供感知材料和印相(phantasms)。然後唯一理智將可理解的種相從印相中抽取出來,然後再交給個別的人,個別的人就能理解。但是按照天主教教義,阿維羅伊的理論導致了亞里士多德和天主教教義的明顯矛盾,1,個人面對最終審判時候的道德責任。如果唯一理智為所有人思考,那麼個別的人做了錯事就能推脫責任,說這是唯一理智導致的,活著歸咎於命運。若個別的人沒有主動理智能力,那麼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理性界限就無法區分,模糊不清。《論靈魂》卷三這句晦澀難懂的言論,導致許多早期亞里士多德評註家認為主動理智和個別人類是分離的。(見 馬仁邦 中世紀哲學導論 17頁)

這種理論會導致,如果理智的主動性質不屬於任何人類個體,人類只是被動地從上帝那裡,或者分離的主動理智那裡接受思想和可理解形式(種相),那麼:1,所有科學研究都是無意義的。2,個體的人類不是自身認知活動的主體。3,如果主動理智和個體的人類分離,那麼沒有什麼能夠保證人類靈魂的非物質性,那麼靈魂就會隨著身體的腐敗而消失,因為它更像一種物質形式。4,人不是真正的個體,而更像一個更高實體的工具(神舞台上的稻草人)。5,說"一個人在理解"是不正當的,因為人似乎根本沒有思維能力。

阿奎那的任務是反對這些看似符合亞里士多德原意的評註結果,以捍衛天主教義。首先,他認為主動理智和被動理智都是人類靈魂的能力。原因顯示在scgii ch73中,"在存在鏈條中,每一事物的正常運作是被其種相結構指定的結果。正如動物合理的運作的表現是感知,人類合理運作的表現是運用理智。"這意味著理智活動是人類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主動理智不以一個形式存在於人上面,人就不能自然的靠自己理解,它就無法達到自己的自然目的。其次,當阿維羅伊提到個別的人如何具有自己特殊的知識的時候,他宣稱每個人又自己的印象(phantasm impression),理智從每個人那裡接受印象,通過不同的印象,每個人獲得不同的知識。在scgii ch73,阿奎那用各種觀點回應了阿維羅伊:1,阿維羅伊說人類的理解是由大腦統覺中的特定印象個體化的。阿奎那聲稱,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大腦中的印相圖像僅僅只是潛在的理解,只有當印相中潛在的可理解的形式被理智抽象提取出來的時候,它才能夠真正被理解。因此一個印象不足以成為個體化知識的原因,此時知識依然不屬於個人。2,阿維羅伊認為可理解的形式有兩個主體,分離的理智和來自個體靈魂的印相,因此個體能夠理解。阿奎那聲稱這是不可能的;他將阿維羅伊的說法,即理智通過印象phantasms與個別的人聯繫,比作視覺通過牆壁上顏色與牆壁聯繫,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將被理解,而不是去理解,就好像眼睛看到牆一樣。R.McLnery(1993)提到, 如果這個案例是真的,那麼當眼睛看到牆上的顏色時,視覺有兩個對象,即眼睛和牆。因此如果阿維羅伊是正確的,那麼就不可能區分不同的認識主體。3,如果過去,現在和將來所有人只有一個理智,而且這個理智是永恆的,那麼過去和未來人所有的知識和所有可理解形式都在唯一理智中得到永恆的保留。這個假設會得到兩個結果:我已經擁有了所有的知識,但我忘記了這些知識;或者我已經學會了所有知識通過所有的人,我不需要再學習什麼。但這都是荒謬的。(4) 由於抽象行為屬於理智的能力,無論有多少印相,如果只有一個理智,就只能抽象出一種可理解的形式,那麼就只有一種理解。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很多人看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不僅僅只有一個理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智能力。每個人的理智都屬於自己。此外,多瑪斯認為,無論理智的主動能力還是被動能力都是人類靈魂的一部分,因為每一個主動原則都對應一個被動原則,它們是相對應的,自然原則具有先天的"二元同一性"(比如主動-被動,形式-質料,現實-潛能,靈魂-身體,存在-本質)。以後,當身體腐化後,人類的靈魂將繼續保持原來的數量,因為每一個靈魂在數量上都對應一個特定的身體,這在我《靈魂是實體,還是實體形式》中有明確提到。因此阿奎那指出了阿維羅伊的唯一理智論中的內在矛盾,雖然沒有提出直接的論證,切某些反駁有些牽強,但是依然成功將人的個體作為認識活動的獨特主體,從而保證了人的個體性。阿奎那為最終審判進行辯護:既然意志和理智都屬於個別的人,那麼這個人就需要單獨承擔道德責任,以及這個符合實體的人(包含身體和靈魂)能被送入煉獄之火中煉凈(天主教教理)。附加:當人死後,分離的理智靈魂,既然失去了身體和大腦,無法接受印相phantasm,會發生什麼? 在人類認知秩序中,人類理解的自然方式是"從感官到抽象理念"最後經過一系列理性思考後,再"通過印相phantasm回到個體事物"。但是當靈魂和身體分離的時候,它只能通過天使的方式來思考,要麼通過上帝的理念光照去認識共相,要麼通過生前保存在被動理智內的可理解種相去思考事物。儘管一個單獨的靈魂的理智能力可能要好於複合實體時候的生存狀態,因為沒有肉體的衝動去干涉理智,但它依然不是自然的思維方式(反自然)。例如,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它物質的大腦,它就無法形成新的印相phantasm,即便它有理智在工作,它卻無法獲得新的信息。由於身體和靈魂的結合是一個自然的結合,根據《神學大全》卷一Q.89,a.8,分離的靈魂不能知道現實世界發生什麼,也無法認識個別事物。除非獲得天主的恩寵,憑著單獨一個理智靈魂,無法獲得任何新信息。因此,單獨的理智靈魂,不是人,而是人的一部分。此外,由於人的自然狀態(身體和靈魂的複合實體)決定了幸福的標準,而實現自然狀態(目的)的唯一途徑是認知和行為的複合,單單靈魂本身無法實現人生的滿全和自然的喜樂。因此為了獲得幸福,靈魂需要身體的復活,然後靈魂可以重新回到身體並在自然狀態下行動。結論,阿奎那對個體理智能力(反對阿維羅伊)和身體和靈魂的先天複合(反對柏拉圖主義)的辯護,對早期近代哲學和後來的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潘能伯格(1996)說:在多瑪斯為維護天主教教義對亞里士多德理論的改造的途中,人類理智第一次被視為一個創造性積極的主體。阿奎那比他之前的所有哲學家都要注重人的完整性和個體性。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思想是貫徹整個多瑪斯哲學以及天主教神學的核心。為了證明人的個體性,他拒絕唯一理智論,並認為理智是只屬於個人的能力。為了維護人的完整性,他反對柏拉圖主義的二元論,靈魂和身體的關係,不是人和衣服的關係,而是一對互補互相協助的整合體,人的認知活動不可缺少身體感官的協助。他靠著摒棄極端二元論,使得靈魂和身體的哲學觀念呈現一個統一和諧的新樣貌。從此人類的身體不再是囚禁靈魂的消極牢籠,而是人類認知活動和生活的積極因素,是天主美好的創造。聖多瑪斯第一次在神學和哲學中確立了人類身體的尊嚴,為後來的身體哲學,勞工理論鋪路。1891年教宗良13頒布了《新事》通喻,在多瑪斯人論,以及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教會開始回應工業社會勞工問題,人類身體不可侵犯的價值,以及勞工的理智發展被工業化社會壓制的罪惡,剝削是一種制度惡,提出喚醒資本家良知,建立階級合作的理念。

8/9

(多瑪斯哲學系列暫時停更,我看書去了,歡迎大家投稿)

前些日子答了一個問題。其中一段寫到。

「上帝」化身千萬,只為從不同角度體會不同人生。它在不斷的,「親身品嘗」可歌可泣的故事,喜怒哀樂的人生,成功者的興奮,失敗者的哀傷……


1不同的人的意識如同一棵意識樹不同的樹葉。如果你修鍊到很高境界,你會發現宇宙生命體系如同一顆倒著長的樹。樹根在上面,樹冠在下面。越往下,分支越多,生命越龐雜。

2其實生命是一體的。你我他不過是一棵樹上不同的樹葉,所以很多人爭啊斗啊,為了一點利益去傷害別人,都是背離這個一體的特點的。因為是一體的,你給別人造成的一切傷害都會一點不差的回到你身上。用你的左手打你自己的右手,誰疼?都是你自己疼。

3對於宇宙而言,每個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敗壞的生命其實就是宇宙的癌細胞, 病變的細胞,宇宙為了保持自身的健康,他就會清理掉那些變壞的生命。背離宇宙道法的生命,如果你要不修正自己,最終就只有一個結果,被宇宙清理掉。那是這個生命自己敗壞造成的,自己不走正道,自己把自己毀了。


你可以從一本書里找到答案:《幕後:一位覺者的實修日記》

「所有現象的背後都是我。所有這些同時發生於同一個主題——『我』。當我認識到我即他時,我強烈的體會到自己多麼孤獨,但當我發現我的女兒不知道我(馬克)就是她時,孤獨很快變成了深刻的喜悅。我不被獲准知道她的思想和情感,這樣才能以兩個人的身份跟自己玩耍。你曾經見過的,將來會見到的每個人實際上都是你在通過不同的眼睛向外看。」

世間萬物是一體的,你、我、他、它,花草樹木,山石鳥獸,都是宇宙。

開悟之後發現,意識也是一體的。每個人的意識都是自己,但同時也都是對方。相當於意識的平行宇宙,我是我,同時也是她。我在傷害她,同時也是在傷害我自己。美麗的她,醜陋的他,好的他,壞的他,其實都是我。

我們就像洋蔥,被肉體、基因、動物本能、記憶、知識、偏見等等這些外在的東西層層包裹,在最內里,我們的內核,靈魂,意識,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


海奧華預言,強烈推薦這本書,裡面的外星人解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分離出來的,整個宇宙是他的想像/造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