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何區分不可能和難以置信呢?就像如果把正確答案排除了,剩下的那個就不是真相了啊。


附註:以下後期奎因問題相關闡述節選自日文維基百科http://ja.wikipedia.org/wiki/%E5%BE%8C%E6%9C%9F%E3%82%AF%E3%82%A4%E3%83%BC%E3%83%B3%E7%9A%84%E5%95%8F%E9%A1%8C

本回答微泄《希臘棺材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法國粉末之謎》,《中國橘子之謎》,《十日驚奇》,《紅髮會》,《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華生學推理》,《特倫特最後一案》,不涉及核心劇透

不懂日文,百度翻譯了一下,

後期奎因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

第一個問題:

關於「作品中偵探最終提出的解決,是不是真的解決在作品中不能證明的事」。

也就是說,在「推理小說中」這個封閉的世界的內側,不管再怎麼細緻地組織理論,偵探也無法確定唯一的真相。因為,偵探給予的線索不是完全齊全的,或者不能保證其中沒有混入假線索,也就是說,偵探無法察覺偵探所不知道的信息。

另外,「偽造的線索」的問題也與所謂的「操縱」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即使偵探根據邏輯查明了「犯人」,那個偵探、或者被指名的犯人,在更高層次的「犯人」的假想中行動的可能性也經常存在。像這樣元兇、元兇、……由於假設,推理的元水平有無限堆起來(無限階梯化)的畏懼發生。

第二個問題:

是關於「在作品中偵探象是神一樣地揮舞,決定登場人物的命運的事的是非」。

偵探本來就不是司法機關,而是有指摘犯人的能力,但是沒有逮捕的許可權(外行偵探的情況),偵探參加搜查或者指摘犯人,本來就不應該發生的犯罪,對於增加犧牲者的責任該如何考慮?這是一個疑問(比如,想要逃避偵探搜查的犯人到處殺害相關人員的情況)。

另外,「名偵探的存在本身引發事件的案例(比如,為了愚弄偵探或者挑戰偵探而引發的殺人案例)」,或者「以偵探參加搜查為前提而計劃發生的案件」等等被牽扯到一起討論。

從作品的外部構造(作者-讀者)的關係性產生的「第一問題」中,從作品內部構造(犯人-偵探,或者犧牲者-偵探)的關係性中產生與登場人物身份相關的深刻糾葛「第二問題」。

第一個問題詳參豆瓣:

從後期奎因第一問題出發:懸崖邊的遊戲

從後期奎因第一問題出發:懸崖邊的遊戲?

m.douban.com

個人拙見,第一個問題相關作品,如希臘棺材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我認為因為某些線索解答不能自洽,直接導致奎因放棄了挑戰讀者)

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華生學推理(正典以外的道爾作品,詳參新星圖注本第八卷最後致意,正典以外的福爾摩斯故事,微信讀書上可看),這兩本分別是福爾摩斯,華生推理錯誤,即線索多重解答

第二個問題相關作品,如法國粉末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中國橘子之謎,十日驚奇,特倫特最後一案(這幾作表現偵探和兇手的糾纏)

另外,紅髮會可與名偵探柯南241話生意興隆的秘密聯繫起來

我認為,推理小說的邏輯流和歐幾里得的公理化體系相近,都是存在幾條公理,輔之以若干條件(線索),進行演繹推理,理想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只是蘊含式,沒有新東西

但實際上由於第一第二問題的存在,我們只能說,這樣的結論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性最大,僅此而已

畢竟,密室講義再強,後世都能打破並開創新歷史,物理大廈建成,也會飄來兩朵烏雲嘛

我們偉大的馬里尼說,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不要說什麼「一定」,「必然」,「大功告成了」

不然你就會像剛剛大學畢業的埃勒里一樣,被人啪啪啪打臉


有一些文章,有一些唯美的句子,在文中並無作用,甚至有點中二、比如葬愛家族經常寫的憂傷的句子。這個類似於偵探文中的美文美句摘抄!這話說出來都不是為了什麼解密,純粹用來裝點的。就像名偵探柯南每一集主題曲之前的那一段話,聽起來優美舒服心潮澎湃。很厲害的樣子。

然後呢,理解上類似於,做單選題時用排除法來思考,福爾摩斯是個知識存儲量很大的人,判斷力很好,善於推理的人。把某個現象的出現先假設出所有可能造成的途徑,然後一個個代入驗證排除。

句意上,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完成的。難以置信是形容偵探根據以往經驗或者固有認知初步判斷不太相信的現象。詞義有輕重。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s , whatever remains , however improbable , must be thetruth。(百度過來的字體都沒變)英文翻譯過來的,要究詞,涉及到翻譯的問題了。我覺得這個聽起來很順口,特別好。

之所以能被排除就是因為邏輯不通,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基於事實來講的。就像一個人在房間里肯定不會在短時間憑空消失,既然有錯誤那就不叫正確答案,不能搞混邏輯順序。而且單單就這一句話來討論,前面一句已經假設好了,排除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你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代入等於錯誤答案,為什麼又要去推翻前提呢?你偷換了概念,或者說理解錯了不可能這個詞。

如果你想說,是人就會犯錯誤,就有可能會判斷失誤,造成排除正確答案的現象,那麼你說的不是福爾摩斯,是考場的學生們。因為記憶能力不好,因為粗心,因為種種原因。討論的也不再是一個話題,就此打住吧。


這其實就是個meta問題……用更容易理解的話來說明的話,就是海貓里提到的「棋盤」說。

小說中的故事在「我們三次元的人」看來是個棋盤,所以他們可以用「紅字」「藍字」來給本應該無法客觀排除的可能性下結論。比如你用「紅字」說「這個密室沒有暗道也沒有用到什麼機關,並且只能靠門出入」,那就是真沒有。就像你看小說的時候可以根據「頁數」來判斷這是不是「最終解答」一樣,但「書中人物」是沒有辦法觀測到「頁數」的。

但如果這是一件「三次元」的事,你沒有發現暗道完全有可能只是因為建築師水平高你發現不了而已,更極端地說,甚至有可能是用某種尚無法理解的科技達成的機關。而且三次元的事你解謎的時候是看不到「進度條」的。即便假設我們在「棋盤」內,然後棋盤外的「存在」用「紅字」限定了「棋盤」內的這個謎面不存在「暗道」的可能性,處於「棋盤」內的我們也是無法觀測到的……

也就是說,福爾摩斯的這句話實際上以讀者視角而言是成立的,但是書中人物是沒有辦法判斷成不成立的……看過奎因第一時期小說的讀者應該都很清楚奎因擅長的那套邏輯體系,列舉法、排除法、分類討論、反證法等等……但同時也應該知道,這套邏輯體系其實都是建立在犯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掩蓋自己罪行或者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說,奎因第一時期的小說實際上是無形之中給了讀者「紅字」,才能夠保證他的這套思維和推理模式成立。

說了這麼多,有人應該發現了——我覺得這個「矛盾」其實就是「奎因後期問題」第一條(簡單地說就是「偵探」無法判斷自己給出的「真相」就是「最終真相」)的根源。就是因為作者本人把自己代入到了書中人物中才會出現的這個問題……樓主也同理。所以要解決這個「矛盾」其實也很簡單,你把故事直接當成「棋盤」來欣賞或者思考就可以了,區別只是在於一般小說不會像海貓那麼直白給你「紅字」而已……


排除不可能是用證據來排除的,而剩下的難以置信是沒有證據證明是否為真的。這個辦法只是找到了真相的可能,還是需要繼續尋找對應的證據。(個人觀點)


肯定是靠線索呀,其實案子的所有可能在一開始福爾摩斯都已經考慮過了,然後根據之後的調查在一個一個否定,最後剩下的那個不管怎麼樣都是真相。


  1. 這樣寫比較酷。大家崇拜福爾摩斯就是因為這個角色特別的牛X;
  2. 後面的故事裡面說了,福爾摩斯的哥哥是英國政府裡面受信任的重要角色。從這個角度看,福爾摩斯自己很可能也不是普通老百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