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完全吸收,但是耗不起,也沒必要。

請先了解一下人的呼吸機制:人的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的時候把肋骨提起來,從而擴大胸腔,胸腔空間變大後,肺部內無數的肺泡也隨之擴大,因而氣壓變小,外部的氣壓得以把空氣通過氣管壓進肺泡,以達到氣壓平衡。當進入肺泡的空氣和人體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之後,原來收縮起來的膈肌和肋間鬆弛下來,肋骨下降,胸腔空間減下來,把肺泡的空氣壓出去。這樣一吸一呼,便構成了一次呼吸。

肺泡內壁布滿毛細血管,從心臟壓過來的靜脈血,無時無刻不在肺泡內壁遊走。新鮮的空氣進入肺泡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能夠捕捉肺泡中的氧氣。從理論上說,血紅蛋白是可以把氣泡中的氧氣捕捉完畢的,只是存在時間問題和效率問題。

每一個肺泡都是一切獨立的空間,裡面的空氣也會遵循分子擴散理論,肺泡內的各種氣體包括氧氣都是時刻在做布朗運動,我們知道分子布朗運動的方向和路線是隨機的,也就是說血紅蛋白和哪個氧氣分子結合也是隨機的,可以肯定的是:當肺泡裡面氧氣濃度高的時候,血紅蛋白捕捉氧氣是最容易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我們可這樣理解: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血紅蛋白不斷捕捉空氣中的氧氣,隨著氧氣濃度下降,血紅蛋白捕捉氧氣的效率也在降低,並且下降速度是呈拋物線的,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在第一秒一個血紅蛋白可以捕捉到10個氧分子,第二秒可能僅僅捕捉5個……但到捕捉最後一個氧氣分子的時候,可能要花上100秒。

然而人體每一個細胞時時刻刻都需要氧氣,經不起這種低效的獲取氧氣模式。

為了能夠更高效率地獲取均勻的氧氣,必須要在肺泡內的氧氣降低的時候儘快把肺泡的氧氣壓出去,換一口新鮮的空氣進來,保證肺泡內氧氣的濃度,保證血紅蛋白能夠輕易地和氧氣分子接觸,這樣的呼吸效率才是最高的。


呼吸機制是由人體耗氧率和吸收氧的方式、大氣平均氧濃度建立的,由於氧氣在肺內的不可被壓縮性,所以必有一部分氧氣不被人體吸收並排出。

有人說,人類是因為吸氧才會衰老


反了,不人先發現真理,而是人需要真理才發現的真理。故事才要符合邏輯,而現實不用,邏輯得符合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