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笑話,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因為它可能有大殺器。

美國為什麼不打俄羅斯,因為它真的有大殺器。

======================================

最近一直在忙,今天上線,很高興見到有許多和我一樣,在這看似艱難的歲月裏,仍然充滿幹勁,期待明天的朋友。

這對社會發展是非常好的事,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能獲到實實在在的福利。

特在此認真做最後一次全局修訂,去掉之前僅用於吸引瀏覽的無意義內容,盡量將我一些膚淺的觀點,在這有限的篇幅中表達出來,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友情提醒,本文是有個人傾向性的,傳說中的精美,印吹,理中客最好繞道,避免你氣急敗壞又拿我沒有辦法。

======================================

一. 總有刁民想害朕

萊剋星頓,美國東北部的一個小鎮。1775年,美利堅民族獨立的第一槍在此打響。從此美國在發動戰爭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一發不可收拾。美國立國兩百餘年,沒有戰爭的年份,僅16年。

美國以戰爭立國,用戰爭稱霸。戰爭幫助其掌握了無數的權力,掠奪了無數的財富。但是,通常一個人越依賴什麼,就越會害怕什麼出現異常。美國人內心深處,必然會恐懼在未來顛覆他們的,也是一場戰爭。這種深重的危機感,再加上其自身長期的對外侵略史,稍微以其小人之心,度他國之腹。立即導致強大的美利堅患上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綜合徵,看誰都覺得對方不懷好意,總有刁民想害朕!

這種變態心理,在不少美國影視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這些影片中,美國總是受害的一方,他們總是不斷的為了正義而戰。早期影片中敵人都是蘇聯,蘇聯解體換成俄羅斯。後來,俄羅斯不行了,於是還沒投胎的未來人,沒招誰惹誰的外星人,都成了壓迫他美利堅的罪人。最近幾年,中國出場的次數越來越多,2020年的一部職場肥皂剧《太空部隊》中,中國已經開始在外太空迫害美國了。

於是,自1894年美國GDP世界第一起,美國開始不斷的將除他以外的最強者作為假想敵,不遺餘力搞垮對方,以此獲得片刻的安寧。

這期間,被美國整垮或整殘的集團,先後有,英國,德國,蘇聯,日本,歐盟。

今天,它整我們整得如火如荼。

前文有提到,美國總是挑除他以外的最強者下手,那麼,什麼標準算是強呢?我們也有提到,美國懼怕在未來被戰爭顛覆,只要在某一種可能顛覆美國的戰爭形態中,具有可能戰勝美國的實力,就可以說是強的標準。

我們只關注軍事戰爭這一種最根本的戰爭形態。

二戰至今,已經無數次證明,強大的工業,可以為戰勝災害以及贏得軍事戰爭提供極大的支撐。最近疫情也是很好的例子,強大的製造業,複印機一般為我們源源不斷的提供口罩,呼吸機等一切必要的醫療物資,為我們戰勝疫情夯實了物質基礎。

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強弱,很大程度決定這個國家軍事戰爭能力的強弱。

二. 偉大的工業革命

說到工業,繞不開偉大的工業革命:

1763年,瓦特開始改良蒸汽機,引爆人類史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至今日,人類已經完成了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會導致社會生產力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三次工業革命的內容,簡單列舉如下: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綿紡機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電氣化,現代流水線等。

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生物工程等。

不難看出,隨著工業革命的升級,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是推動工業革命的原動力。

美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積極參與者,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起者,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唯一提供者,工業與科技之強悍,可見一斑。

而我們在歷次工業革命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是拒絕的,1793年英國使團攜帶蒸汽機,綿紡機,各種槍炮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作為國禮訪華,請求通商,最終被乾隆拒絕。而那些禮物則被棄之深宮中的一個倉庫,讓它們重見天日的,是六十七年之後闖進北京的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們積極參與,發起了洋務運動,奈何當時政府衰敗,時局動蕩,國運暗淡,彼時的華夏,並不具備開展工業革命的基本條件。隨著甲午海戰戰敗,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清政府與工業革命的交集到此為止。

第三次工業革命,爆發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與此同時,中華大地發生了一件大事: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是自1840年以來,我們第一次重新獲得了將敵人拒於國門之外的能力。這種能力,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壤。時至2020年,新中國成立71週年之際,我們基本完成了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前半段,並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後半段的互聯網時代,後來居上,成為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領域領先的國家之一。

基本完成工業革命,以及在少數領域領先,讓我們的工業實力爆炸式增長,部分工業能力相關指標如下:

1. 發電量(2018):第一名中國71118億千瓦時,第二名美國44608億千瓦時,第三名印度15611億千瓦時。

2. 粗鋼產量(2018):第一名中國9.283億噸,第二名印度1.065億噸,第四名美國8670萬噸。

3. 汽車產量(2019):第一名中國25720665輛,第二名美國10880019輛,第五名印度4516017輛。

4. 第三代高強汽車鋼:中韓處於領先,目前只有中國可以量產,產量暫未找到可靠數據。

5. 造船總噸位(2018):第一名韓國496萬噸,第二名中國439萬噸,第三名日本130.05萬噸。

6. 運營高鐵里程(2018):第一名中國22000公里,第二名西班牙3100公里,第三名德國3038公里。

7. 超級計算機500強數量(2020年6月):第一名中國226臺,第二名美國114臺,第三名日本30臺。

8. 航天發射次數(2019):第一名中國39次,第二名美國31次,第三名俄羅斯20次。

9. 在軌衛星數量(2018):第一名美國911顆,第二名中國299顆,第三名俄羅斯154顆。

10. 世界唯四的全球定位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

11. 世界唯四的服役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中國J20,美國F22,F35,俄羅斯su-57(即將服役)。

12. 工業總產值(2018):第一名中國6.132萬億美元,第二名美國3.675萬億美元,第三名日本1.348萬億美元。

其他諸如強大的基建能力和基礎設施,也是工業能力完善的間接體現,對工業和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就不在此展開了。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指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更多指標,你會發現,目前的事實是,我們是唯一的一個與傳統工業化強國進行全面競爭的發展中國家,並且在大部分領域,我們的成績都處於優良檔次。

偉大的工業革命,帶給我們的戰爭能力,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目前為止很多東西我們的確造不出最好的,但是我們幾乎能造任何東西,而且產量特別巨大,這種能力一旦隨著戰爭爆發而滿負荷發動,就基本等同於鋪天蓋地的導彈,飛機,戰艦,坦克,大炮。

這樣的能力,被美國作為頭號假想敵,是無法逃避的歷史必然。

今時今日,客觀條件已經不容許我們再韜光養晦了,美國把我們當敵人,我們沒有退路,唯有自強不息,做一個讓其戰慄的對手。

寫到這裡,話題中關於印度的字眼屈指可數,原因很簡單也很悲哀:

目前為止,全世界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少得可憐,全部集在東亞,北美,西歐。其他地區,曾經的重工業巨人俄羅斯,幾乎工業化的巴西等,因為產業發展畸形,已經淪落為資源出口大國。

地處南亞的印度,很不幸,目前只能勉強算是半工業半農業社會,以上列出的指標,只有少量能看到印度的存在,其他大部分指標,印度要麼處於落後位置,更多的是一片空白。

印度要想在工業能力上與中美相提並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個字可以概括:不配。

可以預見,短時間內,印度不可能獲得讓美國感受到威脅的實力,並且,基於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數量,勃勃野心,以及迷之自信,美國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對印度示好,將其當做噁心中國的一粒大號耗子屎。

三. 即將燎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目前人類已完成的三次工業革命,全部由西方國家主導,西方從而得以在最近數百年中橫霸藍星。

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火種,已經點燃,在未來的數十年,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熊熊烈焰,將會燒遍全球。

與以前不同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第一次由非西方國家主導。

這個非西方國家,就是中國。

這是數百年以來從未有過之大變局,一旦我們成功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必然能夠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看到中國成為全世界生產力最先進的超一流強國。

當然,主導國不止我們一個,還有一個沒有懸唸的國家: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幾乎所有指標都處於領先地位的最強國---美國。

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項目,普遍被認可的,大致有以下幾項:5G,人工智慧,石墨烯等新材料,可控核聚變,基因工程,量子技術等。

但是,畢竟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沒有全盤爆發,其產物,基本尚未實用,我們憑什麼判斷中美會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呢?

前文有提到,科技是推動工業革命的原動力,要想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必然需要在與之相關的科技上取得領先,只要能夠看清各國在這些科技上所處的位置,即可窺見不遠的將來。

我們先透過一些現象,探究中美科技的整體地位。

日本的2019年《主要國家研究開發戰略報告書》,其中,美國2016年研發經費投入5111億美元,第二名中國2016年研發經費4512億美元,第三名的歐盟3920億美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科研的投入和產出,正常情況也應該是成正比關係。

按照日本報告的現象,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的相關基礎科研產出,應該是弱於美國,強於歐洲。

著名的權威科學雜誌《Nature》,一直有做世界基礎研究貢獻參數統計,2018年貢獻排名前三的是美國,中國,德國。美國的貢獻是中國的1.8倍,德國貢獻是中國的40%。

這份統計,也佐證了我們之前的觀點。

先給出結論,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項目,各國的情況如下:

第一名:美國最強,並且在各項都處於領先,這裡要特別提一下5G,5G技術美國比中國弱不少的,但是美國仍然是5G技術的主要專利國之一。

第二名:中國弱於美國,並且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影響我們在各項都處於全球先進行列。在短時間可能實用化的項目中,我們在5G技術,石墨烯材料量產以及人工智慧處於領先。需要特別提及的是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的態勢為中美兩強絕對領先其他國家,但是,美國又大幅領先中國,美國在人工智慧基礎研究上大幅領先中國,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上一定程度領先美國。這也是一個縮影,目前中國在除可控核聚變和5G之外的項目上,基本都有這個特徵---應用強於美國,基礎弱於美國。

再往後就沒有第三名了,之後的國家,例如德,俄,日,韓,印等,都只是在某一兩個單一項目上成績不錯。

整體全面領先的國家,就只有中美兩國。

我們相對於美國的劣勢,是基礎研發薄弱。

我們相對美國的優勢,是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以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高效制度,這兩點可以讓我們的應用研發快速迭代,大面積光速部署,如果我們牢牢把握好這兩點,全力拉開與美國在應用上的差距,並且不斷使用應用創造的產值,利用制度優勢強力推動基礎研發,全力縮小在基礎上與美國的差距,隨著兩國國力的此消彼長,與美國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爭,我們的勝算會越來越大。

結論到此為止,鑒於篇幅以及數據的枯燥,不再額外提供相關論據,我也是谷歌加百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一個比較客觀的指標是在各大權威刊物上,刊登的相關高質量論文的數量以及被引用數量,是能夠佐證以上觀點的。

接下來,我們簡單展望一下一些相關項目的未來應用場景。

1. 5G:5G解決了從前的技術從未解決過的問題,達到了極低的延遲,極高的可靠性,極大的帶寬,量變產生質變,5G可以為非常多的場景提供支撐,例如城市道路上所有汽車的實時統一調度,遠距離手術,無人工廠等。

2. 人工智慧:自然語言同聲翻譯,無人駕駛,智能工廠,智能客服,人工智慧醫療診斷等。

3. 石墨烯:石墨烯是從未出現過的單層分子結構材料,它在力學強度,導電效應,光學特性,導熱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優勢,未來會成為支撐許多技術產生突破的基礎材料。

4. 可控核聚變:這是一個長期項目。它達到實用化,可能需要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中後期,一旦突破,將完美的解決清潔能源問題,它的理想能源為氦3,在海水中和月球上都有取之不盡的氦3存在。它可以說是能夠推動人類的科技進入更高領域的終極能源。由於其工程難度巨大,目前由一些主要國家在歐洲共同推進。當然我們除了在國際項目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外,國內也有領先世界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國家不斷的投入巨額資金,大量的頂尖人才,這些人可能會將今後的幾十年的人生,全部奉獻給這個事業,只為全力去實現一個夢想:全世界第一盞由可控核聚變點亮的燈,在中國。

5. 量子計算:目前也是中美兩強局面,美國稍領先,但都未實用化。量子計算機處理某一些特定類型的問題,有相對電子計算機的天然優勢,例如密碼破解等一些並發問題上,可以達到相對超級計算機上億倍的效果。應用場景有交通調度,航天器設計,精確天氣預報,基因工程,新葯研發等。

到此已經可以看出,第四次工業革命項目,每一項都有極大的潛力用於提高生產力,但是他們大部分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之間有相互依存,甚至互相掣肘的關係,一個國家,要想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必須在所有項目的有所建樹,單在某一兩項上突破,是無法發揮其真正威力的。

而目前真正做到全面推進的,只有中美。

隨著最近疫情的催化,這數百年從未有過的局面,已經在提前打開,這讓被害妄想症嚴重的美利堅立刻病入膏肓,在今後的若干年中,其勢必瘋狗一般,無視道德和國際規則,窮盡一切手段瘋狂攻擊我們。

而且這種瘋狂,和美國總統是誰,並沒有太大的聯繫,頂多就是手段的不同,相對來說,川普的手段簡單粗暴,是比較好對付的。

假設美國人的手段無窮無盡,我們想要立於不敗,唯有儘快全面完成前三次工業革命,獲得更強的還手之力。而中國製造2025,實質上就是一個全面完成前三次工業革命,徹底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大門的產業升級計劃。其歷史使命之重大,不言而喻,今後的五年,國家勢必傾全國之力確保該計劃的順利實施。強調一點,產業升級一定會淘汰落後產能,必然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口失業。如果有朋友所處的行業在計劃之內,那麼只要熬過最關鍵的前三年不倒,擯棄低質低價路線,全力提高品質,就有機會享受到國家的優先政策福利,到時必定會有一片新的天地。如果你所處的是其他外圍行業,也不用擔心,相對來說,產業升級給外圍行業帶來衝擊會稍小一點,只要四五年以後產業升級到達下一階段,失業者被各新興產業吸收,消費者會帶著比之前更強的消費力回歸,外圍服務行業,會迎來比過去更大的繁榮,但是同樣的,整個社會在向高品質過渡,任何行業不例外。

如果中國製造2025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包括頂級晶元量產在內的產業取得突破,那麼我們最艱難的時段就可以控制在未來三五年,三五年後,社會生產力會再上一個臺階,自那時起,美國人的精神病將會逐年好轉。

四. 中等收入陷阱還是中等收入死衚衕?

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蘇聯經濟基礎不牢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我們要想擁有巨大並且牢靠的上層建築,發展經濟的腳步不能停歇。

我們的未來經濟趨勢如何?

有一個存在了一些年頭的說法,叫「中等收入陷阱」,其概括了一種現象:一個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一段時間,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社會發展停滯,經濟不再增長。

典型的國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馬來西亞等。

那麼,我們會不會陷入這個所謂的陷阱呢,我不懂經濟,無法從相對專業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好在歷史已經提供了一些現象,我們可以嘗試透過這些歷史現象,一窺究竟。

拋開資源型國家不談,二戰以後,成功從低收入經濟體發展為高收入經濟體的國家和地區,跨入發達社會的,寥寥無幾,典型的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從現象來看,他們是有極大的相似之處的:

先看一下人口相對較多的日韓,它們人均名義GDP每發展一個階段所用年份,會發現驚人一致性:

1000美元~5000美元:

日本11年。

韓國12年。

5000美元~10000美元:

日本6年(包含在10000美元上下波動的年份,直到穩定)。

韓國6年(98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降到過一萬以下,但這不是韓國經濟問題,沒有計算在內)。

從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總計:

日本從1966年~1983年,耗時17年。

韓國從1977年~1995年,耗時18年。

進一步統計其他國家地區,香港總耗時17年,臺灣總耗時16年,新加坡總耗時18年,

再看看中國的情況:

1000美元~5000美元:10年。

5000美元~10000美元:8年。

從2001年~2019年,總耗時18年。

看到這裡,諸位可能會產生一個錯覺:人均名義GDP從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階段,按這個節奏發展是普遍現象。

其實,現實相當殘酷,再調查其他二戰以後人均GDP上到10000美元的國家地區,再也沒有這種節奏了。

挑幾個gdp在10000美元附近的國家,再看看他們的情況:

(因為它們都存在突破後又跌回的波動情況,針對它們我們放寬標準,取首次突破時間即可)

巴西:1975年突破1000,1996年突破5000,耗時21年,2010年突破10000,總耗時35年。

馬來西亞:1977年突破1000,2005年突破5000,耗時28年,2011年突破10000,總耗時34年。

墨西哥:1973年突破1000,1993年突破5000,耗時20年,2011年突破10000,總耗時38年。

它們的節奏,同樣具有一致性。

知道「中等收入陷阱」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這幾個國家都是所謂的陷入陷阱的典型國家。

陷阱一詞,是含有突然性的,是讓被捕捉的目標從正常的行走或奔跑狀態,突然進入行動停滯的被捕狀態。

但是據我們觀察,這些國家並不是從發展狀態突然進入停滯狀態,而是一直起起伏伏的發展,並且發展速度相對同一階段的中日韓極為緩慢。

這些國家的現象,更像是走進了一個泥濘的衚衕,在裡面一步三滑,最終還悲哀的發現,這是一條死衚衕。

所以,有一種較大的可能,這個世界並不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存在中等收入死衚衕。

很多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問題積累後突然爆發,繼而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而是一開始就走錯了路,走進了一條泥濘的死衚衕。

目前有個非常好的現象是,我們的發展節奏,與日韓新這些發達國家高度一致,有很大的可能我們走的就是一條通往發達國家的道路。並且我們有一個當年日韓沒有的歷史機遇,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啟,如果我們成功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那麼我們從10000到30000這個階段的過渡,應該會比日韓更快更穩。

有興趣的朋友,其實可以研究一下日本韓國在與我們同一時期的時候,哪一些行業佔優,或許能發現一些不錯的東西。

例如有個事情,國家較大的可能會推進,就是改造城市下水管網:

我們國家的城市排水系統,師承蘇聯,這是非常錯誤的選擇,蘇聯大片地區處於凍土帶,終年少雨,而我們大部分城市年降雨量不低,以至於一下暴雨就發生內澇。

而日本,法國等,雖然沒有學習蘇聯,但是也犯了些錯誤,經歷過與我們類似的問題,他們在與我們相同的發展階段,都改造過下水道。

我們一旦改造,當然不會沿用上個世紀的技術,有可能會將水,電,氣,通信,多套管網合一,並結合5G與智能機器人巡線,在加大數據做災害預警,進行大型深入的改造,

最後我們看一下「有聲有色」的印度:

2007年突破1000美元。2018突破2000美元,光是1000到2000就耗費了11年。對此,我們只能說一聲,衚衕裏沒有燈,三哥當心腳下。

印度走錯的路,不勝枚舉,近幾年中國產業升級,一些相對落後的產業外遷,這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東南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對此翹首以盼,儘力爭取承接。但是印度人還是將自己的傳統藝能發揚光大,一貫性的敵視中國。最近與中國對抗,全面拒絕中國投資,將讓印度錯失這個快速提升工業能力的歷史機遇。

至於印度其他的魔幻操作,例如產業結構畸形。產業結構也是有其發展規律的,健康的方式先通過第一產業完成原始積累,然後將積累投入第二產業大幅提高生產力,最後通過多次產業升級迭代,解放人工,在強大生產力的支撐下,發展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但是印度偏偏無視歷史規律,跳過發展第二產業,在社會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強行發展第三產業,導致社會出現斷層。可以說一步錯,步步錯。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照上文的對照方式,對比中美日韓,印度和其他停滯國家,在相同時期的產業結構,你同樣會發現,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

這樣的貨色,是不可能讓美利堅犯病的。

印度按目前的道路繼續發展,是對我們十分有利的,他既能發展成一個更大的市場,但又難以更進一步,獲得與中國一較高下的對等實力。

這樣的印度,對我的威脅很小,潛在市場又十分巨大,能夠承受我們傾銷過剩產能。

所以,只要印度不變革,不工業化,那麼除開領土這種不能妥協的問題以外,我們大可以拿出大國胸襟,容許它不出格的鬧一鬧,盡量與其搞好關係。

印度保持現狀,是對我們有利的選擇。

萬一有朝一日,我們不得不與其一戰,如果不滅其國,卻又打破其社會階層之間的平衡,引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大革命。那麼短期內對我們來說是市場的損失,長期來看,萬一印度革命推動其工業化了,鑒於其開國時便制定過妄圖掌控亞洲的書面政策,對我們將會是真正的威脅。

所以一旦開戰,要麼點到即止,不引發其革命,打疼他們立即收手。要麼雷霆之勢將其滅國,直接將其打回被大英帝國統一之前的狀況,一個四分五裂的印度次大陸,未來數百年內再無與我們指點江山的可能。

五. 跨越兩千年的智慧。

將近兩千五百年前,一個叫左丘明的人,在其書《左氏春秋》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這段話,簡單明瞭的指出了幫助越國滅吳的強國方略:

生育人口,聚集財富,完成原始積累。再依靠教育訓練,提高人口的技能水平,長期積累之後,就能夠獲得強大的國力。其實這背後隱藏的,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強國的根本。

左丘明的這段話,在兩千餘年後,間接被馬克思的一句話概括----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在左丘明看來,教育在發展社會,強大國家的作用上,佔的比重很大,其實這也是我國數千年來的重要國策。只是我國的古代教育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一直偏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教育,並未系統發展工程科學教育。這也為我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生產力大幅落後埋下了伏筆。

既然教育如此重要,它是如何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呢?

社會中絕大部分人從出生到死亡,有相當一部分的時間都在從事生產,生產創造的價值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回饋給生產者,剩餘的價值最終被國家機器吸收。

而每個人創造價值的效率,是有差異的。

按照效率的不同,可以簡單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為自給自足型,這類人創造的價值,基本只能滿足自身的生存,甚至需要國家進行補助。

第二類為持續輸出型,他們是生產的中堅力量,這類人創造的價值,可以讓自己得到不錯的回饋,並有可觀的額外效益供給國家。

第三類為影響社會型,這類人不直接參與生產,而是通過決策或者發明,或是降低第一類人羣數量,拉昇第二三類人羣數量。或是大幅提高二類人羣的生產效率。

一個國家的核心力量,與第二類人羣的數量以及效率成正比。

第一類人羣不可避免會永遠存在,只能盡量去減少。而第三類人羣也不是越多越好,簡單的例子,如果社會上全都是發明家,沒有二類生產者,那麼他們的發明只會永遠停留在紙上,毫無實際價值。

通過採樣分析學生成績,或者是工廠工人業績,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一個羣體中,天資有限或者天資出眾的人是少數,而大部分人分佈在中間的正常範圍。

這種分佈,理想狀態下正好對應三種生產類型。

但這種對應是不穩定的,生產是需要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

如果沒有好的生產工具或者技術,大部分正常人會降為第一類人羣。

反之,第二三類人羣的數量和生產效率都會大幅上升。

一個良性運作的社會,會在生產的同時,用一部分生產創造的價值,持續支持改良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並且大規模普及。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概括為,生產,總結,改良,推廣,再回到生產,這樣的一個無限循環,我們姑且叫做生產循環。

其中,總結和改良,是需要掌握方式方法的,這個方式方法簡單說來就是科學。

而教育發揮了極其關鍵的推廣作用,它推廣了三個東西,一是最新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讓人們可以更高效的生產。二是科學,讓人們可以在生產活動中更高效的總結和改良。三是學習能力,讓人可以高效的學習新技術和新科學。

打完朝鮮戰爭,我們從蘇聯得到了基本完整的現代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叫做「工業」。

接著的幾十年,我們雖然有走錯路的時候,但總的來說,國家一直在興辦教育,推廣工業。

這個過程,叫做「工業化」。

時至今日,我們的生產循環早已建立並有效運作,國家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直接效果就是三種類型的生產者比例日趨合理,生產效率穩步提升,明顯感受到國力日益增強。

而印度太急功近利了,看到了某些發達國家的現象,但是沒有看到本質,一直輕視工業,妄圖通過發展第三產業一步登天。

這直接導致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落後。

而無論是種姓問題還是語言問題,其結果就是教育出現問題。令總結,改良,推廣,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沒有強大的生產循環,這纔是導致印度這些年飛機連摔,航母建造卡殼,阿瓊坦克不了了之,登月飛船墜毀等等事件的根本原因。

可悲的是,隨著中美等強大的生產循環滾滾前進,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很多過去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將毫無競爭力可言,印度人想要建立生產循環,必須提高關稅,保護自己落後的工業不被外部衝垮,然後徐圖發展,但是其中充滿變數。而只要沒有建立強大生產循環,印度的天花板就觸手可及。

過去很多人批判我們沒有諾貝爾獎,其實是忽視了我們需要花費幾代人的時間建立強大的生產循環,現如今我們的生產循環滾滾運作,已經到了質變的時間點。

在今後的一二十年,我們的諾獎級別成果,將會隨著生產循環的運轉而井噴。

而讓美國人歇斯底里的是,他們已經過了能夠打垮我們生產循環的時間點了。

只要循環打不垮,我們即便被打得再痛,仍然會日益強大。

前文也有提到,美國人欺壓我們的時間,照目前的趨勢看,不到五年了。最近幾年美國人可能會越來越瘋狂,不折手段。三五年之後,我們基本有了對等的還手之力,到時候他們的嘴炮會越來越響,手上的動作卻越來越少。

那時候,稍微有點起色的印度工業,將會被中美按在地上摩擦,錯過打擊時間點這種錯,美國人不會犯第二次,而我們則是吸取了美國人的教訓。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是一頭還沒長大就暴力成性的大象。

題外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如果有朝一日,我們和美國都沒有遏制住印度,它真的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們的終極應對方式,應該是全力強大自身,而不是繼續瘋狂打壓。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想說我們已經足夠強大了,也不是想貶低印度不堪一擊(雖然我認為他們確實只配做二流國家)。

我們的綜合國力,仍然弱於美國,就在此時此刻,我們仍然受到美國的欺壓。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怎麼纔算是革命成功呢,這個內容先不展開,將它定義為一個目標即可。

那麼如何實現目標呢,簡單說來就是四句話。

明確目標的位置。

準確定位自己的位置。

找到從自己到目標的正確方向。

堅定的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前進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檢測自己是否走偏,偏了要及時調整,並且需要有勇氣,魄力,決心解決遇到的一切困難。

這四條,任何一條出問題的話,基本上就只能求神拜佛了。

我們的基本目標很清晰也很現實,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指標有工業化等生產力水平,城鎮化水平,醫療,教育,科研,收入等等。現在來看,基本可以確定會提前實現。

而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很多人,乃至很多國家都做得相當扯淡。這必須真正的冷靜客觀,不能盲目自大,同時也不可妄自菲薄。

盲目自大,會讓人看不見自身的問題和前路的陷阱,栽跟斗只是時間問題。

妄自菲薄,會讓人找不到自己的優勢,遇到問題永遠畏畏縮縮,始終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勇敢的遇山開路,遇水搭橋。

而怎麼發現自身優勢,又怎麼定位自身缺陷呢?有一個簡單但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人來說,以人為鏡,於國來說以國為鑒。

分析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看看他們有哪些性格,能力,以及處事方式,幫助他們成事,或者導致他們敗事。

然後用這些特徵,檢視自身。很容易找到自身的優缺點。

所以,我們會分析我們和老牌強國的共同點,例如工業化和教育等,找到優勢,給自己足夠的自信和決心,堅定不移的走好這條路。同時我們也會分析老牌強國和印度這種二流國家的問題所在,例如制度問題,產業結構問題等,時刻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樣愚蠢的錯誤。

就目前來看,我們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是方向是對的。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只要國家不犯方向性錯誤,按既定道路堅定發展,我等踏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許再過二十年,我們的下一代,就能生活在一個真正的世界超一流強國,這片土地也會像千年前的大唐一樣,成為人們心嚮往之的熱土。

即將到來的時代,是一個波濤洶湧又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在這個時代裏,危機四伏,但又充滿生機。僅從個人角度出發,我們不斷的提升自己應對風險,把握機遇的能力,將會有無數的機會去發展更大的事業,追求更多的財富。

現在包括某些高知份子在內的一些人,脊樑很軟,膝蓋很賤,中美貿易戰開打的前夜,就有某幾位搞金融的人物發表了極其沒有出息的投降言論。

其實我們應該要有基本的自信,這個自信並不是盲目的,而是來源於對各國的橫向對比,以及對歷史的縱向對比。

與此同時也不能忘記,革命尚未成功,未來的路充滿變數,是否會按我們的預期發展,尚不可知。我們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失敗,萬劫不復。我們不能放鬆警惕,除了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更要堅定信念,特別是面對一些從我們內部出現的,試圖用各種手段動搖軍心,幹擾我們發展方向的別有用心的力量,必須擦亮雙眼,果斷抹殺。

即便他日,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不可普天同慶,高枕無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唯有不斷強大自身,纔是正道。美利堅毫無底線,瘋狂打壓競爭對手的做法,終將被歷史證明,是一條邪路。

過去的一百年,日本向世界展示了東亞的優秀。但是,最終能夠帶領整個東亞登頂世界巔峯,傲視羣雄的,從前只有我們,將來也只會是我們。

===== 答案到此為止 各位一切順利 =====

有一些有趣的相關話題,在此簡單整理後一併拋出。

  1. 文盲與入學率: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全國初中毛入學率100.1%,至2010年起,理論上我們不再產生新的文盲了。中國義務的教育普及,是全方位的普及,是深入最後一寸土地的普及,有心並且有力的朋友,去經濟落後地區的大山裡面走走,就能明白我說的這句話了。誠然有個別青少年文盲還會出現,但已經不成現象,我國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已然勢成。
  2. 中印軟體的行業地位:得益於本人職業經歷,對這個話題自認有較深刻的認識。印度軟體強就是個笑話, 一個沒有商業土壤,只能做應用軟體外包,大量人才流失到北美的角色能強?這種強,只相對他自己的產業結構和同級別的發展中國家,當年我也被欺騙過。 目前世界軟體格局為中美兩強,中國強於應用,美國強於基礎,做基礎確實比做應用更困難。但是軟體開發不是什麼高科技,它只是解決數學和邏輯問題的工程項目而已。基礎軟體相對應用軟體的門檻,絕大部分情況只是問題更複雜導致開發週期更漫長罷了,砸錢砸人就能解決,中國的數學人才和代碼人才多如牛毛。中國應用軟體強,是商業行為導致的,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資本都是逐利的,做應用是必然選擇。我們應用軟體強,不是掌握了什麼高科技,是我們有這樣的商業土壤,加上時間積累,讓我們結出了這個果實。最近美國在基礎軟體上限制我們是比較令人又好氣又好笑的,這要麼是出昏招,要麼是手段快要用完了。這和打擊我們晶元製造可不一樣,晶元製造所需的某種技術,不會就是不會,基本沒有捷徑,就得一步步試錯,慢慢攻克。軟體開發這種事,核心問題是已知的,解決方法是多樣的,只要開發基礎軟體變得有利可圖,再加上國家推進,基本兩三年就能出成果。而在等待成果的這段時間,說得直白一點,搞搞盜版我們還是擅長的,別的不說,對我們的科研沒有太大的影響。
  3. 制度優勢:正文核心論點是工業化,所以基本沒有提製度優勢,其實制度優勢其實也是戰爭潛力的一部分,這次疫情所體現出的動員能力,14億人能夠連續數月基本足不出戶,並且絕大部分人員仍然心態平和,對最終勝利的信心毫不動搖。說一句絕對的話,這種恐怖的士氣加持在工業實力之上,絕對讓美國的某些政客感到恐懼。
  4. 國運:國運是個很玄學的問題,但縱觀歷史,似乎真的存在國運一說。遠的不說,美國想搞我們,已經有年頭了,當年入世就將我們虐得死去活來,突然一個911事件,美國羣情激奮,政府不得不將視線移動到中東,並且為了得到我們支持,和我們的所有問題當年就解決了,我們得以高速發展十多年,直接導致美國錯過打擊我們的最佳時間點。這幾年美國又開始搞我們,突然出現一個莫名其妙的新冠事件,疫情當然不是好事,但是不得不說,中美對比之下,極大的鼓舞了我們的士氣,很多人不再覺得美國是不可戰勝的。並且,美國社會隱藏的很多問題,被新冠這根導火索引爆,導致美國深陷泥潭,而我們已經抽身而出,走上正軌,此消彼長之下,歷史進程被提速了。
  5. 海水中沒有氦三:經評論提醒後核實,海水中沒有氦三,其中包含的核聚變燃料是氘。


人不會害怕自己能夠輕易摧毀的東西。

這裡的摧毀,不是說美國能夠通過武器摧毀印度,而是說印度本身是邦聯國家,邦與邦之間差別極大,語言也不統一,最大的印地語也只有兩億多人說。讓他們團結就更難了。

美國只需要扶持幾個對莫迪政府不滿的邦,就可以兵不血刃瓦解掉印度的邦聯政府。

至於說印度依賴美國,並不是貶低印度說他們是西方國家的狗,而是有深層次原因。

暴力革命是階層變化最劇烈的活動,但印度作為曾經的英殖民地,其獨立沒有經歷過暴力革命,其精英階層幾乎全跟宗主國英國有從屬關係。

即便到了今天,印度的精英階層也大多有英美留學經歷。而歐美很多企業的高管也是印度裔。

這些精英之間往往聯繫密切,甚至有些隸屬同一家族。

且不說印度能不能崛起,就算印度能崛起,萬一到了需要損害美國利益的時候,美國只需要通過威脅在美印度裔精英的個人利益,就能影響印度本國的精英使他們聽從美國的話。

舉個佐證的例子:

香港是和平回歸的,但香港的精英分為兩派,一派在大陸做生意,這些是親大陸的,一派跟歐美相關。

1998年,索羅斯狙擊港幣,香港被迫求助中央援助。當時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難過到想哭,因為覺得中央的援助會影響到香港自治區的獨立地位。

但後來英國在許多事務上援助支持香港,這些精英又心安理得。也就是說,殖民的影響並不是文件上制定的某些政策條文,更多的影響是在人際層面,還有心理層面。

一個地區的政權變化如果是和平的,固然能夠免去很多生命的犧牲,但也意味有很多看不見的代價會在將來通過別的形式來顯現。

印度如此,香港如此,臺灣呢?


記者:美先生,您希望印度崛起麼

美國撐開鼻孔:當然,印度淫民的崛起,代表著嚮往西方自由民主的印度淫民體制的優越性,我們當然希望印度淫民同我們一樣,成為世界和平的守護者

記者:那你為什麼害怕中國崛起?

美國一臉認真:那傢伙真的會崛起


不只是美國害怕中國崛起,哪個國家都怕。能把將近14億人按在家裡一個月,不準出門,還能有喫有喝,保證基本生存物資的供應,不出亂子,沒人鬧騰遊行示威,一心抗疫。這背後需要多麼強大的國力,凝聚力,指揮力和控制力。這是一個什麼國家?這是一羣什麼人?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14億社會主義新人。當面臨危機的時候,這種實力太強悍了,目之所及,無國可比。


一個延續5000年的種族和文明,絕不是靠運氣和天眷。。。

======2020年6月30日更新======

這幾天在玉林(沒錯,這家店是在廣西玉林),慕名去光顧了「廣場店」。

點菜的時候問服務員老闆在不在,服務員說不在。

於是找一位貌似主管的漂亮小姐姐,聊了一下。

問:你知道你們老闆為什麼要貼出這個告示嗎?

漂亮小姐姐:知道啊。當時好像是二月底吧,那時候開始可以復工。我們申請的比較早,所以開業還算比較快。當時的開業申請就是我去辦的。但是當時的情況你也知道,很多公司或者店面要麼沒有開工,要麼倒閉了,很多人都失業或者沒有收入。於是老闆就有了這個想法,想幫幫那些困難的人,就這麼做了。其實當時我們自己也是很困難,很長時間沒有營業了,店鋪的租金和人員都是很大的成本支出。但覺得還是會有比我們更困難的人。

問:你們老闆是哪裡人?

漂亮小姐姐:興業的(註:玉林的一個縣名),他老婆是鍾周人(註:興業縣的一個鄉鎮)。

問:過來喫免費餐的人多嗎?

漂亮小姐姐:疫情那段時間,多的時候一天四五個人吧。現在少一些了,隔幾天會有一兩個人。

問:過來喫免費餐的,大概都是什麼樣的人?有沒有過來佔便宜的?

漂亮小姐姐:從外表來看,應該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吧。像有些老人家,看起來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不過也確實有過來蹭喫的,像有一次,有一對年輕男女就是專程開車過來的。還有一次,有個人過來大概是先試探的,喫上之後就打電話給另外一個人過來,說這裡有免費喫飯的。那個人過來之後還叫我們服務員過去點菜。我們其實也知道這樣的人(寫在臉上的意圖),但我們提供免費餐不是看客人的衣著外表,只要你提出來我們就會提供。對於那個要點菜的人,我們跟他解釋說免費餐沒有點菜的。但這樣的人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少的。

問:你們的免費餐大概是什麼標準?

漂亮小姐姐:就是我們28塊一份的招牌雞肉米粉,分量都是一樣的。

(我也點了這樣的一份招牌雞肉米粉,分量確實很足,味道還不錯,玉林當地小喫的平均水準以上吧。作為當地的一次美食體驗挺好的,還有一份胡蘿蔔黃花菜湯。)

(喫完買單後)問:你們這個免費餐,大概會做多久?

漂亮小姐姐:我們老闆說了,只要我們的店還開著,就打算一直做下去。

(此處手動點10086個贊)

經過玉林遊玩或者出差的朋友,不妨可以到他們家幫襯一下,一方面嘗嘗玉林的美食特色,一方面也算是對熱心幫助和回報社會的老闆的一份鼓勵和支持。(如果喜歡清淡的朋友可以提醒一下少放點鹽。手動狗頭。)

百度地圖搜「鍾周雞肉米粉」能找到。

如果來不及到店裡的,也可以叫美團外賣。我從進店到離開大概20分鐘吧。有五六個美團小哥進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