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健品審批流程很嚴格,比美國,香港都嚴格,但是為什麼中國的保健品確不夠好?或者這樣說,中國人談起保健品,都是說美國澳洲英國德國日本,確從沒有人推從國產保健品?香港根本就不對保健品進行審批的,就是走一下食品安全流程,然而從香港進口再到內地的保健品,備受推崇。美國也不怎麼管,然後大家都覺得美國保健品安全,好使。為什麼呢?


這是以前的說法,現在不提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4句話,很多時候只做到了第一句,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尤甚。


因為保健品就是個保健分類的【食品】,國外很多國家都是與食品審批監管手續無異的

而國內偏偏搗鼓出個藍帽子,審批繁複不說,還要做無謂的昂貴試驗,這些支出都構成最終售價,買單的都是終端消費者

正經食品廠商不願意去碰,最後一哄而上的大多是投機商和騙子,可悲

葯就是葯,食品就是食品,不倫不類的藍帽子早該摘了,讓正經廠家願意做產品,這才利於保健類食品市場的發展


有歷史原因。整理出來,又是一篇論文的長度了。現在中國保健品行業就是慢慢償還以前的人血饅頭債。


中國前期還喫不飽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研究人體成分了,時間也不同!因為管理特別嚴格,所以做起來費力呀,太燒錢,乾脆不做啦,還是製藥吧


你的第一句話就已經說明瞭問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國外保健品備受推崇是因為有錢賺,信息不對稱,主要靠吹,有利潤纔有推廣費用纔有軟廣告纔有網紅推廣。賺一波快錢後再換一個產品吹,營銷成熟什麼東西都起碼可以買火一陣。

國內批文太難拿,三五年下來投入這麼多,瑪咖從火到涼涼也就不過三五年,投資難回本。另外九幾零幾年衛生時代批的保健食品批文大部分不太靠譜,但是又不能隨便取消。

寄望取消保健食品的批文,回歸食品就好,真有用喫藥去。


中國的保健品健康產業早都被權健無限極天獅們還有各大衛視那幫養生磚家們玩壞了,玩成所謂的直銷了,感冒了去藥房開個葯護士都推薦喫湯臣倍健,免疫力低都忽悠老頭老太太喫蛋白質粉。


國人體質不差都被說差了 喫不死人就使用安慰劑量唄


個人感覺應該與國內保健品市場失信有直接關係。另外就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進口的東西品質有保障,至於內部的流程是否規範,產品是否合格,這個反倒不是消費者注意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