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

扁鵲見蔡桓公,大家都讀過。

中醫不受待見不是一天兩天了,沒什麼大不了的,想開點。

蔡桓公就一針見血地指出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損人不利己。

中醫秉承「治未病」思想,簡直反社會反人類。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

你聽聽,這叫什麼話?這讓別人怎麼活?

現代是什麼社會?時代的潮流是啥?

市場化、創造需求、拉動消費、提高就業。

沒病怎麼求醫問葯,醫院怎麼辦?葯企怎麼辦?沒有需求也得想方設法創造需求啊,得大病才能花大錢,才能創造利潤和價值!

中醫,懂?


中醫概念的變革。

中醫如果還把自己定義為「傳統醫學」,那麼,中醫必死。

中醫的概念應該是「中醫是中國文化與醫學、科技的結合」。

我還是用孫思邈作為例子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典》,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什麼概念?

如果孫思邈是一位當代的醫生,他一定會把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機械、天文、地理、中國歷史、西方歷史、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當代醫學之解剖學、生理學、生化學、藥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等等、中國古代方葯、中國古代醫學經典、中醫針灸等等,全部盡自己最大努力學好,然後,纔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名中醫

不信!?你們反覆閱讀孫思邈的大醫習業,把古代的書名學科,與孫思邈的時代相對應,再與當代相對應。孫思邈是不是這個意思。

用孫思邈的話說,應該是這樣的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生理學》《生化學》《病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金元四大家、各代醫家諸部經方。又須妙解生化之理,及動植物百態,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物理學,不知天地萬物之根本原理;若不讀機械學,不知人類機械之巧,天造人體之妙;若不讀數學,不知世間萬相非只其表,且各有內在聯繫之奧;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典》,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天文地理,古今哲學,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這纔是兩千年來真正的中醫————即當年真正的大醫,如張仲景、孫思邈等輩,把當年能學到、用到的一切人類知識與智慧全部用於醫學。

這也是為什麼,在當代科技還沒有建立之前,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分子、原子之前,建立的「中醫」,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代,仍然還有大量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

而如今呢?

很多中醫是一些什麼人呢?

如果孫思邈再生,看到當前的文明環境,看到當前讀《千金方》,讀《大醫習業》的所謂中醫們,孫思邈一定會說

吾恥與爾輩為伍!

最後:中醫界有句大家每天在嘴邊嘟囔一萬遍的名言——讀經典,做臨牀。請問,大家真的讀懂經典了嗎?還是僅僅把四大經典的文字元號之表象當成了經典?你們真的讀懂經典真正的內核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道理嗎?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素問》

一些中醫粉真的讀懂內經了嗎?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一定是其文字表象,甚至不一定是其知識與技巧,而是這些文字元號作為載體承載的智慧。《其林胡說集》

我總是覺得,當代之醫學是無根的,只有把當代醫學與當代科技,植於中國文化這棵大樹之上,當代醫學之根基才更加健壯。《其林夢話集》

與志於此道的諸君共勉!


中醫已行將就木,但是卻依然存在利用價值,只是任何試圖脫離這個命運的掙扎都只是給這個過程增添慘叫而已。

我的建議就是趁著自己還沒涼透,趕緊買口好棺材躺好,然後可以被和平地拉到田裡製成肥料——雖然肥力不一定很好,但不至曝屍荒野,無人問津。

如果你不理解,我換個方法描述:

中醫缺乏一個真正的認識論來進行指導,也對於探索自然現象本身沒有足夠的動力,所以發展速度慢得可憐,而且更多隻有醫療的應用經驗而不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研究探索,還高度侷限於東亞季風區和現在的人類形態,一旦人類開始改變存在的形式,比如轉變為缸中之腦等形式,立刻就會失去一切立足之地與作用對象,然後被作為「原始人的遺留」而忘卻。

但是自然科學目前採用的還原論對於多種不同因素互相影響形成的複雜現象的認知能力較低,不知道只是客觀存在的物理上的計算屏障還是缺乏突破性的形式科學工具,但中醫也是在面對類似狀況時發展出來的,有可能給予一些不同思路的啟發而用於克服這個困難。但也僅僅是這種程度,類似於凱庫勒做夢看見銜尾蛇,悟到了苯環結構,中醫大概也對於自然科學就是類似於這個銜尾蛇圖形,只是給點啟發,但真正出來的東西和中醫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其林 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您搞得這套玩意兒兩千多年前——差不多和《內經》一個年代的時候,就有人搞過了。

這個人叫亞裏士多德,搞得這套「包羅萬象」,啥都研究的玩意兒叫「自然哲學」。

這東西看似「集百家之所長」,但事實上沒啥特別的能力。

因為真正決定發展的,不是時間和領域跨度,而是理論的更新、逼近事實的速度。

而自然哲學,這種進度奇慢無比——一如中醫從來就沒有脫離醫學範疇發展出面對全體生物的生理學一樣。

直到以一千八百年前,有一個叫伽利略的人改進了由西歐繼承的希臘與羅馬的知識,以及波斯與阿拉伯學者們從整個歐亞大陸汲取的自然哲學研究中總結出的一套以實驗為基準,永不停歇的循環的方法論:

觀察世界

提出問題

做出假設

實驗驗證

修正假設

繼續驗證

得出理論

這就是的自然科學出生。

接下來的故事裡,它把自然哲學按在地上摩擦,也把全世界各種自然哲學的親戚按在地上摩擦。

你理想裏的中醫也會一樣。

缺乏有效的方法論,無論涉獵多寡都難以發展。

不如,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




一片田地

雜草叢生

秧苗稀少

任何農夫都知道要先除草再施肥。

中醫的雜草包括:

1、各種民間中醫、神醫

2、電視媒體上各種神吹的中醫保健品

3、中醫古籍的各種奇葩理論與奇葩驗方。

……

歡迎補充或質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