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在抗戰之前經歷過軍閥混戰,日軍之前沒有打過仗


傅作義在刮民黨內屬於能打仗的了吧?

傅作義打仗以「善守」著稱。成就這個名聲的是第二次直奉大戰涿州之戰。8000打50000,出名了。

那麼這個被網上各路民國神仙吹大吹特吹的涿州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戰端一開,傅部在城牆上(注意這個位置)向奉軍奮勇還擊。奉軍主帥萬福麟,把傅作義部圍在涿州。。。攻城不下,炮擊過後登城部隊瞬間被傅部打下來,招募敢死隊,招了好幾波都有去無回,傅部把中世紀那種燒熱水往下澆的辦法都用上了,賞格升到了1000塊現大洋,最後沒人敢去了,這1000塊,也就沒人領。。。

萬福麟氣急敗壞,親自打電話給張作霖要來了飛機,要把城裡的人都炸死!然後東北軍的空軍幾次轟炸,把炸彈準確的投在了。。。東北軍的頭上,以至於只要飛機一來,東北軍官兵會馬上放棄陣地向後狂奔,怕被自己人炸死。

萬福麟氣急敗壞+1,親自給張作霖打電話,要來了東北軍僅有的36輛雷諾坦克中的13輛。萬福麟趾高氣昂,一心想用坦克這種高級貨教訓一下烏龜殼裡的土鱉傅作義,現在高級貨到了,萬福麟決定先嚇唬傅作義一下,派坦克在城下衝鋒變陣,結果技術不佳,有兩輛撞在一起壞了,城上的傅作義看得有趣,命令榴彈炮在坦克變陣過程中射擊側面,直接把坦克掀翻了。。。晚上傅部出城,把坦克上的平射炮和機槍拆走拉進城加強防守,順便挖了很深的壕溝,第二天東北軍坦克神奇的掉進溝裏幾輛,又被傅部俘獲。13輛幾天下來損失一半,剩下的被拉回奉天(後來在與馮玉祥部戰鬥的過程中,這幾兩坦克被馮玉祥部用鳥銃射擊駕駛員觀察口打瞎駕駛員俘獲)。

萬福麟氣急敗壞+2,親自督陣挖地道,挖了幾次,傅部在城了弄了幾口水缸,聽東北軍挖地道,同時也向東北軍方向挖地道,結果挖地道的不是挖著挖著突然就與傅部遭遇被打死,就是被人家用炸藥炸塌地道被活埋。。。

萬福麟氣急敗壞+3,這時候白俄顧問積極獻計獻策,萬福麟下定決心,用「氯氣炮」,也就是氯氣毒氣彈,炮彈運到,彈頭塗的是黑色油漆,裝在東北軍山炮裏,彈頭露在外面,一通炮擊過後,萬福麟激動的越出指揮所,大喊「我炸了損了,這次莫說是人,耗子都不會有一隻!」然後發動衝鋒,又被打了回來。。。問白俄顧問咋回事,白俄顧問說,打的太少,歐戰一次打幾萬發纔有效。。。而東北軍的參謀認為,這批炮彈是過期的。。。不管怎麼說,氯氣炮的真實效果,傅部官兵說「這東西比空氣沉,直往陰溝裏鑽,我們在高處,絕沒有受害。」。

萬福麟氣急敗壞+4,於是調來工兵,坐鐵鬥車去城牆底下埋炸藥,炸塌城牆,鐵鬥車就是礦上用的鐵軌鬥車加個鐵頂,這麼有創意的辦法,最後可算是奏效了,在城牆下埋了炸藥把城牆炸塌了,東北軍發起衝鋒,雙方在炸塌的城牆上用手提機關槍和手榴彈短兵相接,結果,東北軍被打了回來。。。

萬福麟氣急敗壞+5。

當然涿州之戰的結局是最後是城裡糧食不夠了,經多方斡旋,傅作義自己開城投降的。

就這水平,再打十年「軍閥混戰」,你也打不過日本人啊。。。


跟過往一百年的表現相比,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表現是令所有人跌破眼鏡的奇蹟,不能說實戰白打了。

實戰最重要的意義,是對軍隊組織和軍人武德的錘鍊,這是很難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與之相比,所謂「實戰經驗」,其實沒特別大的意義,上一場戰爭的經驗管不管用,真是看運氣的。

比如說抗美援朝的輕步兵滲透居然管用,那就是中了逆轉命運的大彩票。而美軍一路潰敗直到砥平裏,才反應過來被志願軍包圍其實不是多大事,就是被經驗坑了。。。


李宗仁回憶錄有個說法,他認為,在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國軍各部隊因為長期在軍閥混戰狀態,所以戰鬥經驗都是比較豐富的,而日軍在九一八之前的戰爭經驗就是日俄戰爭時期的,所以部隊的中下級軍官普遍缺乏戰爭經驗。所以,他認為如果指揮得當,是完全有能力擊敗日軍的。

但是一打起來,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日軍中下級軍官確實比較缺乏實戰經驗,但是日軍的裝備水平和訓練水平對國軍來說,完全是壓倒性的優勢。所以,雖然日軍的實戰經驗缺乏,但是在打起來之後,有之前比較高的訓練水平,加上有裝備優勢,所以完全彌補了實戰經驗的不足。李宗仁所謂的國軍實戰經驗豐富的優勢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就以步炮協同來說,日軍因為火力優勢明顯,各種炮齊全,炮彈充足,所以在打起來之後,就靠嘴角的炮兵轟,步兵沖,已經是國軍完全可望可不可及的優勢了。在日軍炮火覆蓋的時候,國軍因為炮和炮彈都比較缺乏,所以只能躲著,等到日軍開始步兵衝鋒的時候,才能抵抗一陣子。而等到日軍炮火覆蓋和延伸射擊結束的時候,國軍的陣地基本上就被打爛了。

大路朝天京東去購買?

而且,因為國軍士兵多數是長期在各種軍閥內戰中活下來的兵油子,所以戰場紀律是比較差的,執行命令都要打折扣。相比之下,日軍雖然缺乏實戰經驗,但是戰場紀律很好,在炮火覆蓋和延伸設計的時候絕不亂動,該步兵衝鋒的時候,沒有命令絕不後退。即使突然被包圍,日軍也能馬上就地組織還擊,而不會慌亂。

如果說陣地戰因為武器裝備水平差距太大,日軍是海陸空立體戰,國軍的戰鬥經驗無法發揮出來,那麼在遭遇戰中雙方的表現就可以檢驗出部隊的基本素質和戰鬥經驗。而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表現也是完勝國軍。日軍在被國軍突然包圍之後,也能就地組織還擊,佔領有利地形,堅守待援,而國軍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全軍崩潰,完全看不出來國軍的經驗豐富在哪裡。

即便是在戰敗之後撤退的時候,國軍的表現也是完敗給了日軍。日軍在撤離戰場的時候都可以做到交替掩護,有組織的撤退,而國軍一旦戰敗,撤退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會完全潰敗,各級軍官會甩掉部隊先跑,部隊就會完全打亂建制亂跑,最後變成潰散,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時都是如此,一說撤退就變成了無組織的潰散和逃命。


民國知名軍事家、日本知名軍校科班出身的黃埔軍校校長蔣志清元帥編寫了一本《步兵操典》。《步兵操典》全書科學的、有條理的總結和規範了各種步兵軍事技能的訓練,教育未來的軍官們如何培訓士兵。《步兵操典》中有一段:「開槍之前必須瞄準」。據外國觀察員觀察,正規軍、軍閥雜牌軍,打了幾十年內戰,直到抗戰期間,士兵們懂得「開槍之前必須瞄準」的寥寥無幾。也就是民工子弟小學校長李德勝、中學體育老師朱玉階、日本民辦三本預科班輟學的胡必成他們領導的第十八集團軍認真按照蔣校長的《步兵操典》訓練軍人,他們的軍人普遍知道「開槍之前必須瞄準」,並且日常組織射擊訓練。


你眼中的你

實際的你

你眼中的敵人

實際的敵人

敵人眼中的你

你看這嫻熟的壓槍,銷魂的跨射,風騷的走位……這不是常年作戰的老兵在實戰中才能學會的技巧嗎?但你能指望這些老兵的戰鬥力嗎?

關於張勳復闢戰爭的記載,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北京政府顧問莫里循目睹了這場戰爭,他寫道:我從前住過的房子附近,戰火最為熾熱,那天下午沒有一隻鳥能夠安全越過北京上空。因為所有的槍幾乎都是朝天發射的。攻擊的目標是張勳的公館,位於皇城內運河的旁邊,同我舊居恰好在一條火線上。射擊約自清晨五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然後逐漸減弱,斷斷續續持續到下午三時。我的房子後面的那條衚衕裏,大隊士兵層層排列,用機關槍向張勳公館裡發射成百萬發子彈,兩地距離約一百五十碼,可是中間隔著一道高30英尺厚六應尺的皇宮城牆,一發子彈也沒有打著城牆,受害者只是兩英里外的無辜的過路人。他建議中國軍隊恢復使用弓箭,這樣可以少浪費錢,而且還能對叛亂者造成正真的威脅,此戰死傷不過幾十人。

軍閥混戰,不是說養蠱那樣最後出來的一定是越來越能打的,你不能指望一羣臭棋簍子下棋能下出一個棋術大師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