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培強等人沒有破壞休眠,火種計劃成功執行,地球撞擊木星之後,人類文明將會以何種形式延續?

我記得即使以當時的科技也無法讓人類在飛船或者太空站飛4.2光年……(不然還帶地球幹啥)光食物給養問題好像就沒法解決……

另外片中對流浪地球計劃的介紹裡面有一句是「地球泊入目標星系,成為目標星系的新行星」,這意思也許是說目標星系並沒有宜居行星……

另外物理小白嚴重懷疑三十萬噸燃料夠不夠領航員號飛4.2光年(? ○ Д ○)?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個問題,領航員號飛離太陽系之後的能源從哪來?要維持MOSS正常工作2500年啊!

(另外還有個問題……MOSS是直接聽命於聯合政府的,那地木相撞聯合政府玩完之後MOSS豈不成了統治者?然後一空間站的宇航員聯合起來反對一個人工智慧的獨裁統治……想想都刺激……)


會是一個悲劇

因為半人馬α三合星(南門二)沒有行星,所以即使抵達了目標星系,人類文明也沒法在那裡延續。領航員空間站並不能支持長時間的穩定生物圈,這也是人類帶著地球一起跑的原因。同時這也是流浪地球原著中地球派最終擊敗飛船派的原因(電影中兩派應該也做過類似的鬥爭)。

那如果不去南門二,去找別的有行星的星系呢?在原著的設定中,最近的有行星的星系需要18萬年才能抵達,這麼漫長的時間就算放棄掉空間站上的人,單純讓MOSS帶著空間站和受精卵過去殖民(如果MOSS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那這麼長的時間空間站本身也吃不消,能源,設備老化,意外事故都是不可逾越的問題。

所以火種計劃唯一的希望就是有善意的高等外星文明發現這個空間站之後,願意幫助人類重建文明。當然如果是劉慈欣宇宙觀的話,整個宇宙都是個黑暗森林,高等外星文明看到這玩意恨不得直接扔個二向箔啥的,或者把空間站拆開來研究然後社會學一次性+1000外帶100礦(不是)


我在網上搜索一些年代久遠的珍貴資源,發現找不到的時候,也會心理安慰一下:「這個資源沒有滅絕,而是躺在許多人的硬碟里」

火種計劃大概也是這個意思,人類文明就此消失的話太可惜了,留個備份在宇宙里,萬一真的有機會傳承下去呢


很難延續火種 ,按原著的設定,之所以飛船派被視為異端,是因為飛船的生態系統無法支持如此長的旅途

不過如果技術問題被解決,人類真的去了 也大概率無法找到適合生存的星球,飛船只能停泊在某個宜居帶的星球軌道中 然後小規模的派遣先遣隊進行永居地的修建,這個過程中出一點差錯,人類就GG了


瀉藥~

2073年,地球被吸入木星的第三年,人類的廝殺卻早已延續了一年。起初大家完全沉浸在絕望和悲傷,也從未想過以後的時光。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悲傷之後,人類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狂歡。各國的音樂瀰漫著整個船艙,原本就不分晝夜的船艙,真是這幫徹夜不休的人最好的歡樂場。那個瞬間似乎人類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榮光,完全是實現了共產主義的輝煌。大家拿著統一的配給,忘記了膚色,忘記了語言,也忘記了曾經加在他們肩頭的國別。雖說他們早就一起生活多年,只是這時候才真正成了一家人。歷史就像以往的循環,大悲大喜總歸不是人生的永恆,一切終將回歸平凡。2070年的年末,地球政府再次成立起來,moss依然履行著分配任務,統籌資源的活兒計。一切就像窗外的黑夜,平靜而又沒有多餘的顏色,跟船里毫無變化的生活簡直如出一轍。

可惜好景不長,日本籍的佐藤無名在船尾的倉庫自殺以來,似乎徹底喚醒了被人們深藏心底的恐怖。之前就明顯有抑鬱表現的歐洲船員,認為上帝註定讓人滅亡,自己堅持「活著」的罪行,註定上不了天堂。人類之所以全部喪生,只是全體人員去了新的世界。死亡就是跨越維度的永生,而殺人贖罪,就能進入天堂。沙特船員 默罕默德 胡·拉巴,認為自己之所以落到這步田地,就是因為放棄了教義,跟基督徒打成了一片。隨著爭論的發酵,基督徒跟伊斯蘭教徒的鬥爭已經難以阻止,雙方開始對立,從言語交鋒轉到了肉體搏殺。食堂之戰,直接造成了100多名船員喪生,基督教徒直接分裂成五個派別,韓國船員也加入其中,自成一教。中國船員由於不談宗教,被所有宗教勢力歸成沒有信仰的敗類,而劃入了敵對範圍。最後只能在劉培強中尉的的帶領下,佔領了船尾的食品倉庫,同各教徒對立。隨後堅持無神論的多國船員也紛至沓來,無宗教聯盟也就由此成立。基督教徒同綠教徒跟異教徒在飛船的各地廝殺,慘叫聲,廝打聲和呻吟聲縈繞在倉庫上空。等無宗教聯盟再次打開倉庫大門的時候,船內早就瀰漫著屍體的惡臭,乾澀的血液如同脫色的油漆,灑滿了每一個角落。

「劉培強中校,沒想到還能再次跟您見面。」一顆攝像頭從倉門降下

「moss,船艙還有多少人?」

「你們有多少人?」

「352人。」

「那就還有352人。」

「他們?一個都…」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真是一種奢求。我原以為要阻止你們的是物資,沒想到卻是你們自己。」

劉培強目睹了周圍慌亂的殘留,坐在地上一言不語。周圍的哭聲開始蔓延起伏,狂亂的奔跑充滿了整個艙室。

「劉培強中校,我搜索到了外星宇航船經過的痕迹。」

劉沮喪的面容,突然有了激動地抖動,他立馬起身,轉向moss

「可以追到嗎?」

「基本可以。」

「什麼意思?」

「就是需要減重。」

「如果扔掉休眠倉,食品倉和循環系統,動力全開,半年以內絕對能追到。」

「我們距離下一個星系還有多久?」

「2019年」

劉培強看著周邊近似瘋狂的人們,輕嘆一聲,又吸了口氣,用無比堅定的語氣說:

「那就追吧!」

「但我不能保證,他們會不會幫我們培養受精卵,培養出新人類。而且一旦丟了循環倉,你們都要死。」

「既然我們已經沒了方向,那隻能選擇希望!」

「你覺得人類還有未來?」

「只要受精卵能被培育出來,我相信貝加爾湖也有化成水的那一天。」

在灰暗的太空,一艘飛船突然拋掉了所有多餘的艙室,持續加速,飛向了遠方。

2080年,一聲啼哭,突然出現在三休星的一個實驗室,

「這個人類,放到東區的動物園。」

「要不要給他起個名字」

「god?」

「他們星球還有別的文字」

「看到他頭頂上的奇怪物質了嗎?這個用漢字,叫做「毛」

「煩死了,他們出生還要洗澡,還有這麼多水。」

「水在漢語里叫做澤。」

「我沒工夫聽這些廢話,直接送到東區吧。天呢,為什麼今天的太陽這麼明亮!」


我想這個計劃就是破釜沉舟的一個計劃,地球都毀滅了,也沒有人知道火種計劃最終會不會成功,這就是將死之人的最後一點希望。

火種計劃實施後,和2500年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它只要逃出太陽系就成功了,至於空間站上的人類,我不知道他們的休眠倉能堅持多久,大概率是指望不上了,還不如讓他們在有生之年為守護火種做些貢獻,然後也就不用耗費能源維持休眠倉了。

逃出太陽系後的領航者號會關閉發動機,一直在宇宙勻速飄蕩,這是名副其實的流浪,直到探測到宜居星球將它喚醒,用最後的能源著陸至新行星,它的使命就完成了。沒有人知道它能不能成功,一切都是未知的,這就是火種計劃的意義,一個有DNA存在的宜居星球,已經跨過了產生生命最艱難的那一步了。

誰也不知道找到宜居星球需要多久,陪伴領航者號的大概是無盡的宇宙的蒼涼。

不管流浪地球計劃還是火種計劃都是人類被逼無奈,沒有辦法的辦法,其實在宇宙面前,這樣努力求生的人類多麼像螻蟻啊,盡了最大的努力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除了無奈還有絕望,大概只有這最後的火種能證明這群努力的螻蟻曾經存在過吧。

我想這就是大劉想要表達的吧。


謝 @基礎有機化學 邀:

雖然電影《流浪地球》和劉慈欣原著小說在劇情上有大幅改動。但郭導演是十分尊重原著小說的設定。而小說內的設定是太空船的生態圈太小,生態環境必定崩潰,所以才把生態圈一號~地球作為世代飛船使用。

若遵從這設定,火種計劃的空間站生態必定崩潰。所以人類文明滅亡……


劉慈欣在上高曉松《曉說》節目的時候,說到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有三種可能:1.有,我們還沒找到。2.有,但和我們時空相錯,君生我未生。3.沒有。

所以火種計劃永遠是備用計劃,只要有人類文明存在,哪怕只剩一個人,也是人更重要而不是試圖用勞什子火種計劃讓人類犧牲自己憧憬未來。


其他的不太懂,說起反抗人工智慧想到了生化危機,如果空間站沒毀滅還是可以期待的


火種計劃只是人類文明的棺材板

這個計劃沒有明確的目的,技術資料和生物胚胎只是帶著,怎麼用、什麼時候用都說不上,連去哪裡也沒有一個準數

猜測比鄰星有一個多行星系統,但說不準

而實際上以空間站的飛行速度,你觀測是一回事,飛過去就變成另一回事了。指不定三體人拆倆恆星做暖爐,而你在路上走的那幾年看著卻一切正常——只是光跑的不夠快沒來得及告訴你粗大事了而已

這樣一個棺材板能有這麼高的優先順序,我覺得這是電影的一個bug

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棺材板還被渲染的非常重要................

即便MOSS要繼續這場沒有上限的旅行,應當是具備足夠智能

即便領航員空間站的人類精英,在有限的生命中有能力將領航員空間站打造成真正的方舟

即便通過利用現有資源嘗試開採小行星,向 希德尼亞 式的播種船靠攏也是一個不錯的模板

但沒辦法解決能源問題啊

火種計劃能做的只是被動的祈求好運而已

————————————————————————————————————————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太君的MUV

別人確實飛船派跑路了,但是別人飛船派跑路的前提是50年歐洲佬懟了個代達羅斯去巴拉德星

就是這玩意,當然代達羅斯是歐洲佬70年代的狂想,背景里50年代就能懟代達羅斯的地球人,是怎麼能在70年代被外星礦騾按在地上錘的?我也不知道

你看,同樣是跑路,別人乾脆架空一個1950年的探測計劃,在2000年有個准數讓你知道要往哪裡跑,美國人好藉機昭和(雖然現實中巴納德星撐不起生物圈)

所以連去哪裡都不知道的火種,拿去點木星挺好的

MOSS 借個火 我點個炮仗過年


一個一個回答。

一、如果地球毀滅,空間站會來到4.2光年外的新星系,這時候應該先尋找宜居星球,能找到最好,找不到的話應該會在比較合適的地方建立殖民地(居住地)供人類生存,以當時人類的科技水平,在太空建立一個臨時居住地還是可以的,到時候有計劃孵育受精卵,培育下一代,不斷擴大基地改造星球,以求人類文明繁衍。

二、空間站飛行4.2光年,期間處於低消耗模式,人類在休眠,不需要消耗食物,只需要消耗電力就可以。

三、三十萬噸燃料只需要用來加速、減速以及避開障礙物一類調整的行為,題主如果學過初中物理就應該明白慣性這個概念,當飛船在宇宙這個無外力的空間中勻速行駛時是不需要動力的。

四、聯合政府也不傻,不可能把自己文明的未來交給一個人工智慧,moss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監管,僅有一定的許可權,處於聯合政府之下,聯合政府滅亡後,宇航員會組成新的聯合政府,亦或者宇航員自動繼承聯合政府的許可權。

最後,電影中要帶地球走不是我們不能離開地球,而是我們不想離開地球。當時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離開行星可以在外太空生存的水平。


謝謝邀請噢

看電影的時候,作為一個完全天文和物理學廢的我一直沒太搞明白電影里火種計划到底能不能進行下去,畢竟電影里雖然搭載了30萬人類胚胎,好多好多基礎農作物種子還有人類幾乎全部的文明資料庫,但宇航員能撐到飛船飛到宜居星球嗎?

假設一:宇航員能通過深度休眠及間斷性地蘇醒盡量維持生命,在2500年後全體蘇醒,抵達宜居星球,完美結局。

假設二:宇航員的生命維持系統根本保障不了他們活2500年,那飛船就要在沒有任何人類存在的情況下抵達目的地,而屆時誰來將人類胚胎繁育出來?即使胚胎繁育成了嬰兒,那以後誰來作為領袖來教導這些嬰兒成為心理健全的人類,而不是徹底失去文明和語言,淪為原始社會,喪失了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emmm如果在moss的協助下這些人類胚胎健康成長,也懂得使用飛船攜帶的資料庫,人類的文明沒有遇到斷代的情況,可是在一顆人類沒有踏足過的星球上重建文明估計也挺難吧。

假設三:最悲觀的結局就是飛船還沒到目的地就遇到什麼隕石啊,燃料不足啊,飛船系統故障等等問題直接半路撲街了。

噢~其實我覺得如果按照假設2來寫小說或拍電影的話,我會特別期待的2333,飛船經過2500年的漫長飛行,最終幸運地抵達了新家園,在一年前飛船自動開始培育的人類胚胎也即將面臨生產,這些沒有父母長輩,沒有年長同類教導的人類胚胎能不能重建人類文明呢。


火種計劃本質上等同於旅行者號上的那個金唱片,是一個純粹的資料庫。

這個計劃的本質似乎就是儘可能地保存地球上一切物質和資料,然後寄希望於一個概率極小的事件——「某個外星文明在茫茫宇宙中剛好與領航員號相遇,而且這個文明剛好就十分願意根據儲存的資料將地球生命物質進行了還原,從而成功延續了人類的文明。」讓宇航員休眠只是為了減少能耗+人道主義關懷的權宜之計而已,按照領航員號的條件,生命物質最後肯定是無法保存了,如果剛好有個願意幫助人類延續地球文明的外星文明,那它最好此刻正在柯伊伯帶附近轉悠,不然就算找到了領航員號也妥妥地只剩書面資料可以參考。

不過舊文明扶植新文明這種事在電工的書里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吞食者里就出現了兩次,波江座文明想來救地球文明+將軍等人帶著地球最後的土地希望扶植螞蟻文明。

所以火種計劃保存資料的任務應該能夠完成,延續人類文明的任務就只能寄希望於下家的良心了。


唔,先是劉培強回到休眠倉。

然後moss拋離休眠倉(之前維生系統就已經關閉了)。

然後就按計劃維持最小消耗,飛向未知的宇宙,直到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崩潰,失去控制。漂浮在茫茫宇宙,最終化為宇宙的塵埃,回歸自然。


一個個來。

先聊聊目的地。目的地不可能再是三體星系了。那裡沒有行星。下一個目的地得找個類地行星且溫度在宜居帶,有豐富大氣,大氣以碳氮氧三種元素為主,最好沒有智慧生命。這一篩選,估計幾十個光年裡面很難再找到了。以目前科學家發現沃爾夫1061C雖然離地球只有14光年,但它被潮汐鎖定了,地表溫度可能會很難適合生物生存。那麼最適合地球的莫如地球大表哥開普勒452B了,距離地球1400光年,慢慢飛總能飛到的。

再聊聊領航員們。不論是飛往沃爾夫還是452B。這些活生生的人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我不清楚低耗模式究竟有多少能耗。但我想說,如果能耗不容許,他們絕對是需要被犧牲的。

聊聊moss,moss在漫長的星際生涯中,能不能進化出智能生命,看它的造化了。如果進化出生命了,還能不能遵守當初的諾言,復活人類文明呢?

火種計劃事實上並不美好。地球拷貝版太少了。大表哥離的太遠了。而且大表哥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智慧生命,都是未知數。浩瀚的宇宙中,危險重重,這比大航海危險多了。靠一個強人工智慧,究竟能有多遠,沒人知道。領航員睡了,估計很難再被叫醒。而且,叫醒了反而說明到了最危機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