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分析大多是說人的壓力等於支持力,支持力大於重力,可是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反作用力,同時消失,為什麼人可以從地面躍起?


其實起跳之前必然有一個下蹲的過程,然後在起跳的過程中,人通過蹬地,從地面的支持力獲得了加速度,並在支持力大於重力的時候,一直保有加速度。

如果離地時,人依然保持有向上的速度,就會離地,並在離地之後做豎直上拋運動或者斜拋運動。

所以人能夠獲得加速度的的根本原因在於蹬地,能夠離開地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慣性。


你用手頂住彈簧上面,將彈簧壓縮,鬆手後彈簧就會跳起來。人的身體從壓縮到伸展的時候就類似彈簧,在下蹲後再伸展的時越用力,你對外部的力越大。你對地面作用了大於重力的力,你整體會有一個向上的加速度,你整體在向上(整體速度並不一致,開始下半身速度小於上半身,躍起後身體的內力會協調體內各個部分的速度),等你完全伸展開了,腳掌開始「飄了」,慢慢沒有觸地感時,你此時存在速度,按照慣性你會向上運動。

壓力和支持力是同產生同時消失,在你躍起之前腳掌是沒有速度的,一直與地面接觸,支持力由於身體內力的作用,「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了,最後身體其他部分因為慣性向上運動,再帶動腳掌,使腳掌也開始有了速度,身體全面開始向上遠離地面,最後又被重力「拉回來」


謝邀,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F1=F2,人跳起來,是因為人對地面的作用力而獲得地面對人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人作用在地面上,地面作用在人上。


用功來分析很簡單啊。

在起跳過程中,支撐力大於重力,支撐力與重力做功合計大於零,所以人腳離地瞬間人體動能大於零,自然就會跳起來。


什麼是力學,重力和浮力,拉力和推力,公斤*米秒,電壓*電流,都是一對兩性聯繫時間原理的正中統一標準系統。都是兩性方向速度的正中時間標準統一系統原理模型。自身和父母是生命時間統一系統原理模型。都是一對思維機械邏輯電路兩性時間生命系統,都是神經信息網路系統和電力機械繫統,都是電壓電流時間能量標準的公斤米秒速度重量時間原理模型。所以人可以從地面跳起來。


壓力和支持力雖然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但是並不是瞬時的。對於人而言,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支持力存在且支持力>重力的時間段,人受到合外力向上,因此產生向上的加速度,因為這個加速度存在於一段時間內,因此人獲得了向上的速度,當人與地面虛接觸時,如果人仍然有向上的速度,就會離開地面。


可以將人簡化為由彈簧連接的兩個物塊。蹲下然後起跳過程可以看作壓縮彈簧後釋放。彈簧提供的能量足夠大(可以看作人體肌肉產生能量)時上面的物塊會通過彈簧把下面的物塊拉起。

從動量角度看,起跳過程中支持力一直大於重力,所以人有向上的動量。


因為你跳起來之前有一個加速階段,這個階段中你的腿雖然沒動,但是上肢部分在向上加速,等你完全站直了你的上半身是有一個向上的速度的,此時根據動量守恆原理你的腿會被加速,上半身減速,最終達到一個均衡的速度,然後這就是你脫離地面時候的初速度,你就起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