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目前不長的5年醫學生生涯中,有2門課讓我對生命有特別的崇敬和對給予我生命母親的感謝,一門是組胚,一門就是婦產。

組胚告訴我們從兩個生殖細胞結合成為一個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婦產告訴了我們,究竟母親們在給予我們生命的同時自己承受著多大的風險。

————————————————進入正題———————————————————————

這個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精力所限,拋個磚頭。對於母親按照發生於妊娠的不同時期,大致可以分為妊娠期疾病(包括產科併發症與妊娠合併內外科疾病),分娩期併發症,產褥期疾病。

妊娠期併發症中最為常見與最為嚴重的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異位妊娠。這兩個每個都可以寫很長很長的科普文,在此我盡量通俗簡單的介紹一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是一類一般出現於妊娠20周以後以高血壓、蛋白尿為主要特徵,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與妊娠合併原發性高血壓五類疾病疾病。據《婦產科學(八年制第二版)》國內發病率9.4%-10.4%,目前的發病機制不明。

簡單解釋一下:

1.妊娠期高血壓是血壓升高在妊娠期才首次出現,產後12周內血壓可以恢復正常,尿蛋白為陰性。妊娠期高血壓一般不重,可能僅為暫時的,但是也有部分可進展為子癇前期,也可能在產後12周血壓不恢復轉為慢性高血壓。

2.子癇前期是由於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由於全身小血管痙攣,影響有效循環血量導致腎臟灌注不足,以出現蛋白尿為重要臨床表現的疾病。但須蛋白尿的出現時間可早於血壓升高時間。子癇前期就是很危險的產科併發症了,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可出現肝臟梗死或出血,肝包膜下血腫破裂,腦血管意外等嚴重併發症,危及胎兒母親生命。發生於孕34周前的重度子癇前期稱為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EOSP 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這些患者起病早,胎兒未成熟,孕產結局很差。3.子癇是在子癇前期基礎上繼續進展,發生抽搐,昏迷的一類疾病。典型發作眼球固定,瞳孔散打,頭偏一側,牙關緊閉,口角抽動,數秒後全身抽動,意識喪失,抽搐時可有呼吸暫停。(與癲癇患者抽羊角風類似)抽搐過程中易發生舌咬傷,摔傷,骨折,昏迷中嘔吐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4.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先發一些,緩慢更新,晚上去eason演唱會哈哈哈哈~~~

從懷孕到寶寶出生,這是一個幸福甜蜜的過程,但也是有風險的。所以,母親真的是太偉大了!回家一定要好好孝順她呦!今天,深讀君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產科兇手--羊水栓塞吧。

羊水栓塞的發生率少說也有八千分之一,中國每年近兩千萬的產婦里,最少有2500個准媽遇上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致死率70%—80%,絕對屬於一線殺手!

啥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中的有形物質,胎兒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糞,和促凝物質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的嚴重的分娩期併發症。

定義看不懂?那深讀君用幾個詞來介紹羊水栓塞。

時間短

「只聽見產婦叫了一聲,居然,居然人就沒了!」

從發生癥狀到死亡時間非常短,一切都還沒來得及,就結束了。

無徵兆

不管產檢多嚴格,生產過程多規範,都沒用,羊水栓塞說來就來,毫無徵兆。

確診難

在生產過程中,醫生看到的癥狀是,產婦喘不上氣了,大出血了,休克了。

很多羊水栓塞都是通過屍檢才確診的。

羊水栓塞就是羊水跑到了媽媽的血液循環系統中,搞出來的大麻煩。

子宮長得像個倒掛的梨,胎膜包著寶寶和羊水,就像一個大水球掛在子宮裡。

這個水球和子宮的連接處,就是胎盤,是媽媽世界和寶寶世界的中轉站。

氧氣和營養物質通過媽媽的血液小火車,送達胎盤;寶寶的小火車裝著垃圾和二氧化碳也來到胎盤。

這些物質在胎盤完成交換,然後各回各家。寶寶的血液,媽媽的血液、羊水,各走各路從不糾纏。

要生了,胎膜破了,羊水出來了,此時媽媽的血管只要出現破損,再加上子宮收縮,宮內壓力增加,羊水就容易混進媽媽的血液啦。

特別是前置胎盤的產婦,急產婦、高齡初產婦、多次生產的經產婦,使用催產素或剖腹產的產婦們更容易出現血管破損,也更容易受到羊水栓塞的攻擊。

深讀君還是帶你去看看羊水栓塞的犯罪過程吧。

過敏反應

羊水進入媽媽的血液循環,被媽媽的免疫系統當成敵人入侵,免疫系統啟動最強防禦模式,就像引爆了核武器,後果很嚴重,短時間內就可以導致休克。

醫學上管這個叫過敏性休克。

栓塞

羊水中的胎兒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糞等有形物質,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跑進了肺里的血管中,造成堵塞,這就是肺栓塞。

這一堵,心臟不停地泵、加壓,怎麼血液還是不暢?這種高強度的心臟收縮,搞得心臟累過頭了,就會發生心衰,危急生命!

大出血

血液中有個叫凝血因子的傢伙,哪裡血管破了,它就被激活,拉著血小板往上一撲,就把血止住啦。

羊水中有一種促凝物質,它能瞬間激活凝血因子。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根本不管有沒有出血,就拉上血小板抱團,血栓也就形成了。

這種促凝物質搞出來的血栓那是全身都是,數也數不清啊!這種極端可怕的情況醫學上叫做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洋名DIC。

凝血因子都去形成血栓了,真正破裂的血管附近倒找不著它們了,血嘩嘩往外流,啥阻力都沒有,大出血就這樣發生了。

羊水中的促凝物質對媽媽的血液循環系統的破壞是致命的,不是搞出數不清的血栓,就是鬧出大出血。

一旦產婦發生羊水栓塞,搶救成功率也不足三成。就算萬幸搶救成功,也將會面臨五到十萬的搶救費用。

誰的免疫系統會對羊水物質過敏?不知道。

誰的促凝物質會搞出血栓,搞出大出血,沒人知道。

只有事到臨頭,才知道「原來是你」。

一切都無法預知,一切都在瞬間發生,一旦出現就幾乎奪走一切!

面對羊水栓塞這個貨,深讀君能想到的不只是醫療,還有保險!!!

內容參考來源:

產婦休克、大出血、猝死背後真兇是誰?解密產科第一殺手羊水栓塞?

mp.weixin.qq.com圖標


什麼是胎兒窘迫?

是胎兒在子宮內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狀態。

急性常發生在分娩期,慢性發生在妊娠晚期,但可延續至分娩期並加重。

為什麼會發生胎兒窘迫呢?

1.孕媽媽患有某些疾病,導致體內血液含氧量不足,當輕度缺氧的時候,准媽媽多沒有明顯癥狀,但對胎寶寶有很大的影響。

2.胎寶寶有先天功能異常或是先天畸形,導致缺氧。

3.臍帶、胎盤機構或功能異常 臍帶和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氧及營養物質的輸送傳遞通道。 臍帶和胎盤功能障礙必然影響胎寶寶不能獲得所需氧及營養物質。

胎兒窘迫的癥狀

出現窘迫的寶寶一般會心率下降、胎動發生變化(甚至消失)。

當胎動減少,尤其是當胎動低於4次/小時時,要注意胎死宮內的可能。

准媽媽可以感覺到的:

1.胎心異常

胎心異常改變是胎兒窘迫最早出現的癥狀,胎兒的正常心率為120~160次/分,160次以上或120次以下均屬不正常,低於100次表示嚴重缺氧。 窘迫時先是表現為胎心加快,之後心跳開始變慢、變弱,節率也變的不規則。 但應注意,當子宮收縮時,由於子宮—胎盤的血液循環暫時受到干擾,使胎心變慢,而當子宮收縮停止後,胎心很快就恢復正常。 因此應以兩次子宮收縮之間的胎心率為準。

2.胎動異常

胎動是胎兒生命體征之一,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可靠性達80%以上。正常情況下,胎動每小時不少於3次,12小時應不低於30次。 如果臨產後胎動突然急劇增加,變得頻繁而強烈,則提示胎兒可能出現急性窘迫,大多是臍帶受壓、胎盤早剝等造成胎兒急性缺氧所致。 若當天的胎動次數較以往減少30%甚至更多時,就是胎動減少。而胎動一旦消失,胎兒隨時可能發生死亡,死亡時間大多在胎動消失後12~72小時。

你能做什麼?

如果你發現胎心率或胎動有明顯變化(明顯減少或頻率很高),請立即就醫。

參考文獻
  • 1.婦產科學---豐有吉/2版/八年制/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


胎兒臍帶扭轉,臍帶扭轉,臍帶扭轉!
忍不住要來寫點。!!!懷孕是女人一生重要的決定,也是高風險的決定。就像為人母,從來不是一個輕鬆地角色,她是女人最驕傲的職業,也是為之辛苦一生的職業。從懷孕開始,風險處處都在從吃東西說起:飲食情況關乎你自己是否增加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等疾病風險,同樣,吃也關乎胎兒生下來是否發育健全、長大後的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風險。最近Science才出來一篇文章:Early-life nutrition modulates the epigenetic state of specific rDNA genetic variants in mice,Vardhman K. Rakyan et al,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f7040, Published online 7 July 2016講的是母親孕期飲食會影響後代DNA的表達表觀遺傳學是指DNA的外部修飾,使基因「開」或「關」。這些修改不改變DNA序列,但是卻會影響DNA的表達。

研究人員對8%低蛋白飲食和20%蛋白的正常飲食進行了比較研究,探究不同飲食下孕鼠的後代的影響。在正常飲食的斷奶後,研究人員觀察後代DNA甲基化的任何差異。當細胞受到壓力時,也就是模擬當孩子長大以後,遇上饑荒或者節食,即當營養水平較低時,他們會改變蛋白質的生產作為一種生存策略。低蛋白飲食組的後代有甲基化基因,減緩了基因的表達,可能會影響核糖體的功能,以及更小的後代(可能輕25%)。這些表觀遺傳效應發生在一個關鍵的時間,即子宮內,這些影響可能會是永久性的存在,與未來環境因素一起決定胎兒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會不會出現,在什麼時間段出現。相比斷奶後後代本身的因素,懷孕期間母親的飲食可能更多的影響後代的表觀遺傳狀態和體重。

第二;說說懷孕後的疾病風險

妊娠早期,也就是懷孕前三個月你可能面臨常見的妊娠劇吐和流產

三個月內,妊娠造成的早孕反應(噁心、嘔吐)是常見現象,並不用刻意擔憂,但少數孕婦反應嚴重,可以頻繁嘔吐,且不能進食,全身體液及新陳代謝紊亂,危及生命。

而且這種劇吐多見於「自以為身體很好的年輕初產婦」,拋棄無知,懷孕是個高風險活!

懷孕之前做好功課,該做什麼檢查,該怎樣面對孕吐等問題,什麼時候應該看醫生。不自己了解,誰也幫不了你。

流產

7個月以內,胎兒不足一公斤,妊娠終止就是流產。

大多數的自然流產多與染色體異常相關,也是自然界優勝劣汰的結果。15%的妊娠以自然流產而結束,這並不是多麼恐怖的結局,坦然面對,下次再來。

既然有流產,腹痛、下體流血、心慌、就很常見了。

哎,想睡覺了,下次再寫

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糖尿病

情場老手,多次刮宮的————常常以前置胎盤為結局

胎兒的土壤被一次次的墮胎傷害的凹凸不平,營養不濟,不得不需要增加胎盤表面積,覆蓋更多位置,甚至把膀胱、輸尿管等周圍相關組織的血液營養也搶走,寶貝就是母親最大的寄生物,它本可以與母親安然同存,奈何母親給不了那麼多的生活必需品。

等到前置胎盤分娩的那一天,也就是母親膀胱、輸尿管、腸,等諸多周圍組織血管被胎兒強行拉爆的一天。

出來混都是要還的,做好避孕,別輕易墮胎。

為了挽救前置胎盤母親的生命,提早剖宮產是常見的處理手段,嚴重的時候結紮周圍血管,還是管不住就只有切除子宮。有時候不是醫生不救你,不是醫生要害你,年輕時候欠債太多,孩子來找你討債你不得不還。

睡了睡了,下次再寫


異位妊娠 先兆流產 妊高 子癇 妊娠合併糖尿病 妊娠期子宮肌瘤 前置胎盤 胎盤早剝 羊水過多過少 臍帶繞頸 臍帶過長過短 臍帶受壓 臍帶真結 宮內缺氧 宮內發育遲緩 羊水栓塞 宮縮過強過弱 頭盆不襯 胎位不正 產後出血 產後抑鬱症……本身有高危因素的孕婦以上情況的可能性更高(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育史,流產史,婦科手術史,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身高體重……)
還有妊娠性脂肪肝
臍帶真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