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玩的兒童長大了……

太吵,誰能受得了孩子那種聲嘶力竭玩命般的叫嚷,而且要命的是這玩意還能傳染,一個熊孩子能帶動一窩瘋。反正只要一樓有兒童遊樂設施的店,我絕對不堂食。

肯德基麥當勞已經不像上世紀那樣靠小孩子來招攬生意了,所以為了改進客戶的用餐體驗,他們應該撤掉兒童樂園設施才對。


兒童樂園的解讀可以有很多,結合自己體驗,我覺得它做得到功能就是加深本土化,獲得各年齡段顧客認同。

時間回到十年前……

首先,90後、00後不具有購買力,樂園吸引的是作為孩子的他們。麥當勞、肯德基利用娛樂設施吸引他們並培養下一代的快餐口味,從小接受快餐文化。

其次,50、60、70後呢?他們見證了九十年代開始麥當勞、肯德基進入中國,那是麥當勞、肯德基的形象時西餐,不便宜,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快餐形象。很顯然,他們並不傾向於選擇當時被稱為「垃圾食品」的快餐。

但是,他們的孩子、孫輩讓他們走進麥當勞、肯德基餐廳,他們得以真正進入餐廳中,感受西方快餐帶來的優勢,與此同時,他們的口味也被形塑為快餐口味。享受著免費空調、廁所、洗手液和衛生紙……

那麼,80後呢?他們纔是當時消費的主要羣體。樂園於他們來說意義不大。

樂園的意義在於吸引顧客,那麼誰是顧客,我們要看到小孩背後的人,就是50、60、70後,90、00後是潛在的、指向未來的客戶。

以北京為例,現在的麥當勞裏有六十幾歲的大媽大叔、有自習的學生、還有家長與孩子……但是,現在的餐廳中並沒有樂園。因為在某種意義上,麥當勞、肯德基不需要了,樂園可以說是擴大顧客羣的工具。現在的裝修更現代,沒了麥當勞叔叔、沒了肯德基的公雞吉祥物,他們正在以顧客更希望存在的方式經營著……

曾經的卡通形象吉祥物和樂園一樣,幫助麥當勞、肯德基以一種無侵略性的姿態進入中國市場,並成功為下一代植入快餐的口味。但我更想說,樂園讓更多人,尤其是本身對快餐文化不瞭解的人羣走進餐廳,這本身就是成功。因為若不是真正的「在場」地體驗到快餐文化,那麼快餐的形象永遠都是垃圾食品,是不健康的。但事實上呢?它無疑比其他餐廳衛生、有品質保障,還能促進就業、連結社區裡面的各個羣體。


不是消費主力 也沒有更多的利潤貢獻 反而投入更多精力和空間
麥當勞幾乎沒有了 肯德基還有M的定位要瞄準年輕人
對兒童樂園大量投入的去清潔的人力物力 是在消費羣體裏找不回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