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上的新聞,就拿最近的高鐵攔車事件來說,寶雞攔車事件新聞標題多類似於「高鐵再現」乘客堵車門"事發寶雞南站 女子與丈夫吵架後攔車門」,合肥攔車事件新聞標題多類似於「合肥高鐵扒門」,上述兩個事件標題均未提及省份,但是在涉及河南的新聞時,標題多類似於「河南鄧州發生襲警事件 多人毆打交警!警方:已拘留肇事者」,如何看待此類情況?是不是記者們自帶天然河南黑?


謝邀,標題加不加省份,屬於個人習慣的問題,一般而言,大城市可加可不加,中小城市以添加為宜。回到你舉的例子,兩次高鐵扒門發生在火車站而不是寶雞或者合肥市內,按道理屬於鐵路口的事情,不需要單獨標註省名。而鄧州名氣太小,單拎出來也沒有讀者認識,所以需要加上河南來增強知名度。如果是鄭州,加省份的可能性就會小一些。

再說了,貼標籤蹭熱度,也就北京上海廣州,紐約東京倫敦幾個地方蹭的上,貴河南有什麼好蹭的?真以為別人都愛嚼你們那點黑歷史?當梗都硌牙


瀉藥,從業10年的一線記者來回答你:

首先,你認為的記者黑河南的事兒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另外我要告訴你,你在互聯網上看到的新聞,大多數轉載於紙媒或者紙媒下屬的新媒體號。在轉載的時候,網站編輯會對題目進行加工,而且網站的編輯真正懂一線採訪並且有資格採訪的記者基本沒有,尤其是門戶網站。

我承認門戶網站很牛逼,但是她們沒有採訪權,旗下的那些所謂記者,實際上是沒有新聞記者證的。

所以,你去看別人更改過的標題,然後認為記者黑河南,實在是……就好比你喫了一口別人嚼過的黃瓜,然後來找賣黃瓜的投訴說黃瓜裏有大米,你覺得這樣好嗎?不是應該找嚼黃瓜的人投訴嗎?答主開個玩笑,題主別介意哈。

其次,說起河南,從傳媒發展來看,在自媒體開始前,河南的輿論管控環境反而是最好的。河南很多牛逼的新聞大事兒都是河南媒體報道出來的。比如說天價頭事件,比如說xx寺廟方丈等等。

我去過兩次河南出差採訪,一次是1942上映前去採訪一些經歷過那場饑荒的老人們,一次是去鄭州採訪武林風。

怎麼說呢?我覺得河南人還是挺厚道的,至少我08年初去鄭州,火車站根本沒有拉客的,挺純樸的。

我當時還跟鄭州某媒體的大哥一起喫飯,也聽說了某方丈睡了女大學生最後掏錢了事兒的故事,而且提供情報的線人就是河南某部門的人。說真的,河南很多政府部門都願意給記者提供線索,這算是比較好的了。最後,這幾年黑河南的人少了,其實哪個地方都有壞人,至少我在兩次去河南的經歷中:08年在鄭州呆了一週,1942電影上映前我走遍了大半個河南,接觸到的河南人都很純樸
首先,起這樣的標題不一定是記者有地域黑,而是讀者們有地域偏見,而記者利用這樣的偏見來賺取眼球和流量,同時也擴大了這種偏見。其次,展開說說遇到地域歧視該怎麼辦。可以分「公」、「私」兩個方面。

於公,可以證偽,小到一篇文章,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工具來探究到底有沒有誇大和虛構的部分;大到一種觀念,比如XXX人偷井蓋,這樣可量化的偏見是最好辦的,通過數據就可以反駁了。

於私,可以做的著實不多,只能以自身的言行來影響周圍的人。
當然是啦題主多留心還能發現黑老師/學生的


河南黑我不知道,但是在上海,肯定是上海市民
記者和網站編輯為了提高閱讀量什麼幹不出來?愚以為,商人逐利,記者逐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