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母音與輔音的本質區別之一是發音時氣流在口腔通道里是否受到阻礙,情況是否果真如此??


根據發音時氣流是否在口腔受到阻礙區分母音和輔音,會遇到一些「麻煩」。

事實上任何音段,氣流在口腔都會受到阻礙,只是阻礙的輕重不同。

究竟阻礙到什麼程度算輔音,很難確定一個指標。也正因為如此,有人提出了近音.半母音這樣的概念。

舌尖母音.介母音.鼻化母音都是是有明顯阻礙的,甚至比某些輔音都阻塞明顯,但是一般都不認同它們是輔音。

同一個音,在一種語言裡被認為是輔音,在另一種語言裡被認為是母音。同一個音有人認為是輔音,也有人認為是母音。總之,有些音究竟是歸屬輔音還是母音,誰的解釋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最後的辦法其實是不做解釋,或者說母音表裡的就是母音.輔音表裡的就是輔音。

事實上,把母音和輔音定義為實體音段,就註定了兩者的關係扯不清。

我對母音的定義是:基礎穩態音色。對輔音的定義是:氣流控制模式。無論輔音還是母音都不是實體音段,而是構成聲音的一個要素.一個層次。它們和音調.音強.音長一起合作才能構成完整的實體音段。——也就是說語音不是隻有四個要素,而是有五個要素。——由於時間限制,在此不做詳細解釋,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相關知乎回答和討論。——當然,對於認真閱讀我的回答.真心想弄清楚問題的朋友,我會做進一步的解釋,願意與之相互討論。


無論母音還是輔音,發音時只要有氣流,其在口腔通道里就會受阻礙,區別在於,發母音時候的氣流是一種被動的氣流,發響輔音時候的氣流具主動的成分。發母音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開口通道越大,氣流越弱,開口通道越小,氣流就越強,而,輔音與母音之間的氣流強弱無需比較,且實際上,氣流的強弱只是一種發音的效果,實際上也無需理會(譬如用相同語氣發音時,發吐氣音[p]時的氣流自然會比發推氣音[b]時的氣流要強些)。

一直以來,對於母音,大多數的書本都會教授我們相應發音的口型和舌位,並企圖以此令我們掌握母音的正確發音,但這裡要指出的是,母音是通過運用口腔部相關肌肉以顫動的方式振動口腔裏的空氣實現發音的,跟對舌頭的運用無關,當我們以一定的會意口型及一定的開口度顫動口腔裏的空氣去發單母音的時候,我們的舌頭會很自然地處於某一個位置態,當我們發復母音的時候,舌頭也會很自然地從一個位置態過度到另一個位置態,進而作為其中一個因素會對我們所發的母音的聲音效果發生相應的影響,但在這樣的過程中,舌頭的動作始終是被動的,所以也是不需要去理會的,一切企圖通過掌握正確的舌位去發好母音的行為都只能夠是一種本未倒置的瞎折騰。

舌頭和嘴的主動作用體現在輔音的發音過程中,輔音是依了一定的會意以一定的方式在口腔通道里建立阻礙然後又依了一定的會意運用一定的運氣方式製造氣流實現發音的,不過,有一部分輔音並不通過製造氣流實現發音,其通過運用一定的會意動作作為一個輔音因素在母音的背景下(也即口腔部相關肌肉顫動的背景下)實現對聲音效果的影響,這樣的輔音因素在廣義上也可將其視為一種輔音音素,在這裡將這樣的輔音稱之為「啞輔音」,相應地,將通過製造氣流實現發音的輔音稱為「響輔音」, 當然,這裡的「響」是相對而言的,響輔音實際上也是比較弱的音。

平時說話的過程實際上是我們一次次的對從肺呼出的空氣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控制與利用著的過程,但這裡要指出的是,在發音的過程中,聲帶如果振動的話,那振動都只能夠是一種被動的發生,振源是口腔部相關肌肉的顫動,我們都不可能主動去振動聲帶發音,聲帶被動振動的發生是肌肉及軟骨傳導的結果,進而造就一個伴隨有聲帶的被動振動參與其中的共鳴的效果。

區別於母音,輔音有以下幾個特點:1、輔音通過運用一定的運氣方式製造氣流實現發音,又或通過運用一定的會意動作影響發音,而母音是通過運用口腔部相關肌肉顫動口腔裏的空氣實現發音,這是兩種音素的本質區別;實際上,在發母音的過程中,我們的口腔也是有氣流通過的,但那樣的氣流是說話時肺部被動呼氣的結果,無需理會。2、即便是響輔音,其發音的目的是「開個頭」或「結個尾」,其用力是一過性的,因而相應音效不具可持續性,而母音是一種顫音,相應音效具可持續性。3、響輔音的用力是朝某一方向的一過性用力,因而正確發輔音時,聲帶都是不振動的,假如聲帶振動的話,那是因為我們同時發了某種或強或弱的顫音了;當然,當我們發母音時假如口腔部相關肌肉顫動用力度比較弱的話,聲帶也是不會產生振動的,進而共鳴振動也無以發生,聲帶的被動振動發生與否一方面跟口腔部相關肌肉顫動用力度的大小有關,另一方面還跟每個說話者聲帶自身的起始振動閾的大小有關,當振源所引發的振動強度低於這個閾的時候,聲帶是振動不起來的,當我們跟別人耳語時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補充點:

1、在普通話的音節當中,輔音是沒有單獨發音的情況的,而在英語的音節當中,輔音是有單獨發音的情況的,譬如單音節單詞「bed[bed](牀)」當中的音節尾「[d]」。

2、發響輔音的時候,嘴或(和)舌構建阻礙的動作是主動的,構建阻礙的目的是製造這樣的又或是那樣的氣流,所以,嘴或舌對氣流的阻礙不是主動的,儘管,產生氣流後也即意味著同時必然會伴隨有阻礙。當然,發母音的時候,口腔通道對氣流的阻礙也不是主動的。

貓嗅狗:英語發音原理(完整篇)(內附普通話、廣州話、韓語、日語之《發音原理》及《英語單詞結構的奧祕》鏈接)?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母音和輔音從本質功能上講,母音可以和輔音拼讀,母音和母音也可拼讀,而輔音只能和母音拼讀,輔音之間不能拼讀,只能逐個讀出。


清輔音當然和母音有明顯不同,一個不振動發聲,另一個振動發聲。

濁輔音和母音之間並沒有本質區別。如果把濁輔音的持阻和除阻看成一個整體音,持組和除阻之間的差異越大輔音性就越強,例如塞音bdg,持組和除阻的差異越小母音性就越強,例如央母音。介於之間的高母音和摩擦音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很多音都是即可以做母音又可以做輔音,例如vz等輔音,硬把它們當母音用也沒問題,中文就有現成的例子。


題主的看法大致是對的,大概確實是通過sonority做一個判斷。所以也就會有semivowel和glide不好區分的情況出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