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沒有。

區區教育環境,什麼都阻止不了。


應試教育也好,其他的教育也罷,國家在乎讓精英脫穎而出。100個孩子中誕生一個精英,他們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而其他的99個孩子,有一大半是種地,還有做工人。

人民有愚昧,有笨的。國家為什麼要花巨額資源去浪費在這些人身上呢。

如果國家要花錢在那些人身上,國家就會倒閉。一個家裡,都掐著錢過日子,一個國家也是如此。錢再多也不能浪費。不是嗎

所以,應試教育中,自然淘汰弱者,強者顯現。是正確的選擇。

做家長難,國家更有苦衷。

如果一個家裡有10個孩子,父母就懂了。錢要用到成績好的孩子身上,不可能投資成績差的孩子身上。除非家裡錢特別多。

孩子讀書,就要花大量時間去學習。去讀語文,數學和英語。國家的高考分數決定孩子的命運。那麼,每一個家長都要以這些為重。競爭越是激烈,孩子只能用盡時間讀那些高考學科了。從而沒有時間去想或實踐更多的了。

如果要改變高考,就等於是讓窮人沒有機會翻身。這是絕對不公平的。現在看來這個制度是公平和合理的。

因此,教育是什麼,不言而喻了。

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工作的貴賤,都是農民占多數,都日子不好過,誰不想翻身。失敗者不斷的抱怨,也是能理解。但,總有一些人日子過的不錯,他們是生活的贏家。都是靠努力,靠頭腦贏得了生活的幸福

可是,古代教育那麼落後,難道人們都生活的差嗎?不,因此和教育的先進落後無關,和競爭,努力有關。國家教育也正是在體現誰更努力,更能吃的起苦。讓那些能吃苦耐勞的聰明孩子脫穎而出,就是核心所在。

沒有十全十美,只要大方向正確,就是合格的教育

道理都懂,只是很多人就是不服輸,這是心態問題,非教育問題。


我只能說不知道。所謂應試扼殺的,怎樣確定不在應試的環境我就可以得到呢?如果不是應試,我對應的是要參加素質教育嗎?這樣說來,扼殺了什麼的並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決定教育的那些因素吧,諸如經濟,人脈。單純的改變應試教育,結果只有沒有學校上。因為素質教育只是為少數人開放的。


低能老師會一個直學生的想像力。中國的教育並沒有遏制我什麼。只是。中國教育體制內的管理讓那些不合格的教師留了下來。


儘管成績很好,學習努力,我仍然感覺自己九年沒有認真思考過問題。

我動手寫字用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超過動腦


樓主自己先講一下自己的經歷。在我從記事起一直到讀高三之前,我都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可是自從上了高三,無窮無盡的題海戰術讓我對英語的閱讀理解感到極度厭煩,甚至到了想撕試卷的地步。儘快樓主高考英語128分(雖然不高,但絕對不差),但是到了大學卻處於完全不想學英語的狀態。我認為這是應試教育帶給我的一個很悲哀的影響,它扼殺了我原本對於英語的喜愛。如果不是這樣,或許我現在正在從事口譯或者同聲傳譯工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