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唐家三少,天蠶土豆那種的玄幻小說,是真正的武俠,真正的江湖,從心底羨慕的那種感覺。最近在重溫武俠經典,一時有感而發。想了解一下。


會不會有取決於有沒有足夠好的作品。

其實網文讀得多的更多是十年前十七八歲這一群人,畢竟那時候沒有更多的娛樂方式,甚至課外讀物都很少,知音意林萌芽故事會都能啃出香味來,你讓他們怎麼去挑選閱讀對象?

那時候金庸只夠看一個學期,古龍差不多也夠看一個學期,頂多算上黃易梁羽生溫瑞安卧龍生還珠樓主諸葛青雲倪匡,真心不夠看,關鍵是裡面的大俠們還倍兒拘謹,所以你說,狂神神墓這些來了,不是橫掃一大片嘛。

那時候是2G諾基亞時代,論壇社區已經是最高配了,所以讀網文是那個時代的時髦,是買個時代的追劇,是那個時代的社交貨幣。

可是00後呢,他們十七八歲的時候,鮮肉時代都要過去了。曾經的小說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文物,天下霸唱和金庸和魯迅都一樣,都是過去時。

就像看爽文的追更模式(很多讀者自以為依舊時髦),一樣過時了。

既然都是過去時,沒有社交貨幣輸贏,其實孩子們的閱讀,基本都是選擇性的。

什麼好看,什麼合口味,就看什麼。

他們可能會為流量打call,可能去看流行的劇,可能去討論一些時鮮的瓜,因為那是他們的社交貨幣,但他們想看書的時候,還是會去找好看的,會去找合口味的。

私人空間,誰會和自己過不去呢?

我認識的不少孩子,看金庸的有,看劉慈欣的有,看羅琳的有,看村上春樹的有。

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部落化會越來越強,他們看的書,未來也是他們自己的圈子,自己的部落。

可是大浪淘沙,數十年來,哪怕是通俗小說裡面,真正留下的,可以被孩子們選來讀又不過時的,不過寥寥幾冊而已。金庸一手帶起了武俠盛世,但四十年來後繼者影響力無人能出其右,天下霸唱一人開闢盜墓一門,但走出來的大概只有一個半作者,劉慈欣三體驚艷世界,但能比肩同進者也不見其人。

所以,繞回來,00後(就算00年)如果讀武俠,大概就是這幾年會讀,但這幾年武俠基本沒有好作品,沒有能領風騷的作者,所以他們要看的話,大概率是看過去的作品,這樣的選擇不會是大多數,所以不會成為集群。

10後(就算10年)要讀武俠的話,大概率會在八到十年之後開始讀,而2020到2030年之間,如果有作者創作武俠(或者類武俠)的話,那作者應該是80後到90後,因為武俠的創作大概率還是需要熱血的,所以適合的創作階段不應該會晚於40歲。

而8090後正是受到金庸為首的新武俠影響的最後一代人,他們的中學時代遇上了大陸新武俠的時期,見證了新武俠盛極而衰的過程,所以心裡埋下的種子是對於金庸武俠轉變的因子。再加上網文對於通俗文體套路的迭代式影響,幾乎已經把武俠套路推到了極限(比如玄幻對於高武的推動,穿越對於歷史影響的推動,爽文對於金手指運用的推動,以及甜虐文對於言情套路的推動)。

所以我相信,如果武俠有新的領軍人,那一定是在近十年出現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真的不相信沒有大鵬鳥會在這一陣風暴中沖霄而上。

而如果領軍人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作者能夠提供足夠好的作品,那麼10後的孩子大概率就會在新的劇情里開始做夢,愛上這個種類的小說。

未來中國要崛起,人們的核心訴求也會變。估計不太會去惦記殺父之仇和魔教聖女了,也許武俠能帶起一股朔風,讓讀者去思考自己身處的時代意義吧。


首先要說,如果「看」是指文字版原著,那麼一定是會越來越少。不獨是武俠小說,其他的文字版小說乃至經典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因為「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讀書不是目的,讀書里的東西才是。很多文明發源之處,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詩歌或者故事,這也是一種載體。「書」擁有更好的承載功能,所以書成了主流載體。當新的更好的載體出現時,書也一定會被逐漸替代。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不同意,這一點我也不想過多爭執,我對新載體代替書籍呈開放性態度。目前很多載體在代替書籍或與書籍並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但那只是還沒有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不代表新載體就絕對不如書籍。同樣,文字書籍在發展過程中也曾或多或少衍生出過阻礙性,這些都是正常情況,世間沒有完美的事情。

如果說武俠小說指的是故事及其主旨本身,那麼武俠小說未來的受眾程度取決於它自身的經發展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武俠小說作為中文文學裡的獨特板塊,並不會絕對的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沒落。關鍵是後面有沒有同等優秀甚至更優秀的作者能寫出新的故事並傳達新的符合時代的精神內涵。

中國的武俠小說從來都不是講「武」的,甚至不是講「俠」的。金庸梁羽生講的是家國,古龍講的是公義,至於「路見不平一聲吼」只是表象。這些東西不過時,武俠小說的內核就不會過時。問題依舊是,後人能不能寫出匹配這個內核的故事。沒有新的故事出現,僅憑藉幾十年前的書籍,那麼武俠作為一個流派難免要沒落。因為時代變遷的背後,最大的變化是世界觀和價值觀。「俠」的內核雖然不會變化,但圍繞俠衍生出的其他價值觀會不斷遭受衝擊。比如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金庸古龍在武俠中相對弱化女性意識的態度都在不斷遭受詰問。包括最經典的四大名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不獨是關於女性的,也有關於人命人權的)這些問題不解決,新的東西不出來,某一類文學要麼會變異要麼會消亡。

文學和人一樣,都是講進化論的


我00的,很喜歡金庸爺爺的小說,入坑作是倚天屠龍記,因為在同學家和同學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了03版倚天屠龍記的光明頂大戰那一節,記住了張無忌這個名字,原本是想回家之後接著看電視劇的,結果回家之後,無意翻找書的時候,找到了一本既沒有封面,也沒有封底的書,還破破爛爛的,隨手一翻,看到了張無忌這個名字,心裡想這應該是原著小說吧,就從光明頂大戰這一節開始看,結果一看,根本停不下來!痴迷於其中無法自拔,結果是,被我媽收書了。。。。。

然而,這怎麼可能阻擋得了我呢!我媽收了沒幾天,我就又找到了它,為了看完它,每天早上五點多起,拿本語文書,再把那本書拿出來,先如痴如醉地讀倚天,估摸著我媽要起了,把倚天放回去,拿起語文書假裝作在讀。每天上課想的都是『哎呀,要救六大派啦』,『靈蛇島上是怎麼回事呢?』,『屠獅英雄會上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呢?』,就這樣,十天左右把倚天看完了。然後又看了那本書里的連城訣和鹿鼎記(鹿鼎記沒有結尾),覺得實在是太好看了!於是先在家裡翻書,看能不能再找到幾本,沒有找到之後,瘋狂跑圖書館!然而,我們那個圖書館裡,金庸爺爺的書缺這少那,根本沒幾套完好的,根本讀不全,當時心裡相當失望,沒辦法,就著殘本讀。有時候,還去看一看李涼,卧龍生寫的(不知道為啥,那圖書館裡這兩位作家的書挺多的。)。對了,我每次回家,我媽問我看了啥書,我會一本正經地說『看名著』。

然後,就是通過各種渠道進一步了解金庸爺爺的江湖了,神鵰俠侶看了95版的電視劇,當時上初中,有點小逆反,所以當看到楊過那句『我沒錯!』的時候被楊大哥迷住了。初中十一七天假,上六天英語補習班,偶然在租書店裡看到了天龍八部的漫畫,欣喜若狂,租了回去,每天在去上補習班的公交車上看,不能自拔啊。(漫畫版偏向於熱血風格,最後,蕭峰,虛竹,段譽三個一起打學了北冥神功的慕容復)笑傲江湖的經典電影也看了。遙想當年某個暑假,由於做了割包皮手術,白天只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於是,上午看胡歌版射鵰英雄傳,下午看95版神鵰俠侶,一個台放完之後看另一個台,繼續看03版倚天屠龍記,01版笑傲江湖。那樣大概過了20天,至今仍然很懷念那段歲月呢。

所以呢,對於金庸爺爺的小說和他所構造出的江湖,我是很喜歡的,去年專門網購了一套三聯版全集。寒假再看的時候,和以前看的時候關注的東西也不同了,以前很喜歡看武功,招式,現在再看的時候幾乎是不由自主地跳過了這些地方的相關描寫,更多地關注人物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像是張三丰那句關於正邪的話,郭大俠在蒙古大營里那番大義凜然的宣言以及張無忌在小酒館裡對趙敏說他不想報仇的那段言語,我覺得都是可以摘抄的句子,寫得相當之好!

至於其它作家的武俠小說,我就完整讀過一本梁羽生先生的雲海玉弓緣,裡面的厲勝男是真得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這本書以外,其它的我就不怎麼了解了。

總而言之,00后里喜歡武俠小說的也有許多,但是肯定不會像前幾代人那樣有那麼龐大的受眾群體了。我媽那一代人,幾乎人人都讀,像我初中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芷字的時候還會提一句周芷若,高中化學老師跟我們說他以前教的一個班,一個男生叫郭靖,一個女生叫黃蓉。而我這一代,讀的人就相對較少了。讀的本數也相對較少,不過一些金書著名元素,像郭靖,楊過,張無忌,黃蓉,小龍女,趙敏,周芷若,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獨孤九劍,葵花寶典等,大家基本都知道一些。寒假我曾向我的表弟推薦金庸爺爺的小說,結果是:

一個拿起射鵰英雄傳第一冊看了二十分鐘放了回去,不再看了。另一個拿起倚天屠龍記第一冊,快速翻遍全書,說沒意思,不看了。還有有一個表弟倒是有點興趣,但他上初中,他媽媽不讓他看。我只能等他上大學了。。。。。

如果我以後有孩子了,我肯定會向他推薦金庸爺爺的小說,我相信10後, 甚至20後, 30后里也會有武俠迷的,雖然數量可能不會多,但是一定會有的。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俠的精神,就如同金庸爺爺所說的那樣,在社會上是會永遠存在的,不管是80後,90後, 00後,10後,還是將來的20後,30後,每一代人中,總會有一些人,會繼承俠的精神,捨己為人,(就像雷鋒叔叔一樣)他們是榜樣,他們也是大俠。


我97的,金庸的15本作品都看過(包括越女劍),並且射鵰三部曲和天龍看過不止一遍,古龍的也看過十多部。是真的喜歡、熱愛,經典橋段幾乎都牢記於心,喜歡那種江湖的感覺。

其實我初中的時候也看過一些唐家三少的小說,現在也當然是沒胃口了,畢竟這東西寫出來基本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嘛。

我好像不認識10後,不過00後我真的知道很多金古作品都喜歡看的。

金老先生生前說過,他希望過一百年仍然有人看他的作品。我覺得再過幾百年,他的作品也不會沒落,哪怕一點點。

經典終會百年傳唱。


98年,記得初中時,身邊的人都在看唐家三少,西紅柿之類的作品,我看過幾本三少的小說後,突然感覺有點審美疲勞,於是接觸了第一本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當時一看就被吸引住了,根本停不下來,隱隱中感覺這部小說比三少之流要好很多,但當時卻說不出來具體好在哪,於是初中高中又讀了古龍的其他作品,到了大學接觸金庸小說,接觸英雄志,一直覺得武俠很有魅力。

身邊愛讀小說的同齡人多數還是比較喜歡追網文,更喜歡看玄幻修真,多次想他們推薦武俠,但是他們始終不感興趣,儘管這些武俠要比他們所看的三少之流強很多。


看問題要抓住問題本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為什麼7080大部分被金老折服?更多原因是因為那會文化沙漠,剛吃飽飯,那會來任何一種形式的存在都能掀起一場颶風,別說金庸了,貓和老鼠火多少年了?現在都被傳為經典,何況金庸!

至於你的問題,只要理解了上面那段話答案自然在裡面,那就是00後10後感到興趣的肯定是之前不存在的那種形式,好比90後喜歡修仙穿越的網文,00後喜歡抖音的自在個性,至於10後目前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再是之前有出現過的,即便以後有也是n0後的事,周期要足夠長,個人覺得有可能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朋友那塊。


無線文閱讀主體壓根就不是00後和10後,恰恰是武俠閱讀市場的下沉。也就是不少成天念叨著網文垃圾金庸經典的人才是無線文的主體受眾。但凡讀了點當代網文也不會總拿土豆三少來舉例子。

從圖書市場看,00後和10後的閱讀環境足夠好,市場也細分到足夠滿足各類需求,難能可貴的就是當下閱讀環境懸疑、科幻、冒險、綜合幻想、嚴肅文學和輕小說都有自己的審美認同區,不需要像0x年孔慶東搞事那會不讀金庸搞得像不是中國人一樣的迫害(韓寒《零下一度》的《眼中》一文調侃了這種迫害盛況。)從80年代普遍存在的金粉世家霸凌和新世紀出現的和金庸迷相關的惡性事件看。謝天謝地沒有那麼多人成長成金西斯。

順便

別把古龍扯進去。古龍迷一直小眾少比較佛,和天下無雙金別放一起比,比不起,比不起(拱手)


04年的,高一理科男生

初中不怎麼敢看小說,平時在學校老師管的嚴,大部頭小說被抓到就是死路一條orz但是雜誌不怎麼禁,比較喜歡讀者和看天下,然後高中語文老師會印小說分期發給我們,目前只印發了活著,都快被翻爛了www

但是現在也會看武俠小說啊,最喜歡古龍,初二的時候人生第一次完整的讀完一部武俠小說,是《多情劍客無情劍》,後面又陸陸續續偷偷讀完了小李飛刀系列,目前還沒開始陸小鳳和楚留香,其他讀完的還有《歡樂英雄》《蕭十一郎》等等。(下載電子書到MP3上面,小小的一個捏在手裡不用害怕被發現)

金庸老爺子的,,還沒打算看,金古同時接觸,對我來說古龍更有吸引力,李尋歡更能觸動我。

其他比較喜歡的有汪曾祺,余華,路遙,三毛等等,總感覺古龍老爺子和汪曾祺老爺子的文有點相似,可能因為他們分段都很多吧hhh

大概就這樣,下一步讀陸小鳳還是楚留香啊求推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